《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和试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怀瑾主编;吴北生,梁晋才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宇航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347719
  • 页数:609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概论&陈怀瑾 2

1.1防空导弹的发展历史 2

1.2防空作战的任务和防空体系 5

1.2.1防空作战的任务 5

1.2.2防空体系 6

1.3防空导弹技术上的特点 6

1.4防空导弹总体设计和试验工作 7

1.4.1定义和内容 7

1.4.2指导原则 8

1.4.3总体设计和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1.5防空导弹的分类 14

1.5.1按空域划分 14

1.5.2按载体划分 15

1.5.3按主要分系统的体制或技术途径划分 16

参考文献 16

第2章 目标特性及战场环境&陈怀瑾 17

2.1概述 17

2.2空袭兵器及其飞行作战性能 18

2.2.1直接作战飞机 18

2.2.2各种支援飞机 27

2.2.3战术导弹和无人驾驶飞行器 31

2.3目标和环境的电磁散射和辐射特性 40

2.3.1目标的雷达散射特性 42

2.3.2目标的光学辐射特性 55

2.3.3雷达目标特征控制(隐身技术) 62

2.3.4红外隐身技术 66

2.3.5自然环境的光电散射和辐射特性 67

2.4光电对抗 74

2.4.1光电侦察(电子情报) 74

2.4.2电子支援措施(ESM) 75

2.4.3电子干扰措施(ECM) 76

参考文献 84

第3章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组成&吴北生 86

3.1概述 86

3.2导弹 89

3.2.1弹体 89

3.2.2推进系统 92

3.2.3弹上制导及控制系统 95

3.2.4引信及战斗部系统 96

3.2.5弹上能源及供电系统 99

3.2.6弹上电缆网 100

3.3目标探测系统 100

3.3.1目标搜索指示系统 100

3.3.2目标跟踪系统 101

3.4地面制导系统 102

3.4.1遥控指令制导系统组成 103

3.4.2驾束制导系统组成 104

3.4.3寻的制导的地面制导系统 105

3.4.4复合制导系统组成 106

3.5指挥、控制、通信(C3)系统 108

3.5.1防空导弹武器C3系统的组成 109

3.5.2指挥控制中心 111

3.5.3通信系统 112

3.6发射装置与发控设备 114

3.6.1防空导弹的发射方式 114

3.6.2发射装置的组成和类型 117

3.6.3发控系统与发控设备 118

3.7作战支援装备 120

3.7.1运输装填设备 120

3.7.2维修检测设备 121

3.7.3能源和供电设备 122

3.7.4模拟训练设备 123

3.7.5后勤保障设备 124

参考文献 125

第4章 型号研制程序与总体工作&吴北生 126

4.1概述 126

4.2型号研制程序 126

4.2.1规划预研阶段 128

4.2.2型号工程研制阶段 131

4.2.3生产定型及装备部队阶段 136

4.3型号研制的总体工作 137

4.3.1型号总体工作的特点和作用 138

4.3.2型号总体工作流程 142

4.3.3型号的可行性论证 144

4.3.4工程研制阶段的型号总体工作 145

4.4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战术技术指标及设计要求 155

4.4.1作战任务与对象 155

4.4.2典型目标和威胁环境 156

4.4.3作战空域 156

4.4.4制导精度和杀伤概率 157

4.4.5电子对抗能力 159

4.4.6作战容量及火力密度 160

4.4.7系统快速反应能力 160

4.4.8发射方式 161

4.4.9指挥、控制、通信系统(C3)功能要求 161

4.4.10机动性和隐蔽性 162

4.4.11可靠性、可维修性、可用性 163

4.4.12维修体制和配套性要求 164

4.4.13作战使用环境条件 165

4.4.14其他作战使用要求 166

参考文献 167

第5章 导弹&郑德斋 168

5.1概述 168

5.2导弹飞行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169

5.2.1导弹飞行中所受的力 169

5.2.2作用在飞行导弹上的力矩 172

5.2.3静态平衡及平衡升力 173

5.2.4静稳定度的概念与定义 175

5.3导弹弹体的纵向动态特性 175

5.3.1弹体纵向传递函数 176

5.3.2TD、ξD、KD、TQD的物理意义及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178

5.3.3改善TD, KD,TQD的技术途径 184

5.3.4弹体弹性对制导控制系统的影响 186

5.4静稳定度Cma选择 187

5.4.1导弹飞行过程静稳定度的变化 188

5.4.2压心随攻角的变化及俯仰力矩的非线性 194

5.5导弹的操纵性和机动性 196

5.5.1导弹的操纵性 197

5.5.2导弹的机动性 200

5.6导弹的气动外形 203

5.6.1导弹的转弯机动控制方式与弹翼舵面在弹身周侧的配置型式 203

5.6.2弹翼和舵面沿弹身纵轴方向的配置型式 205

5.6.3导弹的最大可用攻角选择 210

5.6.4升阻比 212

5.7导弹的总体布局 214

5.7.1发动机在弹上的安放位置选择 214

5.7.2弹上设备的部位安排 215

5.7.3合理安排外部构件的位置和受力形式 215

5.8导弹的速度特性 216

5.8.1典型的防空导弹速度特性 216

5.8.2杀伤区高远点的平均速度Vav 218

5.8.3初速V0及助推段的推重比 219

5.8.4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Vmax 220

5.8.5末速Vk 222

5.8.6改善导弹速度特性的技术途径 224

参考文献 226

第6章 探测制导系统&张祖扬 227

6.1概述 227

6.2目标搜索指示系统体制的选择 229

6.2.1目标搜索指示系统种类及特点 229

6.2.2选择目标搜索指示系统体制应考虑的因素 234

6.3目标搜索指示系统总体指标的确定 235

6.4制导体制的选择 244

6.4.1制导体制的种类及特 244

6.4.2确定制导体制的一般方法 248

6.5制导系统总体指标的确定 250

6.5.1指令制导系统总体指标的确定 250

6.5.2寻的制导系统总体指标的确定 255

6.5.3复合制导设计中的特殊问题 264

6.6武器系统抗干扰设计 266

6.6.1典型干扰环境分析 266

6.6.2系统抗干扰要求及抗干扰设计 267

参考文献 270

第7章 制导控制系统&张望生 272

7.1概述 272

7.2制导控制系统的性能及组成 274

7.2.1制导控制系统的性能 274

7.2.2制导控制系统的工作阶段和组成 276

7.3姿态稳定控制系统 278

7.3.1姿态稳定控制系统的功用 278

7.3.2滚动姿态稳定控制回路 283

7.3.3初始制导状态俯仰姿态稳定控制回路 287

7.3.4制导状态俯仰姿态稳定控制回路 291

7.4指令制导控制系统 298

7.4.1指令制导控制系统的组成 298

7.4.2指令制导控制系统的特点 300

7.4.3指令制导控制的导引误差 310

7.5寻的制导控制系统 313

7.5.1寻的制导控制系统的组成 313

7.5.2寻的制导控制系统的特点 314

7.5.3寻的制导控制系统的脱靶量计算和导引误差 320

7.6制导控制系统的发展 323

7.6.1垂直发射引起的控制问题 323

7.6.2“发射后不管”的控制问题 324

7.6.3复合制导的主要问题 324

7.6.4精确制导的一般概念 325

参考文献 326

第8章 发射与支援设备&梁晋才 郑德斋 327

8.1概述 327

8.2发射装置 328

8.2.1对发射装置的主要战术技术要求 331

8.2.2倾料发射及其发射装置 333

8.2.3垂直发射及其发射装置 345

8.3发射控制设备 353

8.3.1发控设备的功能 353

8.3.2发控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53

8.3.3导弹发射过程的约束条件 355

8.4后勤支援设备 356

8.4.1技术阵地作业流程 357

8.4.2导弹武器系统的维护体制 359

8.4.3完成导弹技术阵地作业流程及武器系统的三级维护需要配套的专用技术设备 359

8.5发射阵地电源配置 362

8.6发射阵地布置 364

8.7发射阵地装备的展开与撤收 366

8.8武器系统的机动性 367

参考文献 370

第9章 射击效能&徐品高 371

9.1概述 371

9.2效能准则与决定效能的主要因素 373

9.2.1效能准则 373

9.2.2决定武器系统射击效能的主要因素 375

9.3单发杀伤概率 376

9.3.1单发杀伤概率的一般表达式 376

9.3.2战斗部特性 380

9.3.3引信特性 384

9.3.4引信与战斗部的配合特性 387

9.3.5战斗部杀伤效应及目标坐标杀伤规律 389

9.3.6单发杀伤概率的近似计算方法 392

9.4单次射击杀伤概率 396

9.4.1不计可靠性时的单次射击杀伤概率 396

9.4.2计入战斗可靠性时的单次射击杀伤概率 397

9.4.3战备程度对单次射击杀伤概率的影响 406

9.5对单个目标的射击效能 411

9.5.1对单个目标的射击效能准则 411

9.5.2一次连射(齐射)nD发导弹与单发连续射击nD发导弹的杀伤概率 412

9.5.3对单个目标多次连射(齐射)和多个目标通道集中火力射击的杀伤概率 415

9.6对单个目标群的射击效能 416

9.6.1对单个目标群的射击效能准则 416

9.6.2对单个目标群射击效能的一般表达式 417

9.6.3小杀伤区武器系统对单个目标群的射击效能 420

9.6.4大杀伤区武器系统对单个目标群的射击效能 424

9.6.5对单个密集目标群的射击效能 425

9.6.6影响对单个目标群射击效能的主要因素 427

9.7对持续入侵目标的射击效能 428

9.7.1排队论在射击效能计算中的应用 428

9.7.2目标受到射击的概率 429

9.7.3平均停留时间和平均射击时间的计算 430

9.7.4影响射击效能的主要因素分析 432

9.8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效能分析在设计中的应用 436

9.8.1射击效能分析在设计中的应用范围 436

9.8.2射击单个目标群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设计参数的求解方法 437

9.8.3射击持续入侵目标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设计参数的求解方法 439

9.8.4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效能与方案选择的关系 440

参考文献 440

第10章 武器系统的杀伤区和发射区&徐品高 442

10.1概述 442

10.1.1基本定义 442

10.1.2决定杀伤区的主要因素 444

10.1.3杀伤区的类型及其特点 445

10.2需用杀伤区的确定 447

10.2.1需用杀伤区的高界和最大航路捷径 448

10.2.2小杀伤区武器系统的需用杀伤区远界 448

10.2.3大杀伤区武器系统的需用杀伤区远界 450

10.2.4影响需用杀伤区远界的主要因素 454

10.3杀伤区的低界 455

10.3.1杀伤区低界的设计原则 455

10.3.2低空目标的发现距离 456

10.3.3杀伤区低界的确定 459

10.4杀伤区的近界 462

10.4.1杀伤区近界的设计原则 462

10.4.2杀伤区的低近界 463

10.4.3杀伤区的高近界和侧近界 468

10.5杀伤区的高界和远界 472

10.5.1杀伤区高界和远界的形成 472

10.5.2导弹杀伤区的高界和远界 473

10.5.3雷达容许杀伤区的远界 481

10.5.4杀伤区远界的构成 486

10.5.5杀伤区的修正 491

10.6尾追杀伤区 492

10.6.1尾追杀伤区的构成 492

10.6.2尾追杀伤区的特点 494

10.6.3对航向机动目标的射击 497

10.7发射区 498

10.7.1射击平直飞行目标的发射区 498

10.7.2保险发射区 499

参考文献 503

第11章 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徐品高 504

11.1概述 504

11.1.1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的定义 504

11.1.2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的主要任务 505

11.1.3指挥控制和通信任务的实现 508

11.2情报和数据的采集 510

11.2.1情报和数据的需求 510

11.2.2情报和数据的采集设备 513

11.2.3扩大情报和数据采集的途径 514

11.3信息处理和显示 515

11.3.1显示控制台 515

11.3.2信息处理 516

11.3.3显示控制系统 519

11.4决策指挥 521

11.4.1决策指挥的内容 521

11.4.2空中目标的威胁评定 522

11.4.3拦截方案的选择 530

11.5通信与信息传输 537

11.5.1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对通信与信息传输的基本要求 537

10.5.2通信与信息传输的技术指标 538

参考文献 539

第12章 系统试验&梁晋才 540

12.1概述 540

12.2系统仿真试验 544

12.2.1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545

12.2.2数字仿真计算 548

12.2.3模拟仿真计算 555

12.2.4半实物系统仿真试验 558

12.3系统地面(舰面)对接试验 567

12.4飞行试验 573

12.4.1研制性飞行试验 573

12.4.2鉴定性飞行试验 579

12.4.3批抽检飞行试验 579

12.4.4靶场测量设备 582

12.4.5靶标 589

12.4.6靶标装载的特种装备 591

参考文献 595

第13章 防空导弹的发展趋向&陈怀瑾 596

13.1现代战争的特点和空袭防空作战的重要性 596

13.1.1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 596

13.1.2总体战、立体战、导弹战、电子战 597

13.2未来战争中的空袭 600

13.3防空体系的发展趋向 601

13.4探测制导系统的发展趋向 602

13.4.1雷达探测 602

13.4.2无源探测和光学探测 604

13.4.3多种探测制导手段的综合应用 605

13.5拦截导弹的发展趋向 605

13.6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拦截 607

13.7指挥控制通信和战场管理系统的发展 608

参考文献 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