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辑一 回忆的乡愁 1
小城里的歌声 3
中国乡村的爱情叙事 7
在路上 11
死生之际 14
回忆的乡愁 17
灵魂的歧途 19
“色戒”与存在的恐惧 23
逃脱角落的存在 26
长江漂流与两个时代的理想主义 29
理想主义意味着什么? 33
人文主义何处寻? 37
“反文化”的文化生活 40
“生”与“死”的困惑 43
买“读”还珠 47
辑二 这个世界会好吗? 51
这个世界会好吗? 53
乡土社会的消亡与重建 56
当代乡村的权威危机 59
是什么制造了列车的非正常死亡? 61
请还张在元一个“道义” 63
“你死我活”和“同归于尽” 65
“善人”为何难觅? 67
抄袭大跃进背后的体制动力 70
驻京办:我们怎么说再见? 72
让一部分人先“博雅”起来 75
学历崇拜背后的社会控制 78
王小波:拘束的自由心灵 81
季羡林:廿年一觉燕园梦 84
吴冠中:美术界的鲁迅 87
辑三 如何认真面对“政治”? 91
权力下的“恶之花” 93
巴黎高师的反叛与媚俗 98
印度争鸣传统里的民主因子 101
罗蒂:后现代的民主斗士 104
普京:斯大林的镜像 107
盖达尔:一个技术官僚的政治观 110
科耶夫: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政治 112
斯特劳斯和他的弟子们 119
沃格林:探索灵魂的哲学家 122
如何认真面对“政治”? 127
夭折的上帝,还是夭折的人? 132
施琅论争背后的“一统”与“正统” 137
“贫血”的文化研究与文化左派 141
“通三统”与国家主义的幻象 145
自由到民主的距离 152
辛亥前的立宪与革命 155
资政院:晚清宪政史往事 160
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还是异化? 164
儒家宪政还是社会民主? 167
辑四 音乐鸡毛信 173
吉他时光 175
音乐鸡毛信 177
悲喜之间的舒伯特 179
“摩登”时代的“古典”乐迷 181
处处有音乐 184
莫扎特的天才凡人梦 187
音乐就是自我殉道 190
杜普蕾的生死爱乐 193
美是激情与道德 197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 200
还乡之路 205
铁幕后的大提琴诗人 208
帕萨耶夫的“悲怆” 211
忘记斯特劳斯吧 214
小提琴艺术的传薪人 216
属于门德尔松的时代 219
令人费解的布鲁克纳 222
突然降临的“马勒” 226
合金般的德国之声 229
“罗大师”罢演的幕后 232
那夜,他比莫扎特更伟大 235
一个钢琴家的抗议 237
弗拉格先生 240
商业文化与古典音乐 243
哲学如何与音乐对话? 246
纽约游记 248
华盛顿游记 251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