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清松主编;沈清松,孙效智,关永中,苑举正,汪文圣,杨世雄,陈文团,刘千美,陆达诚著
  • 出 版 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2
  • ISBN:9571130613
  • 页数:52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导论——哲学的重新定位&沈清松 1

第一节 哲学的定义与功能 1

第二节 哲学思索的方法 6

一、结构与动态 7

二、意义与理解 9

三、反省与批判 10

第三节 哲学重新定位的必要 12

第四节 哲学研究的范围与本书的章节区分 16

第二章 与他者的关系——伦理学&孙效智 23

第一节 何谓伦理?何谓道德? 23

第二节 何谓伦理学? 30

第三节 伦理学的座标系统 38

第四节 「What」问题的不同向度 41

一、道德判断与道德语句 41

二、规范伦理学与后设伦理学 44

三、基本伦理学的发展与僵局 47

四、「基本主义」与「调和主义」的对立 54

五、应用伦理学的兴起 57

第五节 为何应该道德? 58

第六节 人格统整与情绪教育——伦理学的「How」课题 60

第三章 认知结构与运作——知识论的法则&关永中 67

第一节 从一个典故说起——认知心路历程鸟瞰 67

一、克利东的心路历程 68

二、认知结构 72

第二节 经验 79

一、知识始于经验 80

二、使经验可能的先决条件:意向性 80

三、构成经验的众因素 82

第三节 理解 95

一、从经验到理解 96

二、戏剧性的刹那——洞察 97

三、洞察内含抽象作用 101

四、更高观点 104

五、反向洞察 105

第四节 判断 108

一、询问的类型 108

二、理智的两重运作——理解与判断 110

三、判断的各重意义 112

四、判断命题的众模式 114

五、有关判断与真理的关连 118

第五节 抉择 120

一、衡量问题 120

二、衡量 120

三、抉择 121

第六节 思考 129

一、理智、理性、理解、思考等名称之澄清 129

二、「思考」所蕴含的「智的动力」 131

三、「智的动力」之指望 132

第七节 总结 133

一、认知作为动态结构 133

二、认知结构的众项目 135

三、其他提示 140

第四章 科学哲学&苑举正 143

第一节 前言 143

第二节 科学知识论 149

第三节 培根的「删除归纳法」 151

第四节 逻辑实证论的「证实主义」 156

第五节 证伪主义及其批判 165

第六节 不可共量性及其批判 180

第七节 结论 193

第五章 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汪文圣 197

第一节 前言 197

第二节 广义与狭义的「科学」概念 199

第三节 「基础」的意涵 201

第四节 哲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历史回顾 204

一、从古希腊到近代 204

二、现代物理学思潮与辩证唯物论 209

三、实证主义与新实在论 215

四、向批判实在论的会合 223

五、建构实在论的崛起 225

第五节 胡塞尔现象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 229

一、科学的意涵与科学的分类 229

二、从逻辑的奠基来看现象学为自然科学的基础 235

三、从知识学的实在论来看现象学为自然科学的基础 244

第六节 对哲学为科学基础的进一步探讨 250

第七节 结论 257

第六章 实在及其原理——形上学的几个基本问题&沈清松 265

第一节 引言 265

第二节 因果关系 268

第三节 心灵与身体 278

一、一元论的困境 278

二、二元论的困境 280

三、动态发展论 282

第四节 自我 285

第五节 存有与对比 292

一、对比 295

二、存有与存有者的关系 298

第六节 结论 302

第七章 经济问题的哲学探讨&杨世雄 305

第一节 经济的定义问题 305

一、决定结构机制 313

二、讯息结构机制 315

三、动机结构机制 315

四、控制结构机制 316

五、配置结构机制 316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哲学反省 3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哲学反省 324

第四节 结论 332

第八章 政治哲学&陈文团 337

第一节 政治之观念 337

第二节 人对政治的需求 340

一、政治作为群体生活的技术 344

二、「暴力」观念及「结构性暴力」(权力)的形成 346

三、暴力转化为权力 349

四、权力之组织,以及作为政治目的之权力的技术 352

第三节 理性的功用及政治哲学的角色 356

一、政治的各种理性形式:组织、机构及官僚化 357

二、政治原则 361

三、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 368

第四节 结论 370

第九章 美学与艺术哲学&刘千美 373

第一节 美学的名称 373

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376

第三节 美学的研究方法 378

一、古典美学的研究方法与困境 380

二、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84

三、美学本身作为看待事物的方法 392

第四节 艺术创作与技术 395

一、技术作为知识的形式 398

二、艺术不等于技术 400

第五节 美感经验与人性存在 406

一、美感能力与人性 406

二、美感经验的哲学省思 409

三、美感经验中的自由与解放 412

第六节 结语 418

第十章 向神圣接近——宗教哲学&陆达诚 423

第一节 引言 423

第二节 灵魂学 426

第三节 神的存在 429

第四节 恶——无神论的王牌 435

第五节 圣俗的辨证关系 441

第六节 宗教对话(religious dialogue) 444

第七节 生死学 453

第八节 结语 456

第十一章 中西哲学的现况与展望&沈清松 459

第一节 前言 459

第二节 欧陆哲学 461

一、结构主义与系统理论 462

二、现象学与诠释学 464

三、批判理论与解构主义 466

四、后现代思潮 468

五、建构实在论 469

第三节 英美分析哲学 471

一、分析哲学与认知科学 476

二、意义的意向性考量 476

三、其他研究趋向 477

第四节 当代中国哲学的省思 478

一、大陆地区哲学发展主线——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479

二、台湾地区的中国哲学发展——中西融合体系的形成 485

第五节 当前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与未来展望 495

第六节 结论 499

术语索引 503

人名索引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