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泰雅族(ATAYAL) 21
1.1 总论 23
1.2 分论 27
1.2.1 以赛考列克(S?qoleq)系统为主的地域性团体考察 27
1)北港溪上游的族群 27
(1)福骨群、马列巴群 27
(2)眉原群 29
2)大甲溪上游的族群 30
(1)志佳阳群、撒拉矛群 30
3)大浊水溪(和平溪)流域的族群 32
(1)南澳群 32
4)宜兰县浊水溪(兰阳溪)流域的族群 45
(1)溪头群 45
5)大嵙崁溪(大汉溪)流域的族群与其他少数族群 51
(1)卡奥湾地方泰雅族与先住民互动的传说 51
(2)基纳吉群移动路线 59
(3)卡奥湾群移动路线 62
(4)马里阔湾群移动路线 64
(5)卡奥湾地方的外来份子 66
1.2.2 以泽敖列(Ts??ole?, S??ole?)系统为主的地域性团体考察 67
1)后垅溪上游地方的族群 67
(1)汶水溪沿岸与大湖溪上游各族群 67
2)大安溪上游地方的族群 73
(1)北势群 73
3)大甲溪中游地方的族群 79
(1)南势群 79
4)南投县浊水溪上游地方的族群 82
(1)万大群 82
1.2.3 以赛德克(S?deq, S?jeq)系统为主的地域性团体考察 86
1)南投县浊水溪上游地方的族群 86
(1)雾社群 87
(2)托洛阁群 90
(3)道泽群 92
2)立雾溪流域及其周边的族群 93
(1)太鲁阁群 93
a.立雾溪流域各社 94
b.木瓜溪流域及山麓地带各社 100
c.立雾溪流域的先住民 103
(2)陶塞群 105
(3)木瓜群 108
第二章 赛夏族(SAISIAT) 113
2.1 地域性分布、发祥传说与移动 115
2.1.1 总论 115
2.1.2 大隘社一带赛夏族的祖先发祥传说与迁徙 116
2.1.3 大东河一带赛夏族的祖先发祥传说与迁徙 117
2.1.4 纸湖一带赛夏族的祖先发祥传说与迁徙 119
2.1.5 赛夏族所传的小矮人传说 120
2.2 赛夏族与周边外族的关系 120
2.2.1 赛夏族与道卡斯平埔族的关系 120
2.2.2 赛夏族与泰雅族的关系,以及迁徙年代 121
第三章 布农族(BUNUN) 125
3.1 部族 127
3.2 氏族组织、各氏族的起源与系统 128
3.2.1 卓社群 128
3.2.2 卡社群 134
3.2.3 峦社群 138
3.2.4 丹社群 148
3.2.5 郡社群 150
3.2.6 塔克布兰群 160
3.3 各部族的移动 161
3.3.1 第一期的移动 162
1)旧大社(Asang-?dainga?)的创设 162
2)与异族的接触和混淆 168
3)塔克布兰群(Takopulan)的移动 178
3.3.2 第二期的移动 184
1)东迁花莲县境内 184
(1)丹社群的移动 184
(2)峦社群的移动 185
(3)郡社群的移动 187
(4)与阿美族的互动 190
(5)与卑南族的互动 191
(6)与北邹族的互动 192
2)南迁台东县新武路溪和大仑溪流域 193
3)继续南迁至鹿野溪流域内本鹿地方 197
4)转向西部高雄县山地的移动 199
第四章 邹族(TSOU) 213
4.1 北邹族 216
4.1.1 部族和氏族 216
4.1.2 各氏族的起源、系统,以及移动 221
4.1.3 各部族的成立,以及与异族的互动关系 242
4.2 南邹族 254
4.2.1 卡那卡那富群(Kanakanabu) 254
4.2.2 沙阿鲁阿群(La?roa ) 260
4.2.3 南邹族与平埔族的互动关系 272
第五章 鲁凯族(RUKAI) 279
5.1 总论 281
5.2 分论 290
5.2.1 部落类别 290
第一类(有分脉关系的部落群) 290
第二类(无分派关系的部落群) 310
第六章 排湾族(PAIWAN) 323
6.1 总论 325
6.2 分论 326
6.2.1 拉瓦尔系统(Raval ) 327
6.2.2 布曹尔系统(Butsul ) 330
(1)北排湾 333
(2)中排湾 342
(3)南排湾 355
(4)东排湾群 371
第七章 卑南族(PANAPANAYAN) 407
7.1 族名与部落组织 409
7.2 卑南族各社的起源、系统及其移动 412
7.2.1 知本社 412
7.2.2 射马?社 419
7.2.3 吕家望社 424
7.2.4 大巴六九社 428
7.2.5 北丝阄社 431
7.2.6 斑鸠社和阿里摆社 437
7.2.7 卑南社 438
7.2.8 槟榔树格社 446
7.2.9 总结 447
7.3 排湾化的卑南族 453
7.3.1 太麻里、虷仔仑地方各社「排湾化的卑南族」 453
7.3.2 恒春地方各社「排湾化的卑南族」 462
第八章 阿美族(PANGTSAH) 473
8.1 部族和氏族 475
8.2 各氏族的起源与移动 481
8.3 属于氏族制度欠缺或模糊的阿美族各社,其起源、系统及移动 576
8.3.1 北部「秀姑峦阿美」方面各社 576
1)太巴塱社 576
2)马太鞍社 582
8.3.2 「南势阿美」方面各社 587
1)薄薄社 588
2)荳兰社 590
3)里漏社 593
4)七脚川社 598
5)撒奇莱雅系统 598
6)其他部落和特殊种族 604
8.4 阿美族的起源、系统及移动的综合性考察 607
8.4.1 祖先发祥传说的三个类型 607
8.4.2 以故址的异同分类的三个氏族群 616
8.4.3 口碑所传的海外岛屿 620
8.4.4 阿美族与西方山岳地带的异族 628
8.4.5 阿美族移动的原因 631
8.4.6 近代的移动 637
第九章 雅美族(YAMI) 653
9.1 总论 655
9.2 「发祥传说」与「部落」的连带关系 656
9.2.1 Di-paptok发祥地 656
9.2.2 Di-paon发祥地 662
9.2.3 Di-pighagun发祥地 663
9.2.4 海外发祥地 663
9.3 部落人的户口移动与部落的连带关系 665
9.4 雅美族的祖居地和南方巴丹群岛 667
台湾原住民族影像集 681
图版目次 737
图版出处 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