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呼唤伦理精神 1
1.1伦理精神的薪火 2
1.2需要有一门科学 9
1.3学科的定性与规划 14
1.4伦理的社会治理功能 22
第二章伦理时代的莅临 27
2.1治理文明的新起点 28
2.2后工业化进程 34
2.3全球化浪潮 40
2.4“后国家主义”观念 50
2.5非政府组织的兴起 58
第三章吹响启蒙的号角 68
3.1启蒙后工业文明 69
3.2第三次启蒙的根据 77
3.3一场建构的启蒙 83
3.4确立合作理念 88
3.5造就完整的人 93
第四章基于伦理精神的善治 98
4.1追求优良的治理 99
4.2建构合作行动的模式 104
4.3重塑政府的伦理路径 108
4.4社会治理变革进行时 114
4.5社会自治的曙光 118
第五章社会治理的演进 125
5.1基于市场经济的理解 126
5.2从统治到管理再到公共管理 130
5.3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 134
5.4从法治走向德治 140
第六章三种社会治理关系 146
6.1公共管理中的三种治理关系 147
6.2一种新型的治理关系 150
6.3公共管理伦理关系的生成机理 155
6.4伦理关系的作用特征 160
6.5开放性的和平等的治理关系 165
第七章三种治理方式及其制度 171
7.1关于法治与德治的思想遗产 172
7.2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权治 177
7.3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法治 180
7.4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德治 184
7.5公共管理中的德制建设 192
第八章德制建设的本体论追寻 200
8.1人的三重存在 201
8.2道德存在及其理性 204
8.3良心是道德存在的核心 210
8.4良心的功用 214
8.5人的自我完善以及制度设计 221
第九章公共管理体系中的责任结构 227
9.1责任是社会关系的反映 228
9.2治理责任的三种形态 232
9.3治理责任的系统化 238
9.4治理责任的实现途径 242
9.5公共管理者的责任选择 246
第十章公共管理者的德性与德行 253
10.1德性与德行的关系 254
10.2德性对人的本质的规定 258
10.3公共管理者的自我超越 264
10.4德行的平台与空间 270
10.5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行为 277
主要参考文献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