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农民工城市融入与主观幸福感研究回顾 3
第一章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回顾 3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相关理论 3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壁垒 7
三、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与建议 10
四、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12
第二章 主观幸福感研究回顾 15
一、主观幸福感理论 16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0
三、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24
第二篇 当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及其影响因素 29
第三章 农民工城市社会认知与城市适应 29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29
二、研究方法 30
三、农民工城市社会认知与适应的状况 31
四、农民工城市社会认知与适应状况的分析 37
五、促进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建议 42
第四章 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调查 47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47
二、研究方法 48
三、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状况 49
四、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的分析 51
五、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启示与对策 53
第五章 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56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56
二、研究方法 57
三、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 57
四、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59
五、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61
第六章 农民工城市心理融入访谈报告 62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62
二、研究方法 63
三、农民工城市心理融入的状况 64
四、农民工城市心理融入问题的思考 68
第七章 《农民工感恩问卷》的编制与感恩现状分析 70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70
二、研究方法 72
三、《农民工感恩问卷》的结构分析 72
四、农民工感恩的现状 75
五、农民工感恩现状的分析 78
六、感恩培养的建议 81
第八章 《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情境问卷》的编制与感知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83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83
二、研究方法 84
三、《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情境问卷》的编制 85
四、《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情境问卷》的分析 89
五、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的现状 90
六、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现状的分析 93
七、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的培养 96
第九章 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与宜人性、外向性、感恩的关系 98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98
二、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与宜人性、外向性的关系 99
三、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与感恩的关系 103
四、启示与对策 107
第十章 农民工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 108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108
二、农民工创业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09
三、促进农民工创业的建议 115
第三篇 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21
第十一章 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 121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121
二、研究方法 122
三、《农民工主观幸福感问卷》的结构分析 123
四、农民工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 125
五、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现状的分析 128
六、促进农民工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131
第十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访谈报告 133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133
二、研究方法 134
三、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 134
四、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状况的分析 138
五、增进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启示与对策 140
第十三章 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宜人性、外向性、主动性人格的关系 143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143
二、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外向性和宜人性的关系 144
三、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主动性的关系 148
四、启示与对策 152
第十四章 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感恩的相互关系 154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154
二、研究方法 154
三、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感恩调查结果 155
四、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感恩的关系 157
五、启示与对策 159
第十五章 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感知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 160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 160
二、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感知社会支持的关系 162
三、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的关系 166
四、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71
五、启示与对策 177
结语 179
一、研究工具的编制 179
二、农民工的城市认知、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79
三、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80
参考文献 182
附录 自编的问卷与访谈提纲 198
附录一 农民工城市社会认知问卷 198
附录二 农民工城市适应问卷 200
附录三 农民工城市融入调查问卷 202
附录四 农民工心理融入访谈提纲 203
附录五 农民工感恩问卷 204
附录六 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情境问卷 206
附录七 农民工主观幸福感问卷 208
附录八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访谈提纲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