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体例 1
绪论: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六十年 1
一、西方数码艺术理论的背景 3
(一)西方数码艺术理论的技术背景 3
(二)西方数码艺术理论的艺术背景 5
(三)西方数码艺术理论的学术背景 6
二、西方数码艺术理论的研究框架 9
(一)本书的创新尝试 9
(二)本书的基本内容 12
(三)本书取材的说明 16
三、西方数码艺术理论的历史发展 20
(一)数码艺术理论的酝酿(—1949) 20
(二)数码艺术理论的发端(1950—1969) 22
(三)数码艺术理论的发展(1970—1989) 24
(四)数码艺术理论的推进(1990—1999) 25
(五)数码艺术理论的繁荣(2000—) 28
第一卷 数码编程的艺术潜能 33
第一章 计算与艺术的联姻(—1949) 33
第一节 关于数与艺术关系的早期思考 33
一、古代文论:数字与艺术的关系 33
二、中古文论:可执行代码 35
三、近代文论:从思辨到实验 36
第二节 数码创作的追溯 38
一、排列组合的应用 38
二、算法创作的尝试 39
三、艺术机器的制造 41
第三节 数码科技的先驱 46
一、数码科技的由来 46
(一)符号系统 46
(二)数位系统 47
(三)计算工具 47
二、现代计算机的发明 48
(一)英国:巴贝奇与其分析机 49
(二)英国:阿达对计算机艺术潜能的看法 50
(三)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 51
三、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创立 52
(一)奥地利:系统论与贝塔朗菲 53
(二)美国:控制论与维纳 55
(三)美国:信息论与香农 58
第二章 主机中心期的编程与艺术(1950—1969) 61
第一节 电脑编程与艺术潜能 61
一、计算机的发展 61
(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 61
(二)编程语言与方法的更新 62
(三)微芯片的发明 63
二、英国:图灵对阿达的回应 64
(一)创造性问题 64
(二)图灵测试问题 66
(三)万能机器 69
三、德国:本斯与美学变革 70
(一)信息美学的开拓 70
(二)生成美学的阐述 72
(三)数码艺术的倡导 72
四、美国:麦卡锡、西蒙与人工智能 74
第二节 电脑音乐理论的滥觞 75
一、澳大利亚:数码音乐的问世 76
二、美国:希勒与实验音乐 77
三、美国:马修斯与电脑音乐 78
四、美国:乔英与合成算法 79
五、学术交流的开展 79
第三节 电脑美术理论的开端 81
一、美国:拉波斯克与示波艺术 81
二、德国:纳克的数码艺术观念 82
三、美国:诺尔论电脑生成作品对画家的挑战 83
四、计算机图形学的诞生 85
第四节 电脑文学理论的肇始 88
一、德国卢茨的诗歌实验 89
二、英国:吉辛等的诗歌实验 89
三、法国:潜能文学工场的文学理念 91
(一)排列组合与文学性 91
(二)限制物与规则 92
(三)用计算机写诗 93
四、其他人的文学实验 95
第三章 微机流行期的编程与艺术(1970—1989) 98
第一节 数码编程与艺术理念 98
一、数码设计艺术理念 99
(一)微电脑的发明与普及 99
(二)计算机设计艺术理念的形成 100
(三)艺术领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1
二、数码编程艺术理念 102
(一)编程艺术 102
(二)算法美学 104
(三)软件艺术 108
三、人工智能理念的变化 109
(一)符号人工智能的进展 109
(二)符号人工智能应用与反思 114
(三)行为人工智能的兴起 117
第二节 数码音乐研究的尝试 122
一、产业化的进展 122
二、理论研究的成果 123
三、学术交流的开展 131
第三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进展 133
一、计算机图形的普及 133
二、计算机图形技术研究 135
三、计算机图形艺术研究 140
第四节 数码文学研究的发展 143
一、数码诗歌的发展 143
二、数码小说生产程序 148
三、数码文学交流的开展 150
第四章 网络崛起期的编码与艺术(1990—1999) 153
第一节 数码编程与艺术理念 153
一、IT业的新面貌 153
(一)编程与算法 154
(二)人工智能 156
(三)软件艺术 157
二、关于计算机与创造性的见解 160
(一)创造性的内涵 160
(二)计算机具备创造性的条件 161
(三)有创造性的计算机对人类的价值 162
三、智能艺术研究 164
(一)美国:莫尔丁等人的饶舌虫艺术研究 164
(二)美国:斯波特等与生成艺术研究 166
(三)美国:布里顿与智能艺术控制权 167
第二节 数码音乐理论的推进 168
一、新老人才的荟萃 168
二、理论与应用的并行 171
三、国际同行的交流 175
第三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拓展 176
一、图像处理研究 176
二、数码动画研究 178
三、数码摄影研究 183
第四节 数码文学研究的进展 186
一、传统文学的危机感 186
二、数码诗歌研究 189
(一)美国:肯德尔与软件诗 189
(二)美国:桑德海姆与代码诗 191
(三)英国:柯克论超诗 193
(四)美国:哈特曼论虚拟缪斯 195
三、数码小说研究 196
(一)美国:马洛伊对电子小说的预言 196
(二)美国:特纳的“吟游诗人” 197
(三)挪威:阿塞斯论文学机器 198
(四)美国:贝克之案件 199
第五章 泛网络时期的编程与艺术(2000—) 201
第一节 数码编程与艺术理念 201
一、硬件的发展 201
(一)计算机芯片研制 202
(二)各类计算机研制 202
(三)量子计算的突破 203
二、软件的发展 204
(一)编程技术的发展 204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 206
(三)软件观念的发展 207
三、软件艺术的发展 209
(一)软件艺术的界定 209
(二)软件艺术的研究 211
(三)软件艺术家研究 217
第二节 数码音乐理论的兴盛 219
一、数码音乐研究的丰硕成果 219
(一)概论 219
(二)数码音乐主体研究 222
(三)数码音乐工具研究 225
二、人工智能与音乐关系的探讨 230
(一)音乐活动的智能性质 230
(二)音乐智能实验分析 232
(三)实践中的新尝试 234
三、泛网络时代的音乐状况研究 235
(一)泛网络时代的音乐产业 236
(二)泛网络时代的音乐家 240
(三)后数码潮流 242
第三节 计算机图形学的繁荣 245
一、数码图像研究 246
(一)计算机图形学的主题 247
(二)数码图像特性研究 248
(三)数码图像的经典化 251
二、数码摄影研究 252
(一)数码摄影的定义与溯源 253
(二)数码摄影创新研究 254
(三)数码摄影与现实关系研究 256
三、数码动画研究 257
(一)动画业的变化 257
(二)数码动画研究 258
(三)数码特效研究 259
第四节 数码文学研究的演变 261
一、数码小说研究 261
(一)算法叙事探索 262
(二)交互性小说探索 266
(三)新旧观念调适 268
二、数码诗歌研究 272
(一)数码诗学定位 272
(二)数码诗歌特点 280
(三)数码实践探索 282
三、电子文学批评 285
(一)电子文学批评的背景 286
(二)电子文学批评的发展 291
(三)电子文学批评的前瞻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