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原著精义选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舒远招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35588272
  • 页数:4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等十五位哲学大师的主要著作,并对其主要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作者多年来为大学生研究生开设的西方哲学经典名著选读课程内容涉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康德《纯粹理想批判》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经济学哲学手稿》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等。

开讲辞 1

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

二、本课程的教学思路 5

三、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0

第一讲 柏拉图的《理想国》 11

一、《理想国》在柏拉图著作中的地位 11

(一)柏拉图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12

(二)《理想国》的重要性 14

二、《理想国》内容概览 15

(一)书名释义 15

(二)N.帕帕斯对《理想国》各卷内容的概述 16

(三)对《理想国》各卷内容的再概括 18

三、阅读《理想国》的一些困难 33

(一)苏格拉底难题 33

(二)其他困难 35

四、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审视《理想国》 37

五、《理想国》的当代意义 40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43

一、《形而上学》一书的由来和中译名的含义 45

二、形而上学作为第一哲学或神学 46

(一)形而上学的研究目标 46

(二)形而上学与物理学、数学的关系 50

三、把形而上学当作同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是怎么回事 54

(一)亚里士多德之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情况 54

(二)对形而上学的一种流行的误解 56

(三)亚里士多德作为形而上学家的思维方式不是非辩证的 59

四、《形而上学》内容概览 60

五、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的层次性 74

(一)起点对象和目标对象: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对象的两个层次 74

(二)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对象层次的更细致的区分 77

(三)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总结 80

第三讲 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集》 83

一、《第一哲学沉思集》是一部怎样的书 84

(一)本书出版和版本情况 84

(二)笛卡儿致“神圣的巴黎神学院院长和圣师们” 85

(三)本书前言的基本内容 86

(四)笛卡儿本人就六个沉思所写的“内容提要” 87

(五)对笛卡儿六个沉思内容的再概括 88

二、《第一哲学沉思集》对灵魂、上帝和物质三个实体的论证 90

(一)对灵魂实体之存在的论证 90

(二)对上帝存在的论证 100

(三)对物质实体之存在的论证 108

三、对笛卡儿“沉思”的简评 111

第四讲 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 117

一、《人类知识原理》内容概览 118

二、贝克莱在绪论中对抽象观念的批评 120

三、《人类知识原理》正文内容选讲 124

(一)贝克莱对自己哲学立场的正面阐释 124

(二)贝克莱对各种责难的答辩 133

(三)贝克莱对自己哲学立场之积极意义的申述 140

四、从本体论的角度审视贝克莱的《人类知识原理》 142

第五讲 休谟的《人性论》 147

一、《人性论》的研究主题与方法 148

(一)人性:《人性论》的研究主题 148

(二)实验推理法:《人性论》的研究方法 149

二、《人性论》内容概览 151

(一)《人性论》三卷是对人性三个方面的考察 151

(二)《人性论》三卷之间的关系 152

三、对第一卷“论知性”的具体讲解 153

(一)第一章:论观念、它们的起源、组合、抽象、联系等 153

(二)第二章:论空间和时间观念 158

(三)第三章:论知识和概然推理 160

(四)第四章:论怀疑主义哲学体系和其他哲学体系 163

四、从本体论的角度审视休谟的“知性论” 168

第六讲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171

一、“纯粹理性批判”的含义及其两个相关问题 173

(一)“纯粹理性批判”的含义 173

(二)为何要进行“纯粹理性批判” 176

(三)如何进行“纯粹理性批判” 178

二、《纯粹理性批判》内容概览 183

(一)《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结构 183

(二)《纯粹理性批判》各部分的基本内容 183

三、康德对未来科学的形而上学体系的构想 190

四、康德对形而上学的独特贡献 192

第七讲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199

一、《实践理性批判》的研究对象、目标和理念 200

(一)《实践理性批判》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200

(二)《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204

二、《实践理性批判》正文内容选讲 207

(一)第一卷: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 207

(二)第二卷: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 221

三、对《实践理性批判》的简评 223

第八讲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226

一、《判断力批判》导论讲解 227

(一)哲学的划分和一般哲学的领地 227

(二)《判断力批判》的联结作用 231

(三)作为先天立法能力的判断力及其原则 233

(四)自然合目的性的审美表象和逻辑表象 235

二、《判断力批判》正文内容选讲 238

(一)审美判断力批判对美和崇高的分析 238

(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对自然目的的理解 240

(三)从自然目的论到道德(伦理)神学 241

三、对《判断力批判》的简评 243

第九讲 费希特的《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247

一、什么是费希特的知识学 248

(一)知识学是彻底的主观唯心论 248

(二)与笛卡儿、贝克莱、康德等人思想比较 250

(三)捍卫人的自由:费希特反对唯物论的深层思想动机 252

(四)注重行动:费希特知识学的一大特色 254

二、知识学的三个基本原理 255

(一)知识学的第一个原理 256

(二)知识学的第二个原理 262

(三)知识学的第三个原理 264

三、理论知识学和实践知识学 265

(一)理论知识学的基本内容 265

(二)实践知识学的基本内容 267

四、对费希特知识学的简评 269

(一)知识学的可取之处 269

(二)知识学的内在困境 271

第十讲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 276

一、《先验唯心论体系》导论讲解 277

(一)先验哲学的概念 277

(二)先验哲学的本性 280

(三)先验哲学的划分 281

(四)先验哲学的官能 285

二、《先验唯心论体系》正文内容选讲 288

(一)理论哲学 288

(二)实践哲学 290

(三)自然目的论 291

(四)艺术哲学 292

三、对谢林先验唯心论的简评 293

第十一讲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297

一、哲学体系的总宣言:《精神现象学》序言讲解 299

(一)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体系 299

(二)绝对既是实体又是主体 301

(三)精神现象学: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描述和关于意识的经验的科学 304

(四)作为概念认识的哲学认识需要思辨的思维 306

二、精神现象学的多重规定:《精神现象学》导论讲解 307

(一)对以康德批判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哲学的批判和清算 307

(二)精神现象学:对显现着的知识的描述 309

(三)精神现象学:关于意识的经验的科学 312

三、《精神现象学》内容概览 317

(一)意识 317

(二)自我意识 320

(三)理性 321

(四)精神 323

(五)宗教 328

(六)绝对知识 330

四、对《精神现象学》的简评 330

第十二讲 黑格尔的《逻辑学》 333

一、黑格尔逻辑学的一般概念和分类 334

(一)黑格尔逻辑学的一般概念 335

(二)黑格尔逻辑学的分类 342

二、《逻辑学》内容概览 343

(一)存在论 343

(二)本质论 346

(三)概念论 350

三、黑格尔逻辑学在西方哲学和逻辑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355

第十三讲 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 358

一、《基督教的本质》的主题和两大部分的主旨 359

(一)第一版序言对《基督教的本质》的目的和主题的交代 360

(二)第二版序言对《基督教的本质》两大部分各自主旨的交代 361

二、《基督教的本质》导论讲解 364

(一)导论第一章对人的本质的阐释 364

(二)导论第二章对宗教的本质的阐释 368

三、《基督教的本质》正文内容选讲 373

(一)第一部分内容选讲 373

(二)第二部分各章内容提要 382

四、阅读《基督教的本质》的感受 386

第十四讲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89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内容概览 391

(一)序言 391

(二)第一手稿 393

(三)第二手稿 394

(四)第三手稿 395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要内容选讲 397

(一)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397

(二)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413

(三)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429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34

第十五讲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442

一、关于《存在与时间》德文书名Sein und Zeit的理解和翻译 444

二、《存在与时间》导论讲解 450

(一)明确地重提“是之问题”的必要性 451

(二)“是之问题”的形式结构 456

(三)“是之问题”的双重优先性 460

(四)时间:作为理解是(存在)之意义的视野 472

(五)对传统本体论的解构 473

(六)现象学方法 474

三、“是”之意义问题与根据问题之关联 475

后记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