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1
第一章 战前新美术运动回眸 1
一 思潮迭宕、流派纷呈 2
二 失衡的空间格局 19
第二章 战时美术格局的变迁与板块重构 26
一 烽火中的主题变奏 26
二 大板块多中心格局的形成 35
第三章 大后方美术重心的成因 48
一 历史的回音 49
二 现实的选择 53
三 在救亡的旗帜下 58
第四章 重庆战时美术中心地位的确立 66
一 战前的重庆美术 67
二 群体力量的空间大整合 71
三 创作活动的活跃 79
四 研究与出版业的繁荣 84
五 内外交流的枢纽 91
第五章 猗角相依的美术重镇 103
一 成都:“艺术界冒险家的乐园” 104
二 云贵高原的回声 111
三 桂林:“绿洲”中的堡垒 114
下篇 121
第六章 美术家的心灵震荡 121
一 从精英到“战士”:战时美术家的角色意识 121
二“刀”与“花”:战时美术的功能观 130
三 拒绝柔美:战时美术家的审美心态 138
第七章 新写实主义美术观的确立 152
一 新写实主义:时代的吁求 152
二 大众化:新写实主义的旨归 156
三 科学化:新写实主义的素质 164
四 民族化:新写实主义的理想 175
第八章 油画:由多元走向统一 190
一 油画群体的聚散与沉浮 190
二 理想与现实的隔膜 199
三 直面现实:油画新模式的构建 213
第九章 中国画:时代漩涡中的抗争 228
一 反思与期冀 228
二 投身救亡的创作激情 235
三 中西融汇的新阶段 245
四 回归与超越 253
第十章 木刻与漫画:风雨磨砺的劲刀利笔 262
一 大时代的宠儿 262
二 烽火艺程 270
三 木刻与漫画的品质 280
四 木刻的风格 287
第十一章 雕塑与工艺:在困境中求索 296
一 雕塑的新机运 296
二 工艺美术的境遇 306
结束语 319
附录: 323
附录一 大后方美术大事记 323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334
附录三 附图 336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