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在风中——作为中国史的医学史&李建民 1
第一章 花东卜辞的病与死&李宗焜 17
一、前言 17
二、花东卜辞所见的疾病 18
三、治病的方法 25
四、花东卜辞卜疾病的文例 26
五、花东卜辞的死 27
六、结语 31
第二章 论早期中国医学论述之性质与目的——张家山《引书》结构研究&罗维前 33
一、前言 33
二、古代中国写本中的清单 36
三、法律与行政目录 42
四、《引书》 44
五、结论 46
第三章 先秦两汉病因观及其变迁——以新出土文物为中心&李建民 49
一、引言——作为病因的鬼神 49
二、医学正典对“祝由”的重新定义 51
三、鬼神致病说的新发展 59
四、“注病”的年代——一个关于恐惧与治疗的故事 68
五、余论——“被忽略的中层”(Neglected Middle) 78
第四章 变化的身体——晋唐之间的小儿变蒸理论&张嘉凤 81
一、前言 81
二、晋唐之间小儿医学的发展 82
三、晋唐之间的小儿变蒸理论 98
四、结论 112
第五章 刘禹锡与《传信方》——以唐代南方形象、贬官和验方为中心的考察&范家伟 115
一、引言 115
二、刘禹锡与《传信方》的编撰 116
三、贬官之地——南方/岭南地区的疾病论述 120
四、刘禹锡《传信方》与验方的搜集 133
五、结论 146
第六章 唐、宋时期僧人、国家和医疗的关系——从药方洞到惠民局&刘淑芬 149
一、前言 149
二、中古的佛教与医疗 151
三、唐代的官医与僧人医疗 166
四、宋代的官医与僧人医疗 180
五、结语——僧人与唐、宋官方的医疗救济 204
第七章 北攻伐,南保养——明代医学的风土观&韩嵩 207
一、导论 207
二、理论方法 208
三、戴良与南北医学 214
四、王纶与《明医杂著》 218
五、《古今医统大全》(1556)中的东南—西北相反论 234
六、“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之图示 236
七、李中梓与晚明医疗风土论 246
八、结论 254
第八章 医生与病人——明代的医病关系与医疗风习&邱仲麟 257
一、前言 257
二、明代的医疗市场 259
三、医家的声誉经营 266
四、病家的择医行为 273
五、诸医会诊论治 280
六、病家不断换医 287
七、复向求助与医巫并用 294
八、结语 300
第九章 从癞病史看中国史的特色& 梁其姿 303
一、前言 303
二、麻风病在当今生物医学上的意义 305
三、麻风病在19世纪全球化论述中的意义及中国的角色 308
四、中国传统医学论述中的“疠/癞”及患者的社会形象 316
五、结论 333
第十章 常山——一个“新”抗疟药的诞生&雷祥麟 339
一、国产药物的科学研究 343
二、第一阶段:信任中药(Trusting Chinese Herbs) 349
三、治疗朱太太:个人经验的困局 356
四、第二阶段:再网络化常山(Re-networking Changshan) 359
五、什么是常山? 360
六、“学医费人” 363
七、人体试验的伦理与政治 368
八、结论:科学转译与划界工作(Scientific Translation and Boundary Work) 372
第十一章 中国食物疗养传统的形成与变迁&陈元朋 385
一、引言 385
二、古代食物疗养知识的格局——以孙思邈的相关著作为核心之观察 387
三、唐以前食物疗养之学的知识谱系 404
四、歧出的变迁——作为品味象征的饮食态度 428
五、结论 437
第十二章 史料的构成分析与整体研究&黄龙祥 439
一、问题的提出 440
二、研究现状 441
三、难点与要点 447
四、结束语——历史研究要反思研究的历史 450
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医书中“禁忌”的变迁&浦山菊花 453
一、问题的所在 453
二、“禁”、“忌”、“禁忌”的含义 455
三、汉墓出土医书中记载的“禁”与“忌” 458
四、《黄帝内经》以及再编纂书中记载的禁忌 465
五、《黄帝虾蟆经》的成立与意义 480
六、隋唐的“禁忌”资料 488
七、宋代以降医书中的“禁忌” 494
八、小结——医书中“禁忌”之意义 495
第十四章 日治时期台湾医药关系管窥&刘士永 513
一、日本国内的医药关系及其发展 516
二、殖民地台湾的医药关系演变 524
三、台湾药师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形象 537
四、小结 548
第十五章 近代香港医疗服务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841—1941)&杨祥银 557
一、前言 557
二、殖民统治与疾病成本:殖民医疗服务的优先考虑 558
三、超越“狭隘主义”:殖民医疗服务的重组与扩展 574
四、西方医学在华人医院和医局 591
五、其他非政府医疗服务 600
六、医疗服务网络的互动与整合 604
七、结语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