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钱理群 1
引言 1
第1章《万象》的社会文化环境 5
第一节 日伪政权的社会统制与文化政策 8
一、对上海沦陷区经济、生活的统制 8
二、日伪政权的意识形态宣传与文化政策实施 11
三、对上海抗日爱国市民的镇压与分裂活动 16
第二节 沦陷区杂志出版情况和文化选择 19
一、日伪政权对杂志出版的检阅与拘束 19
二、沦陷上海出版文化人的文化选择 24
三、上海沦陷区出版文化界活动情况 28
第三节 日伪政权的文艺控制和文学实践 33
一、“和平文学”和“大东亚文学”的宣传 33
二、文学空间的制约和作家生活的清苦 39
三、沦陷上海文人的文学实践与文学倾向 43
第四节 小结 46
第2章《万象》的杂志形态 47
第一节《万象》杂志的创刊、发行和销售 47
一、创刊意义:“精神食粮”和“文化园地” 47
二、出版和发行:“非常时期的非常现象” 52
三、销售数量和销售面 61
第二节《万象》杂志的编辑意识与读者的声音 65
一、陈蝶衣的编辑意识:“不背离时代意识” 65
二、柯灵的编辑意识:“抗战文艺运动的延续” 67
三、编辑者与读者的对话及其中的声音 71
第三节《万象》杂志作家群的形成和言说选择 75
一、上海沦陷区作家的言说选择:“言与不言” 75
二、《万象》作家群的形成:“打破沉默” 78
三、万象作家群的言说方式:借谈、对照、纪实 86
第四节《万象》杂志的栏目及其特点 90
一、信息和知识的窗口:生活常识、科学知识、电影戏剧消息 91
二、文学活动范围的扩大:学生文艺选、征文、特辑 96
三、现实真相的揭示:万象闲话、通讯、游记、艺文短讯 99
四、学术上的研究与问题的探讨 102
第五节《万象》杂志的定位 105
一、“鸳鸯蝴蝶派”刊物和“通俗刊物” 105
二、“商业性很强”的“营业派”杂志 107
三、40年代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化杂志 110
第六节 小结 111
第3章《万象》的文学形态 114
第一节从“通俗文学运动”到“抗战文学运动” 114
一、陈蝶衣《万象》倡导“通俗文学运动” 114
二、“新的通俗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117
三、通俗文学的现代化发展 124
四、柯灵:从《世纪风》到《万象》 127
五、文艺文学性和通俗性之间的“调剂” 132
第二节“长篇小说则等于正片”:《万象》前后期的长篇小说 137
一、强于“社会”成分的社会言情小说 138
二、孙了红的侦探小说“侠盗鲁平奇案”系列 148
三、徐卓呆的滑稽小说《李阿毛外传》 151
四、师陀未讲完的故事《荒野》 152
五、未刊完的罗洪的《晨》和王统照的《双清》 154
第四节“故事新编”与“东吴系”作家以及陶冶、郑定文等的短篇创作 162
一、秋翁、吕伯攸等的故事新编 162
二、陶冶、文宗山的短篇创作 165
三、“东吴系”女性作家及其短篇作品 170
四、郑定文、徐光燊、石琪的短篇小说 177
五、沈寂、唐弢、吴岩的短篇创作 186
第五节 李健吾、夏霞、师陀、柯灵等的改编剧 193
一、李建吾的五幕悲剧《云彩霞》和阿英的《牛郎织女传》 195
二、夏霞的四幕悲剧《寡妇院》 199
三、师陀和柯灵合作的改编剧《夜店》 200
四、柯灵的《飘》 205
第六节“万象闲话”的杂文与散文、通讯文的兴盛 209
一、“万象闲话”的杂文:“雨窗促膝,谈笑风生” 209
二、“散文之辑”、“屐痕处处”、“絮语集”、“笔花”等专栏的散文创作 213
三、通讯写作活动:黄裳、丁玲、沈从文 222
第七节 小结 224
第4章《万象》的都市文化世态 226
第一节1940年代上海都市形象 226
一、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从“摩登上海”到“新上海经” 226
二、异国统治下的上海“天堂与地狱”图 231
三、封建意识仍然残留着的空间 235
第二节1940年代上海都市的游魂 239
一、都市流浪者:为生存而流浪 239
二、都市猎捕者:“游手好闲之徒” 245
三、畸形的投机者:囤积居奇的战争暴发户 249
第三节1940年代上海都市人的寓言 252
一、沦陷上海都市的饥饿、肺病、自杀 252
二、沦陷上海都市财富和金钱的谎言 259
三、沦陷上海都市青年的内地梦 263
第四节1940年代沦陷上海都市日常书写 265
一、上海都市的日常生活与生活地图 265
二、休闲娱乐的日常上海 272
三、沦陷上海对他文化的沟通与认同 278
第五节 小结 282
结语 283
附录 294
参考文献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