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导论 3
第一章 行政 3
第一节 行政之意涵 3
一、行政之一般解释 3
二、行政之法学意涵 5
三、行政之基本类型 8
第二节 公共行政 11
一、西方公共行政之变迁 12
二、现代公共行政之原则 14
第二章 行政法 19
第一节 行政法之渊源 19
一、行政法渊源之意涵 19
二、西方国家行政法之渊源 24
三、我国行政法之渊源 29
第二节 行政法之品格 34
一、行政法之管理法品格 35
二、行政法之控权法品格 36
三、行政法之平衡法品格 37
第三章 行政法学 40
第一节 行政法学之意涵 40
一、行政法学之研究对象 40
二、行政法学之研究方法 42
三、行政法学之学科地位 43
第二节 现代行政法之理念 48
一、法治行政 49
二、民主行政 54
三、服务行政 61
第二编 行政权力配置法第一章 行政权 71
第一节 行政权之意涵 71
一、行政权之界说 71
二、行政权之秉性 72
三、行政权与相关概念 73
第二节 行政权之渊源 75
一、行政权之理论渊源 75
二、行政权之历史渊源 76
三、行政权之规范渊源 77
第三节 行政权之构成 78
一、“两板块说” 78
二、“三板块说” 79
三、“四板块说” 82
第二章 行政权配置原则与模式 83
第一节 行政权配置原则 83
一、合法原则 83
二、比例原则 85
三、分权制衡原则 87
四、效率原则 89
第二节 行政权横向配置模式 90
一、内阁制中行政权之横向配置——以英国为例 90
二、半总统制中行政权之横向配置——以法国为例 93
三、总统制中行政权之横向配置——以美国为例 95
第三节 行政权纵向配置模式 97
一、单一制国家行政权之纵向配置——以法国为例 97
二、联邦制国家行政权之纵向配置——以美国为例 100
第三章 中国行政权之宪法配置 104
第一节 宪法对国务院之行政权配置 104
一、行政领导权 105
二、行政立法权 106
三、行政规范权、监督权与人事权 107
四、其他权力 108
第二节 宪法对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地方政府之行政权配置 109
一、宪法对国务院主要组成人员之权力配置 110
二、国务院各部委之职权 110
三、审计机关之职权 111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职权 112
第三节 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之行政权配置 113
一、普通行政权 113
二、自治权 114
第三编 行政组织法第一章 行政组织与行政主体 119
第一节 行政组织 119
一、行政组织之学理界说 119
二、行政组织之核心功能 121
第二节 行政机关 124
一、行政机关之学理界说 124
二、行政机关之构成要件 125
第三节 行政主体 126
一、行政主体之资格 127
二、行政主体之范围 128
三、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 130
第二章 中央政府组织法 132
第一节 国务院在国家宪政体制中之地位 132
一、国务院与国家权力机关之关系 132
二、国务院与司法机关之关系 135
三、国务院与国家主席之关系 136
四、国务院在行政系统内部之地位 136
第二节 国务院的基本工作制度 137
一、双重负责制 137
二、总理责任制 138
三、会议制度 138
第三节 国务院之构造 139
一、国务院之机构改革 139
二、国务院之组织构造 141
第三章 地方政府组织法 144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144
一、地方行政组织之性质与地位 144
二、地方行政组织之组成与构造 145
三、地方各级政府之行政权配置 146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48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 149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49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50
第四章 行政组织关联法 152
第一节 行政编制法 152
一、行政编制及其管理 152
二、中央行政机关编制法 153
三、地方行政机关编制法 154
第二节 公务员法 156
一、公务员录用与任免机制 156
二、公务员义务与权利 160
三、公务员管理机制 161
四、公务员管理责任 167
第四编 行政过程规制法第一章 行政过程与行政行为 171
第一节 行政过程 171
一、行政过程论之源流 172
二、行政过程之基本意涵 174
三、行政过程之构成要件 177
四、行政过程之分类 179
第二节 行政行为 182
一、行政行为之意涵 183
二、行政行为之分类 189
三、行政行为之效力 191
第三节 行政过程与相关概念 200
一、行政过程与行政行为 200
二、行政过程与行政程序 201
三、行政过程与行政方式 203
第二章 创制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一)——行政立法及其规制 204
第一节 行政立法之意涵 204
一、行政立法之界说 205
二、行政之立法权 206
三、行政立法之秉性与类型 207
四、行政立法之原则 211
五、行政立法之程序 213
第二节 行政法规之创制 213
一、行政法规之创制权 213
二、行政法规之创制程序 214
三、行政法规之文本格式 218
第三节 行政规章之创制 219
一、行政规章之创制权 219
二、行政规章之创制程序 221
三、行政规章与行政法规之区别 224
第四节 行政立法之监督审查 224
一、行政立法之备案制度 225
二、行政立法之合法性审查 227
第三章 创制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二)——行政规则及其规制 229
第一节 行政规则之意涵 229
一、行政规则之要素 229
二、行政规则之类型 231
三、行政规则之效力 233
第二节 行政规则之创制 234
一、行政规则之创制权 234
二、行政规则之创制程序 235
三、行政规则之文本格式 238
第三节 行政规则之控制 239
一、立法控制 239
二、行政控制 240
三、司法审查 241
第四章 创制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三)——行政决策及其规制 243
第一节 行政决策之意涵 243
一、行政决策之界说 244
二、行政决策之秉性 245
三、行政决策之类型 246
第二节 行政决策之程序 247
一、确定目标 247
二、拟定方案 249
三、优选方案 251
四、方案决定 252
第三节 行政决策之控制 253
一、立法控制 253
三、司法控制 254
三、行政控制 255
第五章 创制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三)——行政规划及其规制 257
第一节 行政规划之意涵 257
一、行政规划界说 258
二、行政规划之秉性 259
三、行政规划之分类 260
四、行政规划之效果 261
第二节 行政规划之创制程序 262
一、行政规划之拟定程序 262
二、行政规划之确定程序 263
三、行政规划之变更与废止 264
第三节 行政规划之控制 265
一、行政规划之立法控制 265
二、行政规划之行政控制 266
三、行政规划之司法控制 267
第六章 执行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一)——侵益性行政及其规制 271
第一节 行政处罚法 271
一、行政处罚之意涵 271
二、行政处罚之设定权 275
三、行政处罚之适用法则 276
四、行政处罚之程序 278
五、行政处罚之控制 282
第二节 行政强制法 283
一、行政强制之意涵 284
二、行政强制措施之设定与实施 287
三、行政强制执行之设定与实施 289
四、行政强制之法律责任 293
第三节 行政征收法 294
一、行政征收之意涵 295
二、税收征收 296
三、行政收费 298
四、财物征收 301
第四节 行政征用法 306
一、行政征用之意涵 306
二、行政征用之程序 309
第七章 执行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二)——惠益性行政及其规制 311
第一节 行政许可法 311
一、行政许可之意涵 311
二、行政许可之原则 313
三、行政许可之设定与实施 316
四、行政许可之程序 318
五、滥行许可之责任 323
第二节 行政给付 324
一、行政给付之秉性 325
二、行政给付之原则 325
三、行政给付之方式 326
四、行政给付之程序 328
第三节 行政奖励 329
一、行政奖励之秉性 329
二、行政奖励之原则 329
三、行政奖励之形式 330
四、行政奖励之条件与程序 331
第四节 行政确认 332
一、行政确认之意涵 333
二、行政确认之形式与分类 336
三、行政确认之原则与程序 338
第八章 执行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三)——互益性行政及其规制 341
第一节 行政合同 341
一、行政合同之解释 341
二、行政合同之要素 343
二、行政合同之价值 344
三、行政合同之缔结程序 346
四、行政合同之救济 349
第二节 行政指导 350
一、行政指导之界说 351
二、行政指导之意涵 353
三、行政指导之原则与程序 356
四、行政指导之作用与救济 357
第九章 督导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 361
第一节 行政检查 361
一、行政检查之意涵 361
二、行政检查之程序 362
三、行政检查之规制 364
第二节 行政调查 365
一、行政调查之意涵 365
二、行政调查之原则 367
三、行政调查之方法 368
四、行政调查之程序 370
第五编 行政程序法第一章 正当法律程序 375
第一节 自然正义原则 375
一、自然正义原则之渊源 375
二、自然正义原则之原意 376
三、自然正义在行政法上的适用 376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立宪 377
一、正当法律程序入宪历程 377
二、正当法律程序之演变 378
三、正当法律程序条款在行政法上的适用 379
第二章 行政程序法之基本内容 381
第一节 行政程序 381
一、行政程序之意涵 382
二、行政程序之分类 382
三、行政程序之立法 384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之基本原则 385
一、公开原则 385
二、公正公平原则 387
三、参与原则 388
四、效率原则 390
五、信赖保护原则 391
六、正当程序原则 392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之主要制度 393
一、行政告知制度 393
二、行政听证制度 395
三、行政回避制度 397
四、行政时效制度 399
第三章 信息公开法 401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之法理 401
一、公民知情权应受尊重 401
二、阳光是最好防腐剂 402
三、沟通最好即政府最好 402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之原则 403
一、依法公开原则 403
二、平等与平衡原则 403
三、准确与及时原则 404
四、信息协调原则 404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之范围 404
一、主动公开之范围 405
二、应申请公开之范围 406
三、免予公开之范围 406
第四节 政府信息公开之程序 406
一、主动公开之程序 406
二、应申请公开之程序 407
三、政府信息公开之监督与保障制度 408
第六编 行政侵权救济法(一)——行政侵权与行政责任第一章 行政侵权 413
第一节 行政侵权之意涵 413
一、行政侵权之解释 413
二、行政侵权之性质 415
三、行政侵权之要件 416
第二节 行政侵权与相关概念 417
一、行政侵权与民事侵权 417
二、行政侵权与行政违法 418
三、行政侵权与行政不当 418
第二章 行政责任 420
第一节 行政责任之意涵 420
一、行政责任之界说 420
二、行政责任之特征 421
三、行政责任之分类 422
第二节 行政责任之法理与构成 425
一、行政责任之法理 425
二、行政责任之构成 427
第三节 行政责任之归责原则 429
一、过错责任原则 430
二、违法责任原则 431
三、危险责任原则 432
第七编 行政侵权救济法(二)——行政侵权之行政救济法第一章 行政复议法 437
第一节 行政复议之意涵 437
一、行政复议之解释 437
二、行政复议之原则 438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 440
四、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关系 442
第二节 行政复议之管辖 443
一、行政复议之受理主体 444
二、行政复议之受案范围 445
三、行政复议之管辖 448
第三节 行政复议之程序 449
一、行政复议之申请 450
二、行政复议之受理 451
三、行政复议之审理 452
四、行政复议之决定 454
第二章 行政信访法 457
第一节 行政信访之意涵 457
一、行政信访之解释 457
二、行政信访之原则 458
三、行政信访机构 459
四、行政信访当事人 459
第二节 行政信访之渠道与程序 460
一、行政信访之渠道 460
二、行政信访之程序 461
第三节 行政信访之法律责任 464
一、被信访人责任 464
二、信访受理机构之责任 464
三、信访人之责任 465
第三章 行政补偿法 466
第一节 行政补偿与行政补偿责任 466
一、行政补偿 466
二、行政补偿责任 467
第二节 行政补偿之标准和方式 469
一、行政补偿标准 469
二、行政补偿方式 470
第三节 行政补偿范围和程序 471
一、行政补偿范围 471
二、行政补偿程序 472
第八编 行政侵权救济法(三)——行政诉讼法第一章 行政诉讼之意涵 477
第一节 行政之诉 477
一、公民之行政诉权 477
二、行政之诉的要素 478
三、行政之诉的类型 479
第二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 480
一、行政诉讼当事人 480
二、诉讼代理人 484
第三节 行政诉讼之原则与制度 486
一、一般性原则 486
二、行政诉讼特有原则 489
三、行政诉讼之基本制度 491
第二章 行政诉讼主管与管辖 494
第一节 行政诉讼主管 494
一、行政审判组织 494
二、行政审判权 495
三、司法审查之范围 495
第二节 行政诉讼管辖 496
一、级别管辖 497
二、地域管辖 498
三、裁定管辖 499
四、管辖权异议及其处理 501
第三章 行政诉讼证据法则 502
第一节 行政诉讼之证据 502
一、证据种类及要求 502
二、证据证明能力 504
三、证据采信法则 504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责任分配法则 505
一、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 506
二、原告的举证责任 507
三、法院的证据职责 507
第三节 行政诉讼证据之质证与认定规则 509
一、质证规则 509
二、证据之审查认定规则 511
三、证据之证明标准 512
第四章 行政诉讼之审理程序 514
第一节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 514
一、起诉 514
二、受理 516
三、审理前之准备 517
四、开庭审理 517
五、裁判 518
第二节 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 520
一、上诉之提起 520
二、上诉之受理 520
三、上诉案件之审理 521
四、上诉案件之裁判 521
第三节 行政诉讼再审程序 522
一、再审程序之启动 522
二、再审案件之审理 523
三、再审案件之裁判 523
第五章 行政裁判之执行 525
第一节 行政裁判执行制度之构造 525
一、执行机关 525
二、执行根据 525
三、执行管辖 526
第二节 行政裁判执行之程序 526
一、执行提起 526
二、执行实施 526
第三节 非诉行政行为之执行 527
一、申请 527
二、审查 528
三、执行担保与先予执行 528
第九编 行政侵权救济法(四)——行政赔偿法第一章 行政赔偿责任 531
第一节 行政赔偿责任之构成 531
一、违法行为 531
二、损害事实 531
三、因果关系 532
第二节 行政赔偿之归责原则 532
一、违法归责原则 532
二、结果归责原则 533
第三节 行政赔偿之范围 533
一、人身性侵权 533
二、财产性侵权 534
三、精神性侵权 535
四、豁免性事项 535
第二章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536
第一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 536
一、一般请求权人 536
二、特殊请求权人 537
第二节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537
一、行政机关 537
二、被授权与受委托组织 538
三、其他赔偿主体 538
第三章 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539
第一节 行政赔偿方式 539
一、金钱赔偿 539
二、返还财产 539
三、恢复原状 540
第二节 行政赔偿标准 540
一、侵犯人身自由权之计算标准 540
二、侵犯生命健康权之计算标准 540
三、侵犯财产权之计算标准 541
四、精神损害之计算标准 541
第四章 行政赔偿程序 542
第一节 行政赔偿申请程序 542
一、提出赔偿请求之方式 542
二、提出赔偿请求之条件 542
第二节 行政先行处理程序 543
一、赔偿请求之提出 543
二、赔偿请求之受理 543
三、赔偿决定之作出 544
第三节 行政赔偿复议程序 544
一、依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544
二、依职权作出赔偿决定 545
三、时效规定 545
第四节 行政赔偿诉讼程序 545
一、行政赔偿案件之起诉条件 546
二、行政赔偿诉讼之审理 546
三、行政赔偿诉讼之证据制度 546
第五节 行政追偿程序 547
一、追偿之条件 547
二、追偿之金额 548
第十编 行政司法法第一章 行政仲裁法 551
第一节 行政仲裁 551
一、行政仲裁之理解 551
二、行政仲裁之秉性 552
第二节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552
一、仲裁主体 553
二、仲裁范围 554
三、仲裁程序 554
四、不服仲裁裁决之救济 559
第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 560
一、仲裁主体 560
二、仲裁范围 561
三、仲裁程序 562
四、不服仲裁裁决之救济 564
第二章 行政裁决法 566
第一节 行政裁决 566
一、行政裁决之界说 566
二、行政裁决之特质 567
第二节 行政裁决制度之主要内容 568
一、行政裁决之主体 568
二、行政裁决之范围 569
三、行政裁决之程序 570
四、行政裁决之救济 572
第三章 行政调解法 574
第一节 行政调解 574
一、行政调解之意涵 574
二、行政调解之秉性 576
三、行政调解之原则 576
第二节 行政调解制度之主要内容 576
一、行政调解之主体 576
二、行政调解之范围 578
三、行政调解之程序 578
四、行政调解之效力 579
后记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