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2
1.1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背景 2
1.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构成及特征 2
1.2.1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构成 3
1.2.2城市轨道交通的特征 7
1.3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10
1.3.1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 10
1.3.2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主要流程 12
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 15
2.1概述 15
2.1.1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概况 15
2.1.2城市土地利用分类 18
2.2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20
2.2.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 20
2.2.2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 21
2.3城市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影响 27
2.4土地利用对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的影响 32
2.4.1沿线土地用地类型与轨道交通客流需求的关系 32
2.4.2两类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其客流需求量关系 33
2.4.3潮汐式客流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关系 34
2.5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36
2.5.1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36
2.5.2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 37
2.5.3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影响 39
2.6常见土地利用模型 42
2.6.1汉森模型 43
2.6.2劳瑞模型 43
2.6.3最优化模型 44
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概述 47
3.1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的产生原因 47
3.2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特性 48
3.2.1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内容 49
3.2.2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作用 53
3.2.3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过程 54
第4章 城市轨道交通调查 57
4.1概述 57
4.1.1交通调查的定义和发展概况 57
4.1.2交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 58
4.1.3城市轨道交通调查的种类 58
4.2城市轨道交通调查内容 59
4.2.1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调查 59
4.2.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 60
4.2.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 61
4.2.4建设资金调查 61
4.2.5轨道交通客流影响调查 61
4.3 RP与SP调查法 62
4.3.1 RP调查法 62
4.3.2 SP调查法 62
4.3.3 RP调查与SP调查的特点比较 65
4.4居民出行调查 65
4.4.1居民出行调查概述 65
4.4.2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66
4.4.3居民出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66
4.4.4居民出行调查流程 67
4.4.5居民出行调查分析 71
4.5城市轨道交通调查的抽样 71
4.5.1抽样调查 71
4.5.2城市轨道交通调查抽样的方法 73
4.5.3城市轨道交通调查抽样与调查精度 75
4.5.4抽样调查结果的拓展 76
第5章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78
5.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概述 78
5.1.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现状 78
5.1.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形成机理 79
5.1.3客流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80
5.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 80
5.2.1城市轨道交通时间分布 80
5.2.2城市轨道交通空间分布 83
5.2.3大客流及其组织方法 84
5.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影响因素分析 86
5.3.1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外部因素 86
5.3.2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内部因素 88
5.3.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合理规模 92
5.4城市轨道交通的内部换乘 94
5.4.1概述 94
5.4.2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内部客流分析 100
5.4.3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分析 108
5.5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分析 110
5.5.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111
5.5.2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方式选择的因素 114
5.5.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合理区的确定 115
5.5.4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实例 119
第6章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126
6.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目标及作用 126
6.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原则 127
6.2.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一般性原则 127
6.2.2针对不同城市的具体性原则 128
6.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内容、步骤及阶段 129
6.3.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内容 129
6.3.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步骤 130
6.3.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阶段 131
6.4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理论及方法体系 132
6.4.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理论体系 132
6.4.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方法体系 132
6.4.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参数体系 138
6.5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复杂性及评价标准 149
6.5.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复杂性 149
6.5.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评价标准 150
第7章 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生成 152
7.1影响居民出行生成的因素分析 152
7.1.1土地利用对居民出行生成的影响分析 152
7.1.2居民的性别、年龄、职业对出行生成的影响 153
7.1.3网络信息对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变化的影响分析 154
7.1.4其他 155
7.2常用的出行生成预测方法概述 156
7.2.1增长率法 156
7.2.2原单位法 157
7.2.3交叉分类分析法 158
7.2.4出行率法 159
7.2.5函数模型法 160
7.2.6指数平滑法 162
7.2.7对上述预测方法的分析 163
7.3新建出行生成预测模型 164
7.3.1模型的总体思想 164
7.3.2模型的基本假定 164
7.3.3模型的影响因素 164
7.3.4模型的结构 165
7.3.5模型合理性分析 166
7.3.6实例分析 167
第8章 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分布 172
8.1概述 172
8.2常用的出行分布预测方法 173
8.2.1增长率法 173
8.2.2重力模型法 177
8.2.3介入机会模型法 182
8.2.4系统平衡模型法 183
8.2.5基于出行链的出行分布预测方法 184
8.3模型的理论解释 185
8.3.1概率论的解释 186
8.3.2最大熵原理 187
8.4相关度出行分布预测修正方法 189
8.4.1对出行分布预测工作的反思 189
8.4.2出行分布修正的相关度法 190
第9章 交通方式划分 193
9.1概述 193
9.1.1交通方式划分的定义和内容 193
9.1.2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 194
9.2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分析 195
9.2.1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分析 195
9.2.2不同交通方式特点比较分析 196
9.2.3不同交通方式与轨道交通竞争关系分析 198
9.3交通方式的划分方法和分担率预测 200
9.3.1交通方式划分计算步骤 200
9.3.2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201
9.3.3轨道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方法 202
9.4基于竞争策略交通方式划分方法思路与划分模型 207
9.4.1竞争策略交通方式划分思路 207
9.4.2竞争策略方式划分模型 207
第10章 轨道交通流分配 212
10.1轨道交通流分配中的基本概念 212
10.1.1一般交通流分配概述 212
10.1.2轨道交通网络描述 213
10.1.3轨道交通客流出行阻抗 215
10.2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的特点和分配原理 216
10.2.1轨道交通客流分布与道路交通分配的区别 217
10.2.2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计算的特点 218
10.2.3交通分配预测模型概述 218
10.3轨道交通非均衡分配模型 220
10.3.1全有全无分配方法 220
10.3.2增量分配法 221
10.3.3迭代加权法 223
10.4轨道交通均衡分配模型 224
10.4.1用户平衡分配模型 224
10.4.2系统最优分配模型 229
10.4.3均衡配流扩展模型 230
10.5轨道交通网络随机均衡配流模型 231
10.5.1轨道交通随机均衡配流模型建立 232
10.5.2轨道交通随机均衡配流模型算法 236
10.6基于策略竞争关系的联合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方法 240
10.6.1方法的提出 241
10.6.2基本假定 241
10.6.3含轨道交通的广义公交网络描述 242
10.6.4线路的性能函数 242
10.6.5广义费用函数 243
10.6.6用户均衡模型 243
第11章 城市轨道交通预测后评价分析 246
11.1概述 246
11.1.1预测后评价的意义 246
11.1.2预测后评价的要素 246
11.1.3预测结果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 248
11.2客流预测后评价指标 249
11.2.1客流预测统计指标的分类 249
11.2.2数量型指标的选取 250
11.2.3数量型指标的评价方法 251
11.2.4分布型指标的评价 254
11.3客流敏感性分析 257
11.3.1客流影响因素分析 257
11.3.2客流预测敏感性因素后评价 263
11.3.3客流敏感性分析流程及注意事项 266
11.3.4基于敏感性因素的客流补偿及引导措施 268
附录A模拟试题(一) 272
附录B 模拟试题(二) 275
参考文献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