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艰苦创业,开发青塔拉(1960年1月~1966年4月) 1
第一节 西迁青达拉,创建红星十六场 1
第二节制定农场规划,实行治水改土 6
第三节 加强定额管理,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12
第四节 强化生产措施,促进农牧业发展 16
第五节 维护博乐稳定,履行戍边职责 19
第六节 壮大青塔拉屯垦戍边力量 23
第七节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6
第八节 重视民族团结,共筑兵地友谊 32
第九节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5
第十节 建场初期的科教、文化、卫生事业 41
第二章“文化大革命”,各项事业受挫(1966年5月~1976年9月) 48
第一节 开展“文化大革命”,两派群众组织形成 48
第二节 两派斗争加剧,农场陷入混乱 51
第三节“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 55
第四节 加强思想教育,进行整党建党 60
第五节 现役军人主持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政策 64
第六节 兴建水利打井抗旱,掀起“农业学大寨”热潮 69
第七节 积极备战,防御外患 74
第八节 经济形势下滑,社会事业受挫 78
第三章 拨乱反正,经济社会形势好转(1976年10月~1982年12月) 83
第一节 掀起“揭、批、查”运动,落实党的政策 83
第二节 实施财务包干,推行“定、包、奖”责任制 89
第三节 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棉花种植 93
第四节 抗击自然灾害,强化生产管理 96
第五节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99
第六节 加强民兵建设,稳定职工队伍 102
第七节 开展思想教育,加强社会治安 105
第八节 排除“左倾”干扰,社会事业有所恢复 108
第四章 努力开拓,促进经济发展(1983年1月~1992年12月) 111
第一节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1
第二节 强化生产管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118
第三节 培育棉花支柱产业,加速农业外资开发 123
第四节 兴办家庭农场,发展庭院经济 127
第五节 加强技术改造,发展团场工业 132
第六节 实行团(连)长承包责任制 136
第七节 鼓励职工建房,改善居住条件 140
第八节 开展整党整风,加强信念教育 142
第九节成立工会组织,认真履行职能 149
第十节 倡导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 153
第十一节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 158
第五章 推进改革,开创团场新局面(1993年1月~2000年12月) 158
第一节 转换经营机制,推行“两费”自理 163
第二节 实行企业改制,进行产权转换 170
第三节 拓展“种子工程”,实施科技兴团 176
第四节 开展小康连队建设 184
第五节 完善职代会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87
第六节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91
第七节 发展庭院经济,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196
第八节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201
第九节 加强武装工作,维护团场稳定 207
第十节 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212
第六章 与时俱进,推进团场小康建设(2001年1月~2007年12月) 218
第一节 落实土地长期固定,推行生产承包全费自理 218
第二节 加强经营管理,完善配套改革 226
第三节 调整种植结构,培育新型产业 232
第四节 加速科技推广,提高产出效益 239
第五节 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居民生活设施 245
第六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弱势群体生活 249
第七节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55
第八节 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开展“两级党建联创”活动 259
第九节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65
第十节 创建平安团场,构筑和谐社会 271
第十一节 第七次党代会确立团场发展战略 277
第十二节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82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