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1
1.1 数据库的作用及相关概念 1
1.1.1 信息与数据的特征及关系 1
1.1.2 信息的三种世界及其描述 2
1.1.3 数据管理与数据库的作用及特点 5
1.1.4 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 7
1.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9
1.2.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9
1.2.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12
1.2.3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数据模式结构 13
1.3 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 15
1.3.1 手工管理数据阶段及特点 16
1.3.2 文件系统阶段及特点 16
1.3.3 数据库系统阶段及特点 17
1.4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0
1.4.1 实现数据的集中化控制 20
1.4.2 数据的冗余小 21
1.4.3 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实现数据结构化 21
1.4.4 避免了数据的不一致性 21
1.4.5 实现数据共享 21
1.4.6 提供数据库保护 22
1.4.7 数据独立性 22
1.4.8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2
习题 23
第2章 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 24
2.1 数据模型 24
2.1.1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24
2.1.2 表示概念模型的实体—联系方法 25
2.1.3 实体联系类型 25
2.1.4 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 27
2.1.5 数据模型 28
2.2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29
2.3 层次模型 29
2.3.1 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 30
2.3.2 层次模型中多对多联系的表示 32
2.3.3 层次模型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的约束条件 33
2.3.4 层次模型的存储结构 33
2.4 网状模型及特点 35
2.4.1 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 35
2.4.2 网状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6
2.4.3 网状模型的存储结构 36
2.4.4 网状模型与层次模型的比较 36
2.5 关系数据模型 37
2.5.1 关系数据库的概述 37
2.5.2 关系数据结构 38
2.5.3 关系的完整性 40
2.5.4 关系代数 41
2.5.5 关系演算 43
2.6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51
2.7 关系模型的优缺点 51
2.8 关系模型与非关系模型比较 52
习题 52
第3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54
3.1 SQL语言概述 54
3.2 SQL语言特点 54
3.2.1 SQL基本功能 54
3.2.2 SQL语言的特点 55
3.2.3 SQL语言分类简介 55
3.2.4 本章示例说明 56
3.3 数据定义语言 57
3.3.1 定义、删除基本表 58
3.3.2 索引的定义与维护 61
3.4 数据查询语句 62
3.4.1 Select语句概述及语句语法 62
3.4.2 数据查询中关系运算符的执行 63
3.4.3 运算符的使用 67
3.4.4 数据排序与分组 70
3.5 数据更新 72
3.5.1 插入数据 73
3.5.2 修改数据 73
3.5.3 删除数据 74
3.6 子查询和集合运算 75
3.6.1 子查询 75
3.6.2 集合运算 80
3.7 数据控制 81
3.7.1 数据库安全控制 82
3.7.2 数据操作权限的设置 84
3.8 视图 85
3.8.1 视图简介 85
3.8.2 视图的定义与使用 86
3.9 嵌入式SQL语言 87
3.9.1 嵌入式SQL语言的简介 87
3.9.2 嵌入式SQL语言的一般形式 88
3.9.3 嵌入式SQL语言与主语言之间的通信 88
3.9.4 动态SQL语句 92
习题 92
第4章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95
4.1 为何引入规范化理论 95
4.1.1 关系模式基本要求 95
4.1.2 关系模式中的数据依赖 96
4.2 函数依赖有关概念 99
4.3 范式 101
4.3.1 第一范式(1NF) 102
4.3.2 第二范式(2NF) 103
4.3.3 第三范式(3NF) 104
4.3.4 BC范式(BCNF) 106
4.3.5 多值依赖与第四范式(4NF) 107
4.3.6 连接依赖与关系的第五范式 110
4.4 数据依赖公理系统 112
4.4.1 函数依赖公理系统 112
4.4.2 闭包 113
4.4.3 函数依赖的覆盖 113
4.4.4 依赖集的最小化及其在数据库中应用 114
4.5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115
4.5.1 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步骤 116
4.5.2 关系模式的分解 117
4.5.3 模式分解算法 119
习题 120
第5章 数据库设计 122
5.1 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122
5.2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122
5.3 需求分析 125
5.3.1 需求分析的任务 125
5.3.2 需求分析的方法 125
5.3.3 数据字典 130
5.4 概念结构设计 134
5.4.1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 134
5.4.2 数据抽象、局部视图的设计和视图集成 135
5.5 逻辑结构设计 147
5.5.1 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147
5.5.2 关系模式的优化 149
5.4.3 用户子模式设计 149
5.6 数据库物理设计 151
5.6.1 数据库物理设计内容方法 151
5.6.2 评价物理结构 153
5.7 数据库的实施 153
5.8 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155
习题 156
第6章 数据库安全保护 159
6.1 数据库的安全性 160
6.1.1 数据库安全性的含义 160
6.1.2 安全性控制的一般方法 160
6.2 完整性控制 165
6.2.1 数据库完整性的含义 165
6.2.2 完整性规则的组成 165
6.2.3 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分类 166
6.3 并发控制与封锁 167
6.3.1 数据库并发性的含义 167
6.3.2 事务 168
6.3.3 并发操作与数据的不致性 169
6.3.4 封锁 172
6.4 数据库的恢复 178
6.4.1 数据库恢复的含义 178
6.4.2 数据库恢复的原理及其实现技术 178
6.4.3 数据库的故障和恢复的策略 180
6.5 Access的保护方法 182
6.5.1 Access安全管理 182
6.5.2 保护Access数据库 189
习题 190
第7章 数据库技术新进展 191
7.1 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 191
7.2 数据库模型及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191
7.2.1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 192
7.2.2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 192
7.2.3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 194
7.2.4 Web数据库的发展 195
7.3 面向对象的数据技术 197
7.3.1 面向对象的模型的核心概念 198
7.3.2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00
7.3.3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语言 201
7.3.4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的研究内容 201
7.4 数据库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相结合 202
7.4.1 分布式数据库 202
7.4.2 主动数据库 204
7.4.3 多媒体数据库 206
7.4.4 数据库技术新进展与科学数据库工程 210
7.5 Web与数据库的集成技术 211
7.5.1 Web与数据库集成的一般结构和方法 211
7.5.2 主要厂家技术及产品介绍 213
习题 218
第8章 典型关系数据库及SQL标准介绍 219
8.1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概述 219
8.2 典型数据库 221
8.2.1 ORACLE 221
8.2.2 SYBASE 222
8.2.3 INFORMIX 222
8.2.4 DB2 222
8.2.5 INGRES 223
8.3 SQL标准介绍 223
8.3.1 概述 223
8.3.2 SQL-92 224
8.3.3 SQL:1999 226
习题 229
第9章 Access数据库实例分析 230
9.1 系统任务的提出和设计思路 233
9.1.1 系统任务的提出 233
9.1.2 设计思路 233
9.2 系统各部分功能介绍 234
9.2.1 数据库的启动 234
9.2.2 数据库的组成 234
9.2.3 系统各部分功能介绍 234
9.3 建立数据库 235
9.4 表的建立 236
9.4.1 表的组成结构 237
9.4.2 表的建立 238
9.4.3 建立表间关系 244
9.4.4 建立数据的筛选 246
9.5 数据的查询与统计 247
9.5.1 查询的定义及种类 247
9.5.2 创建查询 248
9.5.3 数据的统计 250
9.6 窗体的建立 253
9.6.1 新建窗体 254
9.6.2 创建复杂窗体 258
9.6.3 控制窗体的建立 258
9.7 宏的设计 259
9.7.1 宏的设计 259
9.7.2 宏组的制作 260
9.7.3 常用宏简介 261
9.8 报表的制作 262
9.8.1 创建报表 263
9.8.2 报表的美化设计 264
9.9 数据访问页的制作 264
9.9.1 创建空白的数据访问页 264
9.9.2 使用字段列表将数据添加到数据访问页 265
9.10 系统的优化 265
9.10.1 处理窗体的属性 265
9.10.2 对命令按钮控件的优化 266
9.10.3 优化系统的性能 267
习题 267
参考文献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