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0
第一章 地域环境 40
第一节 位置、区划与人口 40
第二节 地质、地貌 44
第三节 气候 46
第四节 水资源 48
第五节 土壤 50
第六节 生物 55
第七节 矿产 56
第八节 旅游资源 57
第二章 土地资源 58
第一节 土地资源状况 58
第二节 土地资源特点 66
第三节 土地资源分类 66
第四节 土地后备资源 70
第三章 土地开发 73
第一节 清代以前土地开发 73
第二节 清朝至民国土地开发 7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地开发 75
第四节 农村“五好”建设 77
第五节 农业综合开发 79
第六节 调整结构 80
第七节 种植业开发 89
第八节 林地开发 92
第九节 牧草地开发 94
第十节 园地、蚕桑业、水产业开发 100
第十一节 城镇开发建设 104
第十二节 水利工程用地开发 111
第十三节 交通用地开发 115
第四章 土地所有制度 117
第一节 原始社会公有制 117
第二节 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117
第三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18
第四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121
第五节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134
附:夏合勒克庄园 143
第五章 土地使用制度和使用制度改革 147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 147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51
第六章 土地赋税和规费 158
第一节 农业税 158
第二节 契税 161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162
第四节 土地增值税 164
第五节 耕地占用税 164
第六节 土地规费 165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 170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70
第二节 农区规划 182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189
第四节 城镇土地总体规划 191
第五节 村镇规划 196
第六节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199
第七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2
第八章 土地损毁与治理 205
第一节 土地损毁 205
第二节 耕地保护 208
第三节 生态综合治理 220
第四节 土地治理 225
第五节 土地复垦 230
第六节 防风治沙 230
第七节 改造中低产田 233
第九章 地籍管理 238
第一节 历代地籍管理 238
第二节 土地调查 239
第三节 土地登记 265
第四节 土地统计 271
第五节 土地勘界 273
第十章 测绘管理 277
第一节 测绘市场管理 277
第二节 测量标志普查 278
第三节 基础测绘 279
第四节 地图市场监管 279
第十一章 建设用地管理 281
第一节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 281
第二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284
第三节乡(镇)村建设用地管理 299
第四节 其他建设用地管理 304
第十二章 土地市场管理 309
第一节 土地市场 309
第二节 土地分等定级 312
第三节 土地估价 315
第四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318
第五节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 325
第六节 土地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326
第七节 企业改制中的土地资产处置 330
第十三章 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开发 332
第一节 矿产资源特点 332
第二节 地质勘查 334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 336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337
第五节 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 347
第六节 矿业权市场建设 348
第七节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348
第八节 和田玉开发 350
第九节 旅游资源开发 352
第十四章 土地执法监察 360
第一节 土地监察制度、职权 360
第二节 执法监察 362
第三节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 368
第四节 土地信访 378
第五节 土地法制建设 378
第十五章 土地草场纠纷调处 382
第一节 概况 382
第二节 纠纷调处 382
第三节 典型案例 383
第十六章 土地科技、教育、宣传及档案管理 387
第一节 土地科技 387
第二节 土地教育 389
第三节 土地宣传 391
第四节 土地档案管理 394
第十七章 机构与队伍 39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96
第二节 地区国土资源管理机构 398
第三节 县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及职责 403
第四节 直属事业机构及土地学会 412
第十八章 建设与发展 417
第一节 三级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417
第二节 地区国土资源工作 418
第三节 县市国土资源工作 422
第四节 土地勘测设计工作 431
第五节 表彰先进 433
第十九章 土地文化 436
第一节 诗词选 436
第二节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选 440
第三节 人物、事迹 446
第四节 和田风采 451
附录 462
一、和田地区行政公署文件 462
二、和田地区国土资源局、土地管理局(处)文件 477
编后记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