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自成一家的翻译理论 1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5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8
第二章 翻译学的深层理论基础 18
第一节 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 18
第二节 语言学: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 24
第三节 比较文化学: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41
第四节 诗学与译学: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原理 68
第五节 翻译理论体系框架 70
第三章 翻译的定义论 74
第一节 作为“语际转换”的翻译定义 75
第二节 作为“理解行为”的翻译定义 76
第四章 玄翻译理论 79
第一节 关于“元”、“玄”辩义 79
第二节 关于玄翻译学理论 81
第五章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84
第一节 关于翻译标准问题的症结 85
第二节 翻译标准多元化 87
第三节 翻译的多元标准系统 93
第四节 翻译标准的多元互补性 102
第五节 最佳近似度标准和忠实标准的比较 105
第六章 翻译批评与道德制约因素论 107
第一节 翻译批评家的道德制约因素 107
第二节 翻译批评家的性格制约因素 108
第七章 翻译风格时空对应与错位论 110
第一节 《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原文及背景 111
第二节 翻译风格时空对应与错位论 115
第三节 《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两种译文 116
第八章 诗歌可译与不可译五因素论 119
第一节 诗歌翻译的五种情形 120
第二节 关于《夜》一诗的翻译 120
第三节 诗歌格律的可译与不可译处理对策 123
第九章 翻译容错率论 129
第一节 容错率概念略论 129
第二节 翻译容错率与翻译批评 130
第十章 形似和神似关系论 133
第一节 当代译坛译道三病 134
第二节 何谓“株守形似”? 134
第三节 形似与神似 136
第十一章 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论 139
第一节 关于直译与意译 140
第二节 直译与意译的正确性问题 140
第十二章 增词减词与增色减色翻译对策论 144
第一节 增词减词与增色减色翻译对策的语言学原理 144
第二节 增词减词与增色减色翻译对策举例 145
第三节 翻译罗塞蒂《闪光》的理论准备 150
第四节 归化还原增色——减色翻译对策 153
第五节 翻译对策举隅 155
第十三章 筛选积淀重译论 158
第一节 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 159
第二节 筛选积淀重译论的法理学重构 163
第三节 筛选积淀重译法与重译、校译的区别 166
第四节 筛选积淀重译与文化承传创造论的关系 167
第十四章 翻译与语言文化制约性论 168
第一节 中西语文的语音差异及文化效应与翻译效应 170
第二节 中西语文的语形差异及文化效应与翻译效应 181
第三节 中西语文的语义差别及文化效应与翻译效应 193
第四节 中西语文的语法差别及文化效应与翻译效应 201
第十五章 理解成本与翻译对策论 206
第一节 何谓理解成本? 208
第二节 归化异化与理解成本 208
第十六章 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研究前景论 215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及近百年诗歌翻译概论与研究前景 216
第二节 中西爱情诗翻译略论 225
第三节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概论 227
第十七章 百年中国文化翻译与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论 230
第一节 对翻译研究的文学学派的评价 232
第二节 对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的评价 233
第三节 对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的评价 234
第四节 国际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纪略 237
第五节 中国100年前翻译领域的文化取向 239
第六节 小结 245
第十八章 易理佛理交相融入译理论 246
第一节 倡导建构中国易理翻译学 246
第二节 译学译技与参禅悟道 247
第十九章 结语 249
第一节 全书小结 249
第二节 研究心得 251
主要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59
附录 260
附录一 辜正坤先生个人简介 260
附录二 辜正坤先生主要著、译、编、校著作书目 261
附录三 辜正坤先生主持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