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思想无疆,东西各异,交汇碰撞 2
东方思想的世界 2
东西方因宗教而不同 5
中印两国思想的核心 7
日本与中印文化的碰撞 8
第一篇中国思想 12
第一章百家争鸣:中国思想的源泉 12
孔子——圣人亦凡人 12
孟子——善辩的亚圣 19
荀子——“最为老师” 25
老子——辩证的“道法自然”之祖 29
庄子——千秋一梦迷蝴蝶 36
列子——御风而行,风神飘逸 45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挑战者 48
韩非——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54
邹衍——阴阳家的集大成者 59
鬼谷子——纵横家的鼻祖 62
张仪——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64
邓析——我国古代名家的先驱 69
吕不韦——懂政治、懂生意 73
孙子——被称为“兵圣” 78
其他学派 84
第二章罢黜百家同,独尊儒术 87
李斯——法家从此无人 87
贾谊——生不逢时的才子 92
董仲舒——孔孟之后儒家又一集大成者 96
刘向——目录学的创始人 103
王充——无神论的先驱 107
第三章三教合一:儒释道思想的交融 114
嵇康——博学多才的音乐家 114
陶渊明——“桃花源”中的田园诗人 119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124
柳宗元——“歧黄大师” 130
第四章持续斗争带来思想禁锢的断裂 138
魏源——国士无双 138
龚自珍——百年一流 142
严复——思想先驱 146
康有为——维新主帅 151
梁启超——少年中国 156
第五章中国思想的辐射影响 160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160
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 162
禅的精神 164
有名的公案 166
中国并未成为佛教国的原因 173
朱子的理学宇宙观 175
理气二元论与人心 176
儒学的另一支:阳明学 178
朝鲜半岛的儒学 179
第二篇印度思想 184
第六章古代印度的思想 184
高度代表印度思想的印度教 184
雅利安人构建了印度思想 186
印度哲学随着新兴阶级的经济能力发展 187
探索梵我一如的《奥义书) 190
轮回思想源自于印度的当地原始思想 195
第七章印度佛教思想集锦 197
佛教的开始 197
叙事诗里的诸神,让印度教广布到民间 198
密宗与印度佛教 201
后期密宗融入了坦陀罗派思想 206
第八章扎根于印度社会的思想 208
夸张的印度时间感 208
人生阶段区分为“四住期” 210
言语蕴涵着力量 214
瑜伽行者以身体寻求解脱 215
印度思想中的人体 219
第九章理性与信仰并蓄——现代印度思想的精髓 221
思考与信仰 221
宗教与哲学的共同关注 224
真理的洞见 227
第三篇日本思想 232
第十章日本近代思想的萌芽 232
实学观念的形成与洋学的发展 232
变革思想和批判精神 235
国民意识的觉醒 237
第十一章明治前期的启蒙思潮 239
新思想的启蒙与新国家的构想 239
自由民权运动 240
第十二章日本的思想与美意识 242
日本思想的原型奠基于独特之环境 242
由好奇心孕育的日本文化 245
古代日本与外来思想 246
古代日本的大思想家 248
平安时代是国风文化开花之时代 249
镰仓佛教 251
思想开花的江户时代 254
日本的美学 256
明治时期的东西文化融合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