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编 文艺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第一章 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第一节 新中国文艺方向的确立和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初步发展 11
第二节 不断升温的文艺批判运动和“左”倾文艺思潮的抬头 14
第三节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文艺政策的调整 26
第二章 “文革”十年的文艺运动和文学思潮 30
第一节 文艺界的空前浩劫和极“左”文艺思潮的泛滥 30
第二节 政治高压下的地下文学创作活动 32
第三节 对文化专制主义的斗争和极“左”文艺路线的崩溃 35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运动和文学思潮 37
第一节 文艺界的思想解放运动 37
第二节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复兴和发展 39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再次崛起 42
第四节 人性、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勃兴 47
第四章 市场化背景下的文艺运动与文学思潮 49
第一节 90年代文学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趋势 49
第二节 新世纪头十年的文艺运动和文学思潮 57
第二编 小说创作 67
第一章 概述 67
第一节 第一阶段(1949—1976)的小说创作 67
第二节 第二阶段(1976—2000)的小说创作 72
第三节 新世纪头十年(2000—2010)的小说创作 78
第二章 记录革命历史的小说 81
第一节 梁斌、杨沫、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 81
第二节 杜鹏程、吴强、曲波的长篇革命战争小说 87
第三节 峻青、王愿坚、茹志鹃的短篇革命历史小说 94
第三章 描绘农村变革的小说 100
第一节 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的长篇农村题材小说 100
第二节 孙犁、马烽、康濯的中短篇农村题材小说 111
第四章 追踪社会思潮的小说 118
第一节 刘心武、周克芹的伤痕小说 118
第二节 高晓声、古华的反思小说 122
第三节 谌容、张贤亮的反思小说 127
第四节 蒋子龙、张洁的改革小说 132
第五节 路遥、贾平凹的改革小说 137
第六节 韩少功、阿城的寻根小说 142
第七节 王蒙、莫言的先锋小说 146
第八节 池莉、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 151
第五章 展现多元格局的小说 157
第一节 梁晓声、史铁生的知青小说 157
第二节 刘绍棠、汪曾祺的乡土小说 160
第三节 陆文夫、冯骥才的市井小说 164
第四节 王安忆、铁凝的女性小说 168
第五节 徐怀中、李存葆的军旅小说 172
第六节 姚雪垠、徐兴业的古代历史小说 176
第七节 凌力、唐浩明的近代历史小说 180
第八节 张炜、陈忠实的家族小说 185
第九节 张承志、阿来的少数民族小说 190
第六章 新世纪头十年的官场反腐小说和青春网络小说 194
第一节 张平、王跃文、阎真的官场反腐小说 194
第二节 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的青春小说 198
第三节 铺天盖地的网络小说 201
第三编 诗歌创作 205
第一章 概述 205
第一节 第一阶段(1949—1976)的诗歌创作 205
第二节 第二阶段(1976—2000)的诗歌创作 208
第三节 新世纪头十年(2000—2010)的诗歌创作 209
第二章 “高歌”者的诗 212
第一节 郭小川、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 212
第二节 李季、闻捷的生活抒情诗 217
第三节 李瑛、张永枚的军旅抒情诗 221
第三章 “归来”者的诗 224
第一节 艾青的诗 224
第二节 曾卓、绿原、牛汉的诗 225
第三节 公刘、邵燕祥、流沙河的诗 229
第四章 “崛起”者的诗 234
第一节 雷抒雁、张学梦的政治抒情诗 234
第二节 北岛、舒婷、顾城的朦胧诗 236
第三节 江河、杨炼的现代史诗 240
第四节 韩东、海子等“第三代诗人”的诗 243
第五章 谢湘南、卢卫平的“打工诗” 247
第四编 散文创作 250
第一章 概述 250
第一节 第一阶段(1949—1976)的散文创作 250
第二节 第二阶段(1976—2000)的散文创作 254
第三节 新世纪头十年(2000—2010)的散文创作 258
第二章 政论散文 260
第一节 陈笑雨、夏衍的思想性杂文 260
第二节 邓拓、吴晗、廖沫沙的知识性杂文 262
第三节 巴金、杨绛、丁玲的反思性散文 266
第三章 人生散文 270
第一节 杨朔、刘白羽、秦牧的歌赞性散文 270
第二节 吴伯箫、曹靖华的追忆性散文 273
第三节 冰心、孙犁的自传性散文 275
第四节 贾平凹的风情散文 277
第五节 叶梦、赵玫、唐敏的女性散文 279
第四章 文化散文 284
第一节 余秋雨、季羡林的学者散文 284
第二节 张承志、史铁生的哲理散文 288
第五章 报告文学 293
第一节 魏巍、乔迈、何建明的时代摄影式报告文学 293
第二节 徐迟、黄宗英、陈祖芬的人生特写式报告文学 296
第三节 李延国、赵瑜、贾鲁生的社会广角式报告文学 299
第四节 钱钢、黄济人、刘亚洲的历史聚焦式报告文学 302
第六章 文艺市场化背景下的新世纪散文 305
第一节 李存葆、祝勇的新世纪大文化散文 305
第二节 韩少功、刘家科的新世纪乡土题材散文 307
第三节 周闻道、塞壬的新世纪城市题材散文 310
第五编 戏剧创作 313
第一章 概述 313
第一节 第一阶段(1949—1976)的戏剧创作 313
第二节 第二阶段(1976—2000)的戏剧创作 318
第三节 新世纪头十年(2000—2010)的戏剧创作 324
第二章 话剧 327
第一节 老舍的话剧 327
第二节 田汉、郭沫若、曹禺的古代历史话剧 331
第三节 胡可、陈其通、丁一三的革命历史话剧 337
第四节 沈西蒙、赵寰、郑振环的军旅话剧 343
第五节 苏叔阳、李龙云、何冀平的京派话剧 348
第六节 沙叶新、宗福先、贺国甫的海派话剧 352
第七节 崔德志、李杰、杨利民的关外派话剧 357
第八节 高行健、刘树纲、刘锦云的探索话剧 362
第三章 戏曲与歌剧 369
第一节 徐进、陈静的地方戏曲 369
第二节 翁偶虹、陈亚先的京剧 373
第三节 陈仁鉴、魏明伦的地方戏曲 378
第四节 集体创作的歌剧 381
第六编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 385
第一章 概述 385
第一节 台湾文学概述 385
第二节 香港、澳门文学概述 391
第三节 海外华文文学概述 395
第二章 小说创作 399
第一节 赖和、杨逵、吴浊流的早期乡土小说 399
第二节 钟理和、林海音、钟肇政的乡土悲情小说 403
第三节 白先勇、刘以鬯的现代派小说 407
第四节 陈映真、黄春明、王祯和的后期乡土小说 410
第五节 聂华苓、於梨华、赵淑侠的留学生小说 414
第六节 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新武侠小说 418
第七节 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 422
第八节 高阳、唐人的历史小说 424
第三章 诗歌创作 428
第一节 余光中、洛夫、郑愁予的融贯中西诗艺的现代诗 428
第二节 纪弦、覃子豪、罗门的重西方诗艺的现代诗 431
第三节 张诗剑的讽喻诗和蓝海文的新古典主义诗 434
第四章 散文创作 437
第一节 梁实秋、梁锡华、董桥的学者散文 437
第二节 柏杨、李敖的杂文 440
第三节 张晓风、三毛的女性散文 443
第五章 戏剧创作 446
第一节 姚一苇的现代剧 446
第二节 李曼瑰的历史剧 447
第三节 李援华的剧作 448
修订再版后记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