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重大文化事件纪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杏珍著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818165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夏杏珍90年代初进入当代中国研究所以来,发表的关于文化方面的研究文章的结集,对于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发展轨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形成过程 1

一、“双百”方针的酝酿: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到《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发表 2

(一)二月颐年堂会议酝酿对科学工作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 4

(二)毛泽东、刘少奇等在不同场合反复主张学术问题应自由讨论,文艺创作要百花齐放,反对教条主义,反对粗暴干涉 5

(三)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中谈宣传理论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6

二、“双百”方针是在讨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时提出和确定的 8

三、“双百”方针的贯彻:从赞扬昆剧《十五贯》到批评“四同志文章” 12

(一)昆剧《十五贯》的演出 12

(二)《人民日报》的改版 14

(三)青岛遗传学座谈会 15

(四)音乐民族形式的争论和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17

(五)毛泽东对陈其通等四同志文章的批评 19

四、“双百”方针贯彻一年的总结: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

第二篇 曲折和复苏:从“反右派”运动到调整时期的“双百”方针 27

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阻碍“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 28

二、“大跃进”运动中“双百”方针被扭曲 33

三、短暂的转机 36

四、“双百”方针在调整中得到复苏 39

第三篇 当代中国文艺史上特殊的一页:1975年贯彻“百花齐放”方针进行文艺调整始末 47

一、毛泽东、邓小平领导文艺调整 52

(一)文艺调整的背景和契机 52

(二)毛泽东把整顿之风吹进文艺领域 54

(三)邓小平组织领导文艺调整 62

二、射向“四人帮”的第一发“炮弹” 64

(一)毛泽东批评“百花齐放都没有了” 65

(二)邓力群出了个好题目 66

(三)王子野的意外发现 67

(四)胡乔木一面向上转送,一面寻根究底 68

(五)邓小平给“四人帮”迎头痛击 69

(六)“四人帮”无可逃遁,于是 70

三、毛泽东的左眼手术与《创业》批示 71

(一)毛泽东对《创业》批示同左眼手术的联系 71

(二)毛泽东何时做的左眼手术 73

(三)《创业》批示是怎样写出来的 75

(四)张天民上书毛泽东、邓小平,有位神秘的幕后人物 75

(五)《创业》批示引起连锁反应 77

四、《创业》批示引起连锁反应 79

(一)电影《海霞》主创者的申诉与得救 80

(二)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的大字报 88

五、逐步扩大文艺节目的举措 92

(一)一批电影、戏剧重上银幕、舞台 92

(二)举办纪念聂耳、冼星海音乐会 97

(三)支持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写作和出版 102

(四)围绕鲁迅书信、著作出版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109

(五)《人民文学》、《诗刊》复刊 118

六、敌乎?友乎?——“周扬一案”处理始末 120

(一)毛泽东发表关于《水浒》评论的经过 128

(二)毛泽东评论《水浒》的初衷 130

(三)姚文元把对《水浒》的评论引入异途 133

(四)江青竭力鼓吹《水浒》的要害是“宋江架空晁盖” 136

(五)周恩来在特殊条件下的坚定回击 137

(六)邓小平同“四人帮”针锋相对的斗争 138

(七)关于评《水浒》运动的政治作用 141

七、1975年围绕评《水浒》的斗争 128

八、一九七五年文艺调整的历史评价 143

第四篇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 148

一、文艺走到了时代的前沿 148

二、揭批“文艺黑线专政论” 149

三、进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53

四、文艺领域拨乱反正的全面深入 155

五、召开第四次文代会,提出“二为”方向 158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文艺的繁荣 161

第五篇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之路 163

一、提出“双百”方针的缘由 163

(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与“双百”方针 164

(二)《论十大关系》与“双百”方针 166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与“双百”方针 167

二、贯彻实施“双百”方针的曲折和斗争 169

(一)为推动“双百”方针贯彻执行,毛泽东力排众议,身体力行 169

(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对“双百”方针的阐述 170

(三)“双百”方针初步贯彻的成效 171

(四)“双百”方针遭遇的曲折 171

三、“二为”方向的提出和贯彻 173

(一)“双百”方针写入宪法 173

(二)“二为”方向提出的经过 174

(三)排除干扰,贯彻执行“二为”方向 179

第六篇 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与经验 182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82

(一)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群众文化 183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群众文化 183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众文化 184

二、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87

第七篇 共和国历史上两次著名的群众诗歌运动:“大跃进民歌”和“天安门诗歌”运动述评 191

一、“大跃进民歌”运动 192

(一)初期的“大跃进民歌” 192

(二)毛泽东的重视和倡导 193

(三)各级政府机关积极组织推动 194

(四)“大跃进民歌”运动的评价 197

二、“天安门诗歌”运动 199

(一)“天安门诗歌”运动的形成 199

(二)“天安门诗歌”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202

三、两次群众诗歌运动的启示 205

(一)真切地印证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205

(二)群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巨大的影响 207

第八篇 新中国六十年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208

一、布新除旧,步入正轨(1949—1955) 208

二、提出“双百”方针,出现初步繁荣(1956—1957年春) 210

三、一波三折,艰难复苏(1957—1962) 212

四、再遭挫折,陷入低谷(1962—1966) 214

五、一片荒漠,偶露绿洲(1966—1976) 215

六、进入新时期,开创新局面(1976—1999) 217

七、步入新世纪,走向大繁荣(2000—) 221

第九篇 1949年-1957年春: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基本形成的历史考察 226

一、1949-1955年:知识分子政策的确立和实施 227

(一)举办各种训练班,对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教育 230

(二)组织参加全社会的群众性的学习活动,提高知识分子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231

(三)组织、推动知识分子参加各项社会改革和政治运动 233

(四)进行思想改造运动 233

(五)开展学术讨论和学术批判 236

二、1956-1957年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理论的调整和发展 238

三、1949-1957年春:贯彻实施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经验 241

第十篇 六十年代前期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反思和调整 244

一、制定科研、教育、文艺的工作条例 247

二、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249

三、采取两项重要措施 250

第十一篇 周荣鑫与一九七五年教育整顿 252

一、教育整顿第一仗:争夺领导权 252

二、周荣鑫着手整顿教育 255

(一)结合总结工作,组织学习讨论,分清是非,划清界限 256

(二)在教育界组织各种座谈讨论,分清是非,划清界限 259

(三)办好《教育革命通讯》,统一认识,引导教育整顿 263

(四)周荣鑫关于分清是非、划清界限的意见 265

三、邓小平提出“教育也要整顿” 271

四、周荣鑫主持起草《教育工作汇报提纲》 274

(一)《教育工作汇报提纲》的起草经过 275

(二)《教育工作汇报提纲》的主要内容 277

(三)《教育工作汇报提纲》的厄运和周荣鑫的牺牲 281

第十二篇 邓小平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282

一、推倒“两个估计”,从根本指导思想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283

二、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拨乱反正取得突破性的胜利 289

三、提出教育战线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拨乱反正 291

四、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看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294

(一)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认识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295

(二)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 295

(三)遵循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集中主要力量办好重点学校的方针 297

(四)从“赶超”战略的要求出发,提出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任务和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的措施 299

第十三篇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 303

一、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306

(一)合作医疗随农业合作化运动兴起 306

(二)毛泽东“六·二六”指示推动合作医疗的发展 307

(三)1968年-1969年《人民日报》组织的大讨论带来大办合作医疗的热潮 307

(四)“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实现制度化 309

(五)八十年代农村合作医疗的萎缩 310

(六)九十年代为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而作的努力 311

(七)21世纪初提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 313

二、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经验 314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是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的关键 314

(二)以民办公助解决资金来源,因地制宜、多种形式进行科学管理 315

(三)“赤脚医生”、“巡回医疗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以巩固、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随形势的发展而发展 316

(四)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发掘、利用中草药,实行中西医结合,是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发展必须贯彻的方针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