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文学概论的性质和任务 1
(一)文学概论的性质 1
(二)文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及同其他学科的关系 4
(三)文学概论课的任务 5
二、学习方法和要求 8
第一编 本质论 11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1
(一)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11
(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26
(三)文学的真实性、倾向性和阶级性 32
二、文学的审美特质 48
(一)文学的审美性质 48
(二)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53
三、文学是语言艺术 59
(一)文学的基本手段是语言 59
(二)语言艺术的特点 61
四、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65
(一)文学的美悦作用 65
(二)文学的认识作用 66
(三)文学的教育作用 68
第二编 构成论 73
一、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 73
(一)题材 74
(二)主题 82
二、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 87
(一)结构 87
(二)文学作品的语言 93
(三)表现手法 102
(四)体裁 105
三、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41
(一)内容决定形式 142
(二)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 144
(三)内容与形式的互相渗透和转化 146
(四)内容与形式在审美高度上的统一 147
第三编 创作论 150
一、文学的创作过程 150
(一)创作的准备 150
(二)创作过程 160
二、典型形象与典型化 171
(一)典型形象 171
(二)典型化 182
三、意境与意境的创造 188
(一)意境的涵义 188
(二)意境的创造 193
四、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198
(一)形象思维的规律和特征 198
(二)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207
五、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210
(一)文学的风格 210
(二)文学的流派 220
第四编 发生发展论 226
一、文艺的起源和社会生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26
(一)文艺的起源 226
(二)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235
二、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243
(一)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243
(二)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 251
(三)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253
三、创作方法的演变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259
(一)创作方法的演变 259
(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265
四、社会主义文学 287
(一)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和服务对象 287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两结合”创作方法 293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301
第五编 鉴赏批评论 304
一、文学鉴赏的性质、意义及产生条件 304
(一)文学鉴赏的性质 304
(二)文学鉴赏的意义 308
(三)文学鉴赏产生的条件 314
二、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和心理特征 318
(一)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 318
(二)文学鉴赏的心理特征 324
三、文学鉴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331
(一)文学鉴赏的差异性 331
(二)文学鉴赏的一致性 336
(三)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 339
四、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作用 344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344
(二)文学批评的作用 350
五、文学批评的标准 355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355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359
六、文学批评的原则、方法和批评家的修养 368
(一)文学批评的原则 368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 374
(三)批评家的修养 376
后记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