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国民族区域的治理与实践 1
一、中国封建社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辖方式 2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对民族地区的控制与管理 14
三、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过程 25
第一部分 蒙古族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前奏 31
第一章 内蒙古走向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前提 31
一、蒙古封建社会制度与中原封建王朝的关系 31
二、近代蒙古地区的民主革命潮流与内、外蒙分裂 35
三、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42
第二章 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来源与实践 49
一、列宁解决苏联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49
二、中国共产党由“民族自决”向“民族自治”的转变 61
三、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 70
第三章 乌兰夫的革命思想与实践 78
一、乌兰夫早期社会思想意识的形成与特点 78
二、乌兰夫民族观的形成与革命经历的关系 88
三、乌兰夫的哲学观点与民族区域自治思想 94
四、乌兰夫与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运动 101
第二部分 蒙古族社会发展与民族认同研究 123
第四章 跨界交往过程与认同变化 123
一、二连浩特蒙古族跨界交往基本状况 124
二、中国蒙古族跨界交往的经历与认识变化 131
三、访谈对象的认同变化 146
第五章 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 155
一、边疆社会特殊性与边民心态特征 155
二、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关系分析 162
三、边界意识与边民认同——一个案例分析 175
第六章 身份认同与地缘政治 189
一、身份认同与地缘政治的关系 189
二、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蒙古族认同 195
三、当前中国跨界民族的身份认同与地缘政治 210
第三部分 当代中国朝鲜族青少年的教育与认同 219
第七章 研究概述 219
一、概述 219
二、朝鲜族认同的理论辨析与应用 226
三、朝鲜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分析 232
四、相同与相容——民族认同现状 243
第八章 朝鲜族青少年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257
一、教育、语言与社会关系网络 258
二、朝鲜族通婚意愿 272
三、被访朝鲜族亲属去韩国情况 276
第九章 朝鲜族认同意识的内部和外部感受 292
一、内部感受 292
二、外部感受——职业与收入 300
三、“韩流”对朝鲜族青少年的影响 305
四、认同影响因素关系图 309
五、总结:朝鲜族民族凝聚力的来源 309
结束语 314
附录 中韩跨国婚姻案例分析 319
一、韩国男性的跨国婚姻需求 320
二、中介主导的跨国婚姻 322
三、嫁到韩国的女性的生存现状 326
四、空巢的中国村庄 336
参考文献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