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规则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卞志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4962379
  • 页数:201 页
图书介绍: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型期,经济的开放度也越来越高,没有现成的货币政策理论能够完全指导中国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故针对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操作及货币政策规则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从货币政策操作规范、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目标等四个方面展开.

1导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1.1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2

1.1.2货币政策工具 3

1.1.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

1.1.4货币政策目标 5

1.2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8

1.2.1研究的基本思路 8

1.2.2研究方法 10

1.3本书的创新之处 13

2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理论框架 15

2.1货币政策规则的一般设计 16

2.2货币政策规则的历史演进 18

2.3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 22

2.3.1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22

2.3.2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23

2.3.3两种分析框架的比较 24

3转型期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 26

3.1引言 26

3.2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理论分析 28

3.2.1规则与相机抉择:时间非一致性的分析 28

3.2.2规则与相机抉择:通胀偏差的分析 32

3.3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回顾 37

3.3.1中国经济的转型 37

3.3.2中国经济的开放进程 39

3.3.3转型期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回顾 40

3.4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实证检验 52

3.4.1检验方法的说明 52

3.4.2规则性和相机抉择性货币政策成分的动态影响 54

3.5规则型货币政策操作的动态模拟 66

3.5.1模拟序列的生成 66

3.5.2产出波动、通胀波动和汇率波动的模拟结果 69

3.6本章结论 72

4开放经济下的泰勒规则 74

4.1泰勒规则中的汇率 75

4.1.1引入汇率后的标准化模型 75

4.1.2关于该模型的讨论 76

4.1.3相关解释 76

4.2政策协调下的最优泰勒规则 77

4.2.1两国政策不协调时的最优泰勒规则形式 78

4.2.2两国政策协调时的最优泰勒规则形式 79

4.3开放经济下前瞻性泰勒规则与泰勒条件 80

4.4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实证研究 83

4.4.1历史分析法 83

4.4.2反应函数法 85

4.4.3泰勒规则的协整检验 86

4.4.4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的检验 87

4.5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的反应函数法估计 88

4.5.1数据的选取 88

4.5.2泰勒规则反应函数方程式 95

4.5.3估计结果 96

4.6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97

5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99

5.1利率传导渠道 99

5.1.1利率间传导 99

5.1.2利率到实体经济的传导 102

5.2信贷传导渠道 102

5.2.1银行信贷配给渠道 103

5.2.2资产负债表渠道 103

5.2.3实证检验 104

5.3汇率渠道 104

5.3.1汇率传导的理论分析 104

5.3.2汇率传导的估计问题 105

5.4资产价格渠道 107

5.4.1托宾的q效应 108

5.4.2非对称信息效应 109

5.4.3流动性效应 109

5.4.4财富效应 110

5.4.5资源配置效应 110

5.5国内相关研究 111

5.6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证研究 114

5.6.1变量选择 114

5.6.2 VAR模型中数据顺序的选择 115

5.6.3实证模型 115

5.6.4实证检验 117

5.7结论与政策建议 119

6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目标规则 122

6.1开放经济下政策目标回顾 122

6.2新凯恩斯模型的建立 125

6.2.1居民 125

6.2.2企业 127

6.2.3货币当局 128

6.2.4利率平价条件与资本管制 128

6.2.5国内外冲击 129

6.2.6参数校准 130

6.2.7经济均衡条件 131

6.3实证结果 131

6.4本章结论 140

7转型期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框架的选择 141

7.1汇率制度 141

7.2转型期开放经济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 142

7.3转型期开放经济下中国的目标规则 144

7.4转型期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框架的选择 146

中文文献 148

英文文献 150

附录一 162

附录二 185

后记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