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评传 1
一、东汉以来佛教思想发展的概貌和道安的生平 1
二、道安的禅法思想 7
三、道安的般若思想 10
四、道安的本无思想实质上是玄学贵无思想的变相 16
五、道安佛教思想的社会作用 22
六、结束语 24
支遁的佛教思想 26
一、名僧和名士两重人格的融合 26
二、即色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28
三、逍遥论的神秘主义人生观 38
四、西方天国的宗教归宿 43
五、支遁思想的历史特点及其影响 45
慧远及其佛学 49
引言 51
第一章 慧远生活的历史时代 53
第二章 慧远的生平活动 62
第三章 慧远的法性本体论 76
第四章 慧远的形尽神不灭思想 89
第五章 慧远的因果报应说 105
第六章 慧远的弥陀净土信仰 128
第七章 慧远的念佛三昧方法 138
第八章 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 153
第九章 慧远的佛儒合明论 167
第十章 慧远佛教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172
附录 慧远年谱 177
后记 193
慧远的政教离即论 195
慧远与佛教中国化 206
一、出家沙门与国家政治 207
二、佛教律仪与世俗礼制 209
三、僧人整肃与社会协调 209
四、佛学理论建设与中国化方式 210
五、内外合明与究极境界 211
六、精勤修持与山林僧团 212
慧远大师座像缘起 215
论竺道生的佛学思想 217
一、东晋南朝时佛教的发展趋势和竺道生的生平 217
二、把般若实相学和佛身说结合起来 222
三、宣扬涅槃佛性说 228
四、鼓吹顿悟成佛说 239
五、竺道生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45
僧肇评传 249
一、僧肇的生平和著作 249
二、僧肇的“不真空”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253
三、僧肇的“物不迁”的诡辩论运动观 268
四、僧肇的“般若无知”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278
五、僧肇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88
僧肇的形而上学 290
《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导读 295
一、不真空论 295
二、物不迁论 302
梁武帝萧衍与佛教 309
一、梁武帝萧衍的生平及其对佛教的提倡 309
二、三教同源说 316
三、真神佛性论 323
四、梁武帝倡导佛教的主客观原因和悲剧性后果 331
三次舍身寺院的梁武帝 339
一、舍道归佛 339
二、迷信佛教 340
三、可悲后果 344
法显:爱国爱教的楷模 345
一、传奇性的经历 345
二、宝贵的文化贡献 346
三、令人敬仰的爱国爱教楷模 348
法显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 350
菩提达摩禅法略论 353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演变 358
一、魏晋南北朝佛教的演变 358
二、魏晋南北朝佛教的特点 367
三、几点初步的看法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