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源远流长:中国古典传记的发展及其特征 6
一、人文思潮变化与中国古典传记的发展 6
(一)先秦:“人”的发现与古典传记的形成 6
(二)汉魏六朝:思想超越、解放与古典传记的成熟 13
(三)唐宋:多元文化与古典传记的转型 19
(四)元明清: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古典传记的新突破 25
二、中国古典传记与其他学术之关系 30
(一)古典传记与经学的关系 30
(二)古典传记与史学的关系 36
(三)古典传记与文学的关系 38
三、中国古典传记的基本特征 41
(一)连续性 41
(二)系统性 42
(三)功利性 46
(四)丰富性 49
(五)多样性 51
(六)形象性 55
第二章 活力释放:中国古典传记的生命内涵 62
一、生命时针 62
(一)追求生命有为 64
(二)珍惜个体生命 68
(三)勇于牺牲生命 69
(四)尊重他人生命 71
(五)预设生命结局 73
二、活力释放 75
(一)活力释放与社会制约 75
(二)活力释放与人的创造能力 80
三、内在激情 83
(一)时代使命 83
(二)信仰的力量 86
(三)前代楷模 88
(四)家庭教育与个人修养 91
第三章 追求不朽:古典传记的生命价值的体现 94
一、昂扬进取的主旋律 94
(一)积极进取精神 95
(二)顽强不屈精神 98
(三)革新、革命精神 102
(四)奉献精神 106
(五)爱国精神 111
二、重压下的心路历程 115
(一)痛苦的“蛰伏” 115
(二)清醒后的追求 120
三、生命的多音符与变奏曲 123
(一)隐士世界 123
(二)宗教情结 126
(三)生命的变调 130
第四章 深厚苍劲:中国古典传记的忧患意识 136
一、集体性的焦虑与忧患 137
(一)集体性焦虑与忧患的产生 138
(二)集体性忧患的意义 146
二、个体的焦虑 151
(一)生命的艰难 152
(二)自然灾害引起的生命忧患 156
(三)死亡焦虑 159
三、屈原模式与范仲淹精神 161
(一)屈原模式 161
(二)范仲淹精神 164
第五章 死而后已:中国古典传记的悲剧精神 167
一、古典传记的悲剧类型 168
(一)按人物层次划分 168
(二)按悲剧原因划分 174
二、古典传记的悲剧精神 180
(一)悲剧实践主体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进行力的创造 181
(二)悲剧实践主体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183
(三)悲剧实践主体具有正义感和高尚情操 185
三、古典传记的悲剧意义及其价值 188
(一)古典传记的悲剧意义 189
(二)古典传记的悲剧价值 192
第六章 自强不息:中国古典传记的哲学意蕴 196
一、天人关系 196
(一)天人合一 196
(二)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199
(三)对天命的怀疑 203
二、人生观念 205
(一)入世观 205
(二)生死观 207
(三)价值观 209
(四)道德观 211
三、人性展现 212
(一)“善”与“恶” 213
(二)“真”与“伪” 216
第七章 面对现实:中国古典传记的民族心理 221
一、注重现实的民族心理 221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物质条件的限制 222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 223
(三)重现实的民族心理与历史记载 226
二、祖先崇拜的民族心理 228
(一)祖先崇拜的仪式表现 228
(二)祖先崇拜的文字表现 230
(三)祖先崇拜的积极作用 232
三、英雄崇拜的民族心理 233
(一)英雄类型 233
(二)名人崇拜 237
四、留名后世的民族心理 240
(一)留名心理的产生 240
(二)留名与孝 242
(三)留名与行善 244
(四)留名的形式 246
第八章 复活升华:中国古典传记中道德生命的张扬 249
一、生命的复活 250
(一)复活的过程 250
(二)复活的效应 252
二、道德的净化 256
(一)时代因素 256
(二)历史因素 259
(三)心理因素 260
(四)阶级因素 261
(五)美学因素 262
三、复活的形式 263
(一)画像、塑像 263
(二)古迹遗存 265
(三)咏史诗 266
(四)历史小说与戏剧 269
第九章 力的象征:中国古典传记的审美价值 272
一、艺术力量 273
(一)雄壮 273
(二)奇伟 289
(三)柔婉 304
(四)含蓄 311
二、情感力量 318
(一)传主的情感 318
(二)作者的爱憎 328
三、感染力量 337
(一)美感效果 337
(二)感染当时人 342
(三)感染后人 345
第十章 消费接受:古典传记终极目标的实现 349
一、读者消费:古典传记终极目标实现的基础 349
(一)终极目标的树立,来源于人类对生命永恒的期待 350
(二)终极目标来源于传记作者的期待 351
(三)读者的消费是实现终极目标的基础 355
(四)消费阅读的主要途径 356
二、读者接受:古典传记终极目标实现的关键 359
(一)接受的原因、方法 359
(二)接受的效果 363
三、消费与接受:古典传记的经典化过程 364
(一)阅读消费与传记生产 364
(二)古典传记的经典化 367
第十一章 走向永恒:中国古典传记的民族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378
一、民族生命的凝聚 379
(一)民族生命的形成 379
(二)民族生命的融合 383
(三)民族精神的特征 387
二、古典传记中传主的当代价值 390
(一)认识历史 391
(二)树立典范 393
(三)启迪生命 394
三、古典传记对当代传记创作的意义 397
(一)求真 397
(二)求深 401
(三)求美 404
结语 408
附录一 褒贬祖《春秋》,叙述祖《史记》——欧阳修《新五代史》传记风格探微 411
附录二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 433
索引 449
主要参考书目 461
后记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