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航导弹战斗部与引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柏桢主编;凌玉崑,蒋浩征,刘孝忠,马宝华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宇航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348426
  • 页数:575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战斗部概论&蒋浩征 凌玉崑 1

1.1战斗部的作用和地位 1

1.2战斗部与飞航导弹系统的关系 2

1.2.1战斗部的质量和尺寸与导弹的质量和尺寸的关系 2

1.2.2战斗部的威力与导弹命中精度的关系 5

1.2.3战斗部结构与导弹结构的关系 6

1.3飞航导弹战斗部的分类与组成 7

1.3.1飞航导弹战斗部的分类 7

1.3.2战斗部的组成 12

1.4飞航导弹战斗部的特点 13

1.5飞航导弹战斗部所攻击目标的特性分析 14

1.5.1目标的分类 14

1.5.2典型目标特性分析 15

1.5.3目标易损性 17

1.6战斗部的研制生产特点 19

1.7飞航导弹战斗部的发展趋势 20

参考文献 22

第2章 战斗部总体设计&蒋浩征 张予达 23

2.1战术技术要求的分析 23

2.1.1战斗部威力 24

2.1.2战斗部毁伤概率 24

2.1.3作用可靠性 24

2.1.4安全性 25

2.1.5使用性能 25

2.1.6经济性 25

2.2战斗部类型的选择 26

2.3战斗部方案可行性论证 28

2.4战斗部研制程序 29

2.5战斗部对引信的要求 31

2.6战斗部设计的常用方法 32

2.6.1半经验设计法 32

2.6.2模化设计法 32

2.6.3数值计算法 34

2.6.4综合设计法 36

2.6.5优化设计法 39

参考文献 42

第3章 半穿甲战斗部设计&凌玉崑 43

3.1概述 43

3.2半穿甲战斗部的典型结构 45

3.2.1尖卵形头部结构 45

3.2.2平板形头部结构 47

3.3半穿甲战斗部作用原理 48

3.3.1半穿甲战斗部对军舰的破坏作用 48

3.3.2尖卵形头部半穿甲战斗部穿甲过程的运动规律 52

3.4半穿甲战斗部设计程序 57

3.5半穿甲战斗部技术设计 57

3.5.1头部形状的选择 58

3.5.2壳体材料和厚度的确定 59

3.5.3确定半穿甲战斗部壁厚t的两种计算方法 60

3.5.4选择炸药和确定装药量 65

3.5.5半穿甲战斗部的装药在撞击条件下的安全性 68

3.6半穿甲战斗部对引信的要求 78

3.6.1半穿甲战斗部与引信的一般关系 78

3.6.2半穿甲战斗部对引信的特殊要求 78

参考文献 80

第4章 聚能爆破战斗部设计&张予达 蒋健伟 81

4.1概述 81

4.2半球形聚能爆破战斗部设计 82

4.2.1目标分析 82

4.2.2半球形聚能爆破战斗部作用原理 85

4.2.3聚能装药结构设计 87

4.2.4传爆系统设计 88

4.2.5应用炸高的确定 92

4.2.6战斗部前舱的相关锥体结构设计 94

4.2.7聚能爆破战斗部威力效能评估 95

4.2.8战斗部对引信的要求 101

4.3楔形聚能爆破战斗部设计 102

4.3.1楔形聚能爆破战斗部的典型结构 102

4.3.2楔形聚能爆破战斗部的作用原理 102

4.3.3楔形聚能爆破战斗部的破坏效应 104

4.3.4楔形聚能爆破战斗部设计要点 111

4.3.5战斗部对引信的要求 114

参考文献 114

第5章 破片战斗部设计&凌玉 高修柱 115

5.1概述 115

5.2雷达目标特性 116

5.3破片战斗部的一般设计程序 118

5.4反雷达战斗部的典型结构 119

5.5破片式反雷达战斗部的性能参数 122

5.6破片战斗部设计与引信设计的关系 143

参考文献 143

第6章 云爆战斗部设计&王廷增 145

6.1概述 145

6.2云爆战斗部典型结构 147

6.3云爆战斗部作用原理 148

6.3.1云爆子战斗部的静止爆炸过程 148

6.3.2大液滴云雾爆轰机理 151

6.3.3云爆战斗部的爆炸效应 153

6.3.4云爆战斗部的破坏效应 157

6.4云爆战斗部设计 163

6.4.1理论云雾尺寸的确定 163

6.4.2 FAE燃料的选择 163

6.4.3子战斗部箱体的结构尺寸 165

6.4.4云雾分散方式 167

6.5云爆战斗部对引信的要求 168

参考文献 168

第7章 集束战斗部设计&凌玉崑 高修柱 169

7.1概述 169

7.2集束战斗部的设计步骤 170

7.3集束战斗部的最佳散布 171

7.4子战斗部设计 173

7.4.1子战斗部的类型 173

7.4.2子战斗部的数量 176

7.4.3子战斗部结构设计 179

7.4.4抛射方法 187

7.4.5抛射系统设计 191

7.5支座结构设计 197

7.6固位系统设计 198

7.7障碍物排除方法设计 199

7.8引爆要求 201

7.9设计资料归纳 202

参考文献 203

第8章 战斗部装药&王廷增 204

8.1概述 204

8.2战斗部常用炸药的性能 205

8.2.1炸药的性能术语 206

8.2.2导弹战斗部常用炸药的性能 207

8.3战斗部常用的装药方法 211

8.4战斗部装药和装药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215

参考文献 216

第9章 战斗部效率评估&高修柱 217

9.1概述 217

9.2战斗部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8

9.2.1单发导弹毁伤概率 218

9.2.2制导误差分布 219

9.2.3引信启动规律 221

9.2.4坐标杀伤规律 222

9.2.5蒙特卡洛法简介 223

9.3反雷达导弹破片战斗部毁伤效率评估 225

9.3.1计算过程 226

9.3.2确定炸点的数学模型 227

9.3.3目标描述 230

9.3.4目标坐标杀伤规律 231

9.3.5蒙特卡洛计算 234

9.3.6算例 234

9.4反舰战斗部对舰船毁伤效率评估 236

9.4.1概略计算的基本原理 236

9.4.2相对生命力系数的确定 237

9.4.3同一种弹药击毁一艘舰艇所需平均弹药数的估算 239

9.4.4各种武器联合攻击击毁舰艇所需弹药数的估算 241

参考文献 242

第10章 战斗部试验&李禄荫 张予达 凌玉崑 244

10.1概述 244

10.2战斗部威力试验常用的设备 245

10.2.1加速发射装置 245

10.2.2区截触发装置 250

10.2.3战斗部威力试验时的安全防护装置 253

10.2.4战斗部威力试验时常用的记录仪器 254

10.2.5高速摄影仪 256

10.3半穿甲战斗部威力试验 261

10.3.1静止威力试验 261

10.3.2撞击试验 263

10.3.3用火箭撬运载半穿甲战斗部的试验 263

10.3.4用火炮发射半穿甲战斗部的试验 263

10.4聚能战斗部威力试验 265

10.4.1试验设计 265

10.4.2试验结果与分析 267

10.5破片战斗部威力试验 268

10.5.1静止威力试验 268

10.5.2空中飞行威力试验 275

10.6云爆战斗部威力试验 275

10.7集束战斗部的开舱、抛撒试验 276

10.8战斗部试验数据的处理 277

10.8.1试验数据的分类和特征参数计算 277

10.8.2试验数据的处理 279

参考文献 283

第11章 引信概论&马宝华 刘孝忠 284

11.1引信的地位与作用 284

11.2引信的分类及组成 285

11.2.1引信的分类 285

11.2.2引信的组成 288

11.3飞航导弹引信的特点 291

11.4引信的研制程序 292

11.4.1论证阶段 292

11.4.2方案阶段 293

11.4.3工程研制阶段 293

11.4.4设计定型阶段 294

11.4.5生产定型阶段 295

参考文献 296

第12章 引信总体方案设计&马宝华 刘孝忠 297

12.1对引信的要求及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297

12.2目标与背景特征分析 300

12.3目标物理场特性的应用及获取 305

12.3.1目标物理场特性对引信研制的影响 305

12.3.2目标物理场特性的获取 306

12.4飞航导弹弹道特征分析 308

12.5引信与战斗部配合 314

12.6引信与制导系统的关联 317

12.7引信总体方案的确定 320

12.7.1引信总体方案确定时的系统分析 320

12.7.2发火控制系统技术方案确定的系统分析 324

12.7.3爆炸序列技术方案确定的系统分析 327

12.7.4安全系统技术方案确定的系统分析 328

12.7.5能源装置技术方案确定的系统分析 333

参考文献 335

第13章 触发引信设计&谭惠民 黎莉 336

13.1概述 336

13.2影响触发引信设计的主要因素 338

13.2.1制导精度的影响 338

13.2.2目标特性的影响 338

13.2.3战斗部类型的影响 339

13.2.4作战环境条件的影响 339

13.2.5作用可靠性的影响 340

13.3触发引信的主要设计要求 341

13.4目标的力学特性 343

13.5瞬发触发探测器设计 347

13.5.1瞬发开关结构 347

13.5.2瞬发开关设计理论 350

13.6惯性开关设计 351

13.6.1惯性开关的结构 351

13.6.2惯性开关的参数计算 351

13.6.3惯性开关作用可靠性分析 353

13.7触发引信侵彻炸点控制 357

参考文献 360

第14章 近炸引信设计&宋世和 刘孝忠 361

14.1概述 361

14.2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362

14.2.1设计条件 362

14.2.2主要技术参数 362

14.3目标的反射和辐射特性 365

14.3.1目标的电磁波反射特性 366

14.3.2目标的激光反射特性 371

14.3.3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 373

14.3.4目标的毫米波辐射特性 374

14.4近炸引信体制选择 376

14.4.1辐射计探测体制 376

14.4.2无线电引信探测体制 380

14.4.3红外一无线电复合探测体制 384

14.4.4程序控制体制 385

14.4.5光学探测体制 386

14.5引战配合设计简介 387

14.5.1引战配合的重要性 387

14.5.2引战配合的主要技术参数 387

14.5.3影响引战配合效率的主要因素 389

14.5.4引战配合的分析与设计 391

14.5.5改善引战配合的技术措施及发展趋势 393

14.5.6两例引战配合设计 394

14.6信号处理技术 398

14.6.1信号处理电路的任务及要求 398

14.6.2信号特征及信号处理电路 399

14.6.3频率选择电路 400

14.6.4作用时间选择电路 402

14.6.5毫米波调频测距引信信号处理 403

14.7抗干扰技术 404

14.7.1引信抗干扰的特点 404

14.7.2引信抗干扰措施 405

14.7.3引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方向 411

参考文献 412

第15章 激光引信设计&温宗平 林钧英 413

15.1激光引信作用原理 413

15.2激光引信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组成 414

15.3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及系统设计 417

15.3.1作用距离的确定 417

15.3.2探测测概率及虚警概率设计 421

15.3.3发射系统设计 425

15.3.4光学系统设计 430

15.3.5接收前置放大器设计 433

15.3.6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439

15.4激光引信抗干扰性能 443

15.4.1激光引信的干扰源 443

15.4.2内部随机噪声的抑制 443

15.4.3抗外部干扰措施 445

参考文献 445

第16章 爆炸序列设计&谭惠民 黎莉 446

16.1概述 446

16.2首发火工品的选择 448

16.2.1针刺火帽 448

16.2.2电点火头和电点火管 449

16.2.3针刺雷管 449

16.2.4电雷管 450

16.3选择首发火工品的根据 453

16.4导爆药与传爆药的选择与匹配 454

16.4.1导爆药柱设计 455

16.4.2传爆药柱设计 456

16.4.3介质对传爆的影响 457

16.5某舰—舰导弹引信爆炸序列设计 459

16.5.1设计条件和要求 459

16.5.2设计方案 459

参考文献 460

第17章 安全系统设计&谭惠民 黎莉 刘曙桃 461

17.1引信安全系统的基本类型 461

17.2对引信安全系统的基本要求 464

17.3安全系统设计的系统考虑 469

17.4安全系统的特征环境及环境传感器 470

17.4.1过载传感器 471

17.4.2压力传感器 472

17.4.3离轨传感器 475

17.5机械式安全系统 475

17.5.1惯性滑块式安全系统 475

17.5.2机械定时器 477

17.6机电式安全系统 480

17.6.1工作原理 480

17.6.2机电定时器 484

17.6.3回转式电磁隔爆机构 486

17.7全电子式安全系统 491

17.7.1全电子式安全系统的组成 491

17.7.2动态开关与高压转换器 492

17.7.3高压起爆器 494

17.7.4箔击雷管 495

17.8 × ×导弹引信安全系统方案设计 496

17.8.1有关的导弹总体特性 496

17.8.2安全系统方案选择 496

17.8.3保险机构设计 499

17.8.4安全系统工作原理 501

参考文献 502

第18章 引信可靠性设计与试验&王翠珍 503

18.1概述 503

18.2可靠性指标的确定 504

18.2.1确定可靠性指标的意义 504

18.2.2可靠性指标的内容 505

18.2.3不同任务剖面的可靠性指标 505

18.2.4确定可靠性指标的基本原则 506

18.2.5确定可靠性指标的方法 507

18.3引信可靠性模型 508

18.3.1可靠性建模的一般要求 508

18.3.2可靠性框图的绘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509

18.4可靠性预计 511

18.4.1数学模型精确计算法 512

18.4.2上下限法 514

18.4.3相似产品法 518

18.5引信可靠性分配 520

18.5.1考虑重要度和复杂度的AGREE分配法 520

18.5.2定值分配法 521

18.5.3评分分配法 523

18.5.4各种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525

18.6引信可靠性试验 525

18.6.1目的与要求 525

18.6.2可靠性试验的主要内容 526

18.6.3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527

18.6.4可靠性增长试验 528

18.6.5可靠性鉴定试验 531

18.6.6可靠性验收试验 533

参考文献 535

第19章 引信试验&高祝堂 吴家样 536

19.1概述 536

19.2试验分类 536

19.3试验项目和试验顺序 537

19.3.1试验项目 537

19.3.2试验顺序确定的原则 537

19.4试验要求 541

19.4.1试验条件 541

19.4.2试验条件容差 542

19.4.3试验设备 543

19.4.4试样的安装 544

19.4.5试验中断及处理 544

19.4.6防护措施 545

19.5研制性试验 545

19.6环境和性能试验 547

19.6.1高温·试验 547

19.6.2低温温·试验 549

19.6.3 温度冲击试验 550

19.6.4 温度—高度试验 550

19.6.5湿热试验 552

19.6.6霉菌试验 553

19.6.7盐雾试验 556

19.6.8加速度试验 557

19.6.9冲击试验 558

19.6.10颠震试验 559

19.6.11碰撞试验 560

19.6.12振动试验 560

19.6.13战术使用振动—温度试验 564

19.6.14运输试验 568

19.6.15运输振动—温度试验 569

19.6.16自由跌落试验 571

19.6.17投弃试验 571

19.6.18隔爆安全性试验 572

19.6.19爆炸完全性试验 572

19.6.20电磁兼容试验 573

19.6.21飞行试验 574

19.7合格判定 575

参考文献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