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论题释义及其论域 1
二、学术史回顾 6
三、基本立论与分析路径 16
四、研究方法 21
五、创新之处 26
第一章 先秦古籍中的法制史研究 28
第一节 《尚书·吕刑》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8
一、追述法律的起源及其沿革 28
二、诠释西周“明德慎罚”法制原则的新变化 29
三、拓展《周礼》“三典”制度的新内涵 31
四、《尚书·吕刑》的法制史料价值 32
第二节 先秦古籍对法律起源问题的研究 35
一、先秦史书关于法律起源问题的不同学说 36
二、儒家经典论法律起源 38
三、墨家经典论法律起源 45
四、道家经典论法律起源 51
五、法家经典论法律起源 62
第三节 先秦古籍对“象刑”制度的研究 68
一、“象刑”一词来源于《尚书》 68
二、先秦古籍关于“象刑”的不同论述及其评价 69
三、“象刑”的实质内涵 71
第四节 先秦古籍对复仇制度的研究 73
一、墨家及法家经典对复仇制度的探讨 73
二、儒家经典对复仇制度的探讨 75
三、对先秦古籍探讨复仇制度的简要评价 77
第五节 先秦古籍的“刑名”学说发展史研究 80
一、《竹刑》:民间刑名之学 80
二、《法经》:国家刑名之学 84
三、《申子》:君臣刑名之学 86
四、《商君书》:官方刑名之学 90
五、《韩非子》:先秦法家“法治”理论的集中表达 93
第二章 秦汉至隋唐史学类古籍中的法制史研究 99
第一节 《史记》与《历代刑法志》概述 99
一、《史记》中的法制史问题概述 99
二、《历代刑法志》中的法制史问题概述 102
第二节 《汉书·刑法志》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07
一、吸纳先秦儒、法而论述“兵刑不分”的法律起源说 108
二、糅合先秦儒、法而论述“德主刑辅”的法制原则 109
三、考评周秦以来至汉代年间的法制演变历史 111
四、评点先秦以来重大法制事件或典型法制史论 112
第三节 《晋书·刑法志》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14
一、从立法制度演变史层面凸显“法律儒家化”主题 114
二、从司法制度演变史层面凸显“法律儒家化”主题 116
三、从法学研究历史层面凸显“法律儒家化”主题 119
第四节 《通典·刑法》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23
一、强调法制史为现实政治服务 125
二、求真务实地考证法制史事件 126
三、客观公正地评论法制史人物 129
四、辩证地看待古人的法制史论 130
第三章 秦汉至隋唐政论性古籍中的法制史研究(一) 132
第一节 《新语》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32
一、阐释“圣人成之”的法律起源说 133
二、拓展“无为而治”的法政内涵 134
三、论述“文武并用、德刑兼施”的法制主张 135
第二节 《新书》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37
一、重新诠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法制内涵 137
二、继承“慎刑、慎杀”法制说而倡导礼法结合 140
第三节 《淮南子》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41
一、拓展先秦道家“道”与“无为”的法制内涵 142
二、评判先秦儒家“圣人制刑”的法律起源学说 145
三、完善先秦法家“法、术、势”的“法治”理论 147
第四节 《春秋繁露》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50
一、编造“天人合一”、“灾异谴告”的法律起源理论 150
二、论述儒家“大一统”专制学说,创建“三纲五常”理论 153
三、拓展先秦儒家“德主刑辅”法制原则的新内涵 155
四、开辟司法制度史上“法律儒家化”新篇章 158
第五节 《论衡》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61
一、揭露汉代“天刑”论与“君权神授”法制学说的虚妄本质 162
二、批判先秦法家“任法”说,发展先秦儒家“德主刑辅”法制理论 165
三、斥责先秦儒家“溢美之词”,拓展先秦道家“无为而治”法政内涵 171
第六节 《潜夫论》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75
一、丰富先秦儒家“德主刑辅”法制内涵 176
二、探究先秦以来各家“任刑”法制学说 178
三、考证《尚书》所载“赎赦”的司法制度史 181
四、纠正先秦古人的错误法制史论 183
第四章 秦汉至隋唐政论性古籍中的法制史研究(二) 187
第一节 《昌黎先生集》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87
一、重续儒家法制史学说的历史系谱 187
二、解读儒家的法律起源说 192
三、改造儒家“德主刑辅”法制原则 194
第二节 《柳河东集》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197
一、强调法律起源于“势” 197
二、批判“天罚”论,反对“时令”说 198
三、探讨儒家“复仇”制度的本质问题 200
第三节 《白居易集》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03
一、反驳先秦儒家“德主刑辅”法制原则 203
二、探究古代法制史上的“犯罪原因论” 205
三、拓展先秦儒家“宽猛相济”司法内涵 208
第五章 宋元明清史学类古籍中的法制史研究 210
第一节 《宋史·刑法志》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10
第二节 《辽史·刑法志》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13
一、阐发“刑起源兵而终于礼”的法律起源论 214
二、揭示《辽律》“尊奉儒学,吸收汉法”的法制史传统 214
三、论述《辽律》的制定情况及其沿革历史 215
四、概述《辽律》刑名与《辽律》治罪内容 216
五、考证《辽律》酷刑史之缺失 216
第三节 《金史·刑法志》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17
一、第一次对“刑”与“法”两个概念进行明确地区分 218
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部内容翔实的金代法制文献 218
三、第一次采用“互见法”编纂历代法制历史 219
四、再现金人勇于和善于学习汉人法律的历史 220
第四节 《元史·刑法志》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23
一、吸收儒家法制精神,强调“德刑互用,以刑辅治” 224
二、论述立法史和司法史中的“仁义”精神 225
三、在记史和叙事方式上传承《唐律》的“法典”风格 226
第五节 《明史·刑法志》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27
一、论述《明律》“以《唐律》为本”的立法精神 228
二、论述《明律》“刑罚世轻世重”的立法历史 230
三、考证明代的司法制度演变史 233
四、探究明宣宗的法制史论 234
第六节 《文献通考》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36
一、强调“史学求真,发掘真相”的法制史论 237
二、强调“不偏执、不护己”的法制史论 238
三、强调“治国安民之道以民为本”的法制史论 238
第六章 宋元明清政论性古籍中的法制史研究(一) 241
第一节 《范文正公集》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41
一、提出赋予“德主刑辅”新内涵的“德力论” 241
二、提出赋予“德治”新内涵的“君主限权”论 246
第二节 《欧阳修全集》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48
一、探求儒家法制史学说的发展路径 248
二、解读上古时代的五刑制度 250
三、驳斥“唐太宗纵囚”史录的谬论及危害 252
第三节 《直讲李先生文集》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54
一、以“礼”为根本,重塑“法制” 254
二、阐发《周礼》法制的“慎刑”特质 256
三、阐发《周礼》法制的“普适性”特征 259
第四节 《王临川集》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61
一、阐述“三不足”变法理论 262
二、折衷先秦“任德”、“任刑”学说 265
三、否定《周礼》所载的复仇制度 267
第五节 《晦庵集》、《朱子语类》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69
一、创建“法制起源于自然天理”学说 270
二、剖析古代法制“德主刑辅”新变化 271
三、拓展《尚书》“明刑弼教”新内涵 277
第七章 宋元明清政论性古籍中的法制史研究(二) 284
第一节 《诚意伯文集》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84
一、反对“天罚论”法律起源学说 284
二、辩证吸收董仲舒与朱熹的“德刑关系”学说 286
三、首次质疑儒家法制史上的“七出”经义 288
第二节 《明夷待访录》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89
一、批判“君权神授”的法律起源说 290
二、揭露古代封建法制的“一家之法”本质 292
三、批判古代“有治人无治法”的法制史学说 294
第三节 《日知录》、《亭林文集》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297
一、批判历代的君权与法权之谬说 298
二、考证西周“宗法制”及“乡亭法制”之价值 302
三、倡导“礼者,治人之大法”的理想法 305
第四节 《读通鉴论》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307
一、批驳古代的“正统法”论调 308
二、关于古代立法制度史之考察 310
三、关于古代司法制度史之考察 318
第五节 《龚自珍全集》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327
一、认可中国古典式的“法的概念” 327
二、独创“农宗”法律起源说 328
三、传承先秦儒家“德主刑辅”法制原则 331
四、疾呼效仿王安石变法 331
第六节 《默觚》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333
一、总结古代法制史上的法制改革规律 333
二、因袭先秦儒家“德主刑辅”法制原则 335
三、继承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法制史学说 337
四、主张法制建设可以兼采儒、法及黄老学说 337
第八章 历代律学类古籍中的法制史研究——以四种律学著作为例 340
第一节 《唐律疏议》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340
一、再现中国古代的立法历史 341
二、再现中国古代的律学历史 342
三、揭示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演进历史 344
第二节 《大学衍义补》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347
一、评点历代“象刑论”及法律起源学说 349
二、拓展“德主刑辅”法制原则的新内涵 350
三、探讨古代立法制度史问题 353
四、探讨古代司法制度史问题 359
第三节 《唐明律合编》、《读律存疑》对法制史问题的研究 368
一、强调“礼主刑辅”法制原则 368
二、探寻中国古代立法史规律 370
三、探寻中国古代司法史规律 374
第九章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发展阶段及典型史家、事件之研究 378
第一节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的发展阶段 378
一、萌芽及产生期——先秦 378
二、初步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379
三、快速发展期——隋唐 380
四、繁荣及转型期——宋元 380
五、成熟与完备期——明清 381
第二节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典型史家之研究特色 382
一、汉代班固首创“刑法志”之编目 382
二、唐代杜佑改革法制史之编纂体例 383
三、元代马端临“文”“献”“注”相结合的“会通”研究范式 387
四、清代薛允升首创“比较法研究”的方法论 391
第三节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典型事件之个案研究 393
一、“孔老相会”:儒、道分野及其互补 393
二、“铸刑书”“铸刑鼎”:儒、法之争及其实质 397
三、汉代桓宽探讨“盐铁会议”事件之争点 404
四、宋代朱熹评述“王安石变法” 410
五、明代丘濬评点历代“明君良吏”之司法美谈 414
第十章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的几点断想 419
第一节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419
一、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419
二、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 421
三、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与史学同源 422
四、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长期迟滞原因之探讨 426
第二节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31
一、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的“历史观” 431
二、与中国法制史的关系 434
三、与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关系 436
四、与中国法学史的关系 438
第三节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的影响及研究价值 439
一、探讨历代法制古籍的“致用与求真”问题 441
二、探讨历代法制古籍的“学术传承和学术创新”问题 443
第四节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的中心问题 449
一、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法的精神本质 449
二、考证古人对法律制度源流及其演变规律之研究得失 452
三、追问古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质之不同表达 457
四、比较研究历代古籍关于法制史问题的不同学说 459
第五节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的参考范本——以沈家本研究中国古代法制史为例 463
一、“纵横比较、点面结合”的综合性研究范式 464
二、论述法律概念及历代法制评判标准 468
三、考评中国历代律令制度之演变历史 471
四、考评中国历代刑罚制度之演变历史 475
五、澄清历代以来关于“阿云之狱”之大辩论 483
六、探究中国古代法学之盛衰历史 485
第六节 中国古代法制史学史研究的资料导引 490
一、面对中国法制古籍的困惑及其排解 490
二、研究中国法制古籍的重点书目举隅 494
参考文献 505
后记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