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言 1
1.1 图解与述说结合 1
1.2 城市设计层次与形态相互影响 1
1.3 城市设计的时限性 4
1.4 中国城市设计特点 4
1.5 城市设计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 4
2 城市设计层次的区分及运用 6
2.1 层次的重要地位 6
2.2 设计层次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变化性 6
2.3 层次组成 10
2.4 典型层次举例 10
2.5 层次的运用 15
2.6 设计层次的“数”、“象”与“意” 15
2.7 设计层次的功能定位 16
3 城市设计形态的组成与创作 17
3.1 形态的性质 17
3.2 形态的表现方式 18
3.3 形态的选择与处理 19
3.4 立意对塑造形态的重要性 20
3.5 设计形态价值观 21
3.6 设计形态与图符数理关系 21
3.7 设计形态与社会、自然形态之间关系 22
4 中国近现代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25
4.1 杭州西湖小瀛洲(三潭印月)设计形态前后对照分析 25
4.2 苏州留园入口甬道形态特征 28
4.3 苏州网师园复合式层次 32
4.4 北京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历史进程试析 39
4.5 浙江嘉兴烟雨楼改扩建的得失,以及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如意洲加建烟雨楼的比较 49
4.6 北京清华大学校园百年设计成果试析 56
4.7 北京香山碧云寺 78
4.8 北京清漪园(颐和园)设计技巧分析 82
4.9 上海人民广场城市设计历史发展初步评析 102
4.10 苏州拙政园枇杷园构图 108
4.11 北京清漪园(颐和园)园中园惠山园(谐趣园)改建前后比较 113
4.12 国内遗存三处三岛设计比较——北京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玉泉山静明园前湖三岛、苏州拙政园湖中三岛 119
5 简要结论与探讨 126
5.1 近现代中国城市设计里程碑历史发展 126
5.2 选定的标准与原则 132
5.3 中国近代(1840—1949年)里程碑城市设计 133
5.4 改革开放前(1949—1980年)里程碑城市设计 134
5.5 改革开放前期(1980—2000年)里程碑城市设计 137
附录:张锦秋城市设计创作情况 143
5.6 改革开放近期(2000—2011年)优秀工程设计 148
5.7 设计启示录 153
5.8 思考再延伸 156
5.9 设计历史观与社会认同 158
5.10 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160
参考文献 161
跋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