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儒家价值体系的奠基 10
一 天人之辩与仁道原则 10
二 为仁由己和天命的预设 15
三 修己以安人:自我实现及其逻辑归宿 19
四 义以为上与孔颜之乐 22
五“大德不逾闲”的历史涵义 27
六 作为价值目标的理想人格 31
七 超越有限:存在的意义及其他 40
第二章 从孔子到孟子 44
一 仁道原则的展开 44
二 力与命的内在紧张 47
三 独善其身和兼善天下 51
四 恒心的根据与惟义所在 54
五 从执中而权到君子反经 57
六 内圣的走向 60
第三章 演进中的折变 69
一 天人之际:从相分到互动 69
二 制天命而用之:自由理想的扩展 73
三 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 77
四 义的外部确证及其工具化 80
五 从以权应变到以道壹人 84
六 全而粹与化性起伪 87
第四章 价值本体的建构及其内化 97
一《易传》:价值本体的建构 97
二 价值本体的双重内化 105
三 止于至善与修身为本 111
第五章 正统的形成 116
一 形上之天与人文取向 116
二 德威交融:仁道原则的转换 122
三 天下无二道 126
四 古今之辩 130
五 义与我的合一:个体的普遍化 134
六 道义与功利的两难 138
七 从仁且智到性三品:人格理想的展开 142
第六章 援道入儒的价值观意蕴 147
一 名教与自然:天人之辩的历史延续 147
二 自性的确认与玄同彼我 163
三 逍遥的理想与天命的抑制 172
第七章 衍化与整合 183
一 仁道原则的重建 184
二 天理主宰下的自我权能 192
三 群己之辩的二重变奏 201
四 从义利之辩到理欲之辩 211
五 天理的权威化与良知准则论 219
六 醇儒境界 227
第八章 明清之际:历史的反省与自我转换 240
一 经纬天地:逸出内圣之境 241
二 经学的实证化与理性的工具意义 247
三化“天之天”为“人之天” 254
四 造命与循理 257
五 理欲统一及其内在意蕴 261
六 我的自立与群体认同 266
第九章 儒家价值体系在近代的历史命运 273
一 权威的失落:传统与近代化的紧张 273
二 返本开新:新儒家的选择及其双重意向 281
第十章 走向现代 291
一 现代化的历史需要与儒家价值观 291
二 儒家价值体系与合理性的重建 297
附录一 中国思想史中的“公正”观念 309
附录二 道与中国哲学 318
附录三 中国哲学:问题与视域 332
附录四 宋明理学的内在论题及其哲学意蕴 344
附录五物·势·人——叶适哲学思想研究 354
后记 364
新版后记 366
三版后记 368
四版后记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