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世艰:平凡家庭走出来的伟人 2
一、他的故乡与先祖 2
人杰地灵香山县 2
忠厚老实的父母 6
姐姐孙妙茜和妹妹孙秋绮 11
二、他的兄长为革命倾尽家产 13
闯荡海外,成为“茂宜王” 13
爱弟甚深,望其成才 15
认清形势,同保皇党决裂 20
民国建立,息影泉林 24
三、他说,“革命不成功,谈不上生日” 28
为革命,化名许多次 28
勤奋好学,聪慧能干 32
革命思想的萌芽 36
第二章 苦求索:为寻求报国真理四处奔走 40
一、为求学,他辗转千里 40
向西方学习 40
回到家乡,改良乡政 45
赴港学习,皈依基督 48
二、为救国,他立志学医 53
奉命成婚,进入医学院 53
刻苦学习,结识良师益友 57
妙手回春,从医人到医国 62
三、上书失败,他不屈不挠,重新燃起革命斗志 67
萌发实业救国思想 67
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 71
创立兴中会,撒播革命火种 74
第三章 首亮剑:革命征途,愈战愈勇 80
一、率先发动起义,他在伦敦险些蒙难 80
结交革命志士,广州首义失败 80
清政府疯狂镇压,革命者慷慨就义 84
使馆被拘,伦敦蒙难 88
二、多方营救,他终于逢凶化吉 92
急中生智,化险为夷 92
名声大噪,学习西方政治学说 96
吸收百家之长,草创三民主义 100
三、与保皇党决裂:再苦再难,他还是要革命 105
旅日宣传革命思想,结识康梁 105
合作受挫,惠州发难 110
联李失败,起义半途而废 115
第四章 战沙场:建立革命政党,不断组织起义 122
一、为救国,他成立了同盟会 122
在留学生中发展革命力量 122
孙黄首晤,成立同盟会 126
创立《民报》,与保皇党论战 131
二、烽烟四起,他领导的武装起义屡仆屡起 136
萍浏醴起义以三民主义为旗帜 136
内讧不断,革命受阻 140
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144
三、再接再厉,他发动黄花岗起义奋起一击 149
愈挫愈奋,筹划黄花岗起义 149
孤注一掷,喋血黄花岗 153
代价惨重,革命声威日盛 158
第五章 创大同:建立民国,功成身退 164
一、兄弟阋于墙,他与章太炎分道扬镳 164
内讧:领导层危机四伏 164
共进会、光复会相继独立 170
同盟会分崩离析 176
二、有志竟成,他看到了革命的曙光 184
武昌起义,清王朝风雨飘摇 184
袁世凯软硬兼施,议和艰难 189
欧美筹款:有钱帮个钱场 195
三、天降重任,他就任临时大总统 198
带回革命精神,就任临时大总统 198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206
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12
第六章 重头越:捍卫共和,不屈不挠 226
一、二次革命,他又拿起了枪 226
卸任总统,投身实业 226
孙袁会面,南北调和 230
督办全国铁路,袁世凯处处掣肘 240
宋教仁被刺,引发二次革命 243
二、成立中华革命党,他总结失败教训 251
总结教训,知难行易 251
孙黄分裂,成立中华革命党 255
冲破重重阻力,收获革命爱情 262
三、护国讨袁,他一力支持,革命到底 270
袁世凯倒行逆施,引发护国战争 270
各派军阀趁机起事,冯国璋被迫调停 276
四、护法之争,他深知革命尚未完成 280
护法战争再起,段祺瑞大权在握 280
南北军阀一丘之貉,孙中山难有倚借 285
就任大总统,着手准备北伐 289
第七章 高潮起:改组国民党,革命再下一城 294
一、广州蒙难,他用53天鏖战赢得人心 294
同室操戈,祸起肘腋 294
陈炯明下令炮轰总统府,孙中山白鹅潭多番历险 298
蒋介石临危受命,孙中山艰难脱险 303
二、共产国际的援手,让他倍感温暖 307
避居上海,共产国际伸出援助之手 307
以俄为师,签订《孙文越飞宣言》 311
确定合作方案,改组进程加快 317
三、他推动改组使国民党获得新生 323
鲍罗廷来华,改组条件成熟 323
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326
国民党迅猛发展,革命形势高涨 334
四、建立军事学校,他力挺蒋介石当校长 338
成立黄埔军校,蒋介石走马上任 338
建校困难重重,苏联慷慨解囊 343
商团叛乱,黄埔校军坚决镇压 349
第八章 呕心沥血:北上救国,病逝北京 356
一、应请北上,他的攻心战术初见成效 356
冯玉祥发动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议事 356
冯玉祥驱“虎”换“狼”,孙中山大失所望 360
孙中山抱病进京,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 366
二、壮志难酬,革命未成他却撒手人寰 371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71
死总理吓倒了活执政 377
伟人逝世,全国悲恸 382
三、奉安移灵,他的精神万古长存 387
成立筹备会,选址紫金山 387
移灵南下,举国悼念 392
长眠中山陵,革命精神永不灭 397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