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溯所有权概念的起源——探访“所有权”诞生之前的世界 1
一 草原之国——蒙古国 3
二 蒙古国宪法和蒙古国土地法 7
三 “被文明化的印第安人”的世界 10
四 产生土地剩余的社会形成时 13
五 从事灌溉的印第安人 19
六 “高坦”——探访阿伊努人的社会 21
七 不存在所有权的世界——冲绳的久高岛 25
八 火耕农业的社会 28
九 日本的火耕 30
十 亚洲的火耕社会 32
十一 亚洲火耕社会的土地所有 38
十二 南美洲的火耕社会 43
十三 大洋洲、非洲的火耕社会 45
十四 非循环型的火耕? 46
十五 游牧社会与土地所有 47
十六 狩猎社会与土地所有 51
十七 狩猎采集民——澳大利亚原住民 57
第二章 土地所有权产生的社会构造 63
一 定居农业社会与火耕农业社会 65
二 游牧社会与狩猎采集社会 68
三 所有权产生的基础 70
四 当土地为非生产资料时的情况——以尼泊尔的拉乌特人为例 72
五 非独占性的、非排他性的不完全所有权的存在 74
六 “木地屋文书”与所有权 75
七 与传统法律学上的“所有权”进行比较 77
八 对土地的权利与对水的权利 78
九 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概念——以印度蒙达人的社会为例 82
第三章 入会权产生的社会构造——处于所有和非所有之间的入会权 87
一 令人费解的权利——“入会权” 89
二 探访尼泊尔 90
三 在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土地的个人使用与共同使用 92
四 共同体对共同使用地进行限制的必要性 94
五 在尼泊尔的两种共同体使用形态 94
六 土地的高度差与土地的使用 95
七 从土地的生产率来看所有权、入会权、无主物的三级构造 97
八 两种入会权——尼泊尔的情况和日本的情况 102
九 再次前往切罗基人的世界 106
十 总有论之小公法人的性格 109
十一 具有现代气息的印加帝国的世界 110
十二 转让受到限制的土地所有权——共同体的维持与私人所有权确立之间的矛盾 112
十三 村落共同体与入会权 116
十四 中国云南省与老挝交界处的从事火耕的村落 120
十五 入会权的解体 121
十六 共同体的“纽带”与入会权、所有权 123
十七 渔业权与入会权——捕鲸和渔业入会? 124
第四章 无形财产权产生的社会构造 127
一 无形财产权 129
二 无形财产权制度的社会背景 129
三 软件保护之争的法律构造 132
四 “无形财产权”概念的社会功能 136
五 关于无形财产权保护的国际性利益对立结构 137
六 知识产权的侵害与日本 139
七 仿冒产品的横行及对将来的展望 140
第五章“权利”的诞生 143
一 所有权概念的产生 145
二 入会权概念的产生 147
三 社会形态的差异带来的所有权对象的差异 150
四 无形财产权概念的产生 151
五 围绕“所有权”的若干争论 153
结语——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合说起 159
一 家族法和文化人类学 162
二 国家论和文化人类学 165
三 对文化人类学的期待——以所有权和入会权为例 166
四 取得时效的社会基础 167
五 法人类学和法解释学 170
参考文献一览 172
译后记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