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 1
二、核心概念与相互关系 3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7
四、研究的内容与逻辑结构 11
五、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3
第一章 领导思维创新:时代意义与社会价值 17
第一节 思维创新:社会进步的动力与价值 18
一、农业经济的静态思维演绎了“对联式悲歌” 18
二、工业经济的笛卡尔思维催生了现代化大浪潮 19
三、知识经济的创新思维引发科技与知识的裂变 22
第二节 领导思维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指向与意义 24
一、环境嬗变迫切需要转变领导发展的观念 24
二、科学发展观对领导思维创新的指向 30
三、领导思维创新与科学发展的互动关系 34
第三节 领导思维创新的基本特征 37
一、目的性:领导目标的指导与引领 37
二、能动性:领导行为的主动与推进 38
三、首创性:领导理论的突破与超越 39
四、开放性:领导环境的多重与多变 40
五、探索性:领导因素的复杂与未知 41
六、风险性:领导变革的困难与挑战 41
七、继承性:领导发展的互动与联系 42
八、灵活性:领导方法的对应与适用 43
九、综合性:领导活动的整合与贯通 44
十、实践性:领导工作的务实与成效 45
第二章 逻辑起点:变革不适应的思维阻障 46
第一节 路径依赖的阻障:突破发展模式的思维藩篱 46
一、发展模式的相对性与局限性 47
二、路径依赖的弊端与负面效应 49
三、发展无止境,创新也没止境 51
第二节 观念能力与科学发展相悖表征 53
一、发展思路与能力欠缺阻碍创新发展 53
二、群众观念与方法陈旧致使社会矛盾激化 56
三、决策随意性与可持续发展差距甚远 59
四、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转型发展需求 63
五、权力价值观错乱影响社会稳定 65
第三节 发展转型与领导思维变革取向 67
一、理念上,从注重物的发展向以人为本转变 67
二、模式上,从线性发展向立体型发展转变 68
三、目标上,从短期效应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69
四、路径上,从条块分割向相互协调转变 71
五、能力上,从熟悉的事物向探索不确定问题转变 72
六、意识上,从控制型向服务型与责任型转变 73
七、方法上,从顾此失彼向统筹兼顾转变 74
八、制度上,从不适应向有利科学发展转变 75
第三章 目标牵引:变革与创新的动力范式 77
第一节 目标定位:来源、指导与变革 78
一、目标是领导理想与人民期望的统一 78
二、目标决定领导行为重点与聚焦点 82
三、领导目标在环境要素重组中变革 85
第二节 目标发展:科学发展观目标的导向 88
一、转变思路:谋划符合科学发展的目标 89
二、创新未来:攀登科学发展观确立的目标 91
三、提升能力:探索科学发展的运行规律 93
第三节 目标实现:用牵引式思维推进现实发展 95
一、实现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辩证统一 95
二、实现本质、价值与目的辩证统一 96
三、实现最高、阶段与应然目标的辩证统一 98
第四章 主要矛盾:变革与创新的重要抓手 102
第一节 价值依据:主要矛盾的核心判定 103
一、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创新发展 103
二、判定主要矛盾的价值与取向 106
三、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与思路 110
第二节 主体依据:从群众最关心问题切入 114
一、群众利益是领导发展的主要内容 114
二、扭转群众利益被淡化的倾向 116
三、从群众利益入手带动大局发展 118
第三节 传承依据:在前任“长短”的基础上 119
一、短板现象:形成凹突的多重因素 120
二、态度效应:不能简单地否定前任 122
三、求实创新:弥补短板的思想方法 123
第五章 不确定性:变革与创新发展的价值 126
第一节 不确定性:主客观表征与领导活动中的反映 127
一、客观不确定性的表象与风险 127
二、主观不确定性的因素与挑战 129
三、不确定性在领导活动中的反映 131
第二节 不确定性价值:变革创新的启迪与意蕴 133
一、通过妥协改变固有的认识与行为 133
二、用创新精神探索不确定性事物 136
三、用非模式化决策解决不确定性问题 139
第三节 确定性探寻:复杂中把握发展的新视阈 142
一、开发概念集:拓宽寻求确定性的思维空间 143
二、集中精力:关注还未被人问津的事物 145
三、积极探寻:在目前行不通的领域 148
第六章 谋势突破:获取创新发展的独特业绩 152
第一节 悉心谋势:识别特征提升势能 153
一、在深化认识客观性中谋势发展 154
二、在全面把握科学性中运势发展 155
三、在灵活权衡可变性中顺势发展 156
四、在集合形成整体性中聚势发展 158
第二节 任势造势:开发利用独特的优势条件 159
一、利用差异性做出独特的战略选择 159
二、战略领域做出强而优的特色成绩 162
三、独特性和周期性决定永恒的创新性 165
第三节 审时用势:着眼更高势位谋取新发展 167
一、把握新机遇,营造新态势 168
二、善于借智借势,寻求新突破 172
三、统筹大势要素,把握科学发展趋势 174
第七章 否定超越:重组与融合的内在关联性 179
第一节 敢于否定:创新的关键前提与空间 180
一、否定自我才能打破常规思维 180
二、推进新事物的生长必须自我否定 181
三、否定自我是痛苦也是新生的过程 182
第二节 勇于吸收:合理内核与现代发展要素融合 183
一、合理内核是领导思维创新的基础 183
二、提炼合理内核的基本方法与视角 184
三、发展合理内核必须及时补充新要素 186
第三节 重组实践:在运行过程中调试完善 188
一、在局部试点中验证实际效果 188
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局部调适 189
三、建立系统的实践促进机制 191
四、在取得成绩基础上组合再造 192
第四节 创新提升:在融合中实现传承与发展 194
一、全面认识需要知识的重组与融合 194
二、转型发展需要结构的重组与融合 196
三、和谐发展需要各关系的重组与融合 197
四、领导胜任力的重组与融合 198
第八章 多元合力:统筹兼顾方法的运行视角 201
第一节 统筹兼顾维度:多视角的辩证统一 202
一、价值维度:以人为本 202
二、矛盾维度:平衡诸关系的交错张力 204
三、系统维度:在要素关联中统筹全局 205
四、均衡维度:“两点论”与重点论兼顾 206
五、发展维度:辩证联系的功能效应 208
六、工具维度:实践的主导性与灵活性 209
第二节 统筹兼顾利益关系:协调中的机制与观念变革 210
一、统筹兼顾的重点:各阶层利益的协调 211
二、解决“内输入”弊端:畅通利益表达渠道 213
三、创新输入渠道:及时把脉与凝聚各方诉求 215
第三节 统筹兼顾多元追求:转型中力量聚合的理念与方法 217
一、摒弃误区:消解统筹兼顾运作困境 218
二、主导价值:服务与整合的多元统一 220
三、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理念的运行 222
第九章 拓展实践:将无形的价值转化为现实 226
第一节 实践的行程:规范与影响着思维的行程 226
一、实践是思维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27
二、领导者的思维创新是实践指向性思维 228
三、突破规范的实践是思维创新切入点 229
四、用拓宽的实践行程打开思维范畴 230
第二节 新理论与标准:创新实践领域的依据 231
一、运用新理论引导现状发展 231
二、运用新标准推进现实发展 234
三、运用新观念提升新的实践水平 235
第三节 理解上情结合下情:实践创新的四个维度 237
一、普遍的精神需具体行动 238
二、一般的号召需典型引路 239
三、抽象的理论需实践转化 240
四、美好的远景需细化分解 241
第四节 想象结合行动:拓展实践创新的范畴 242
一、运用想象打开实践创新的空间 242
二、运用各种方法拓展想象范围 245
三、想象与实践结合带来创新 248
第十章 制度建构:培育变革创新的环境 251
第一节 领导思维创新的制度分析 252
一、制度环境:思维创新的客观基础 252
二、制度创新:实现主体与客体创新的统一 255
三、制度成效:推动领导思维方式的转型 258
第二节 创新发展的制度安排难题与原则 260
一、安排难题:实践中的制度缺欠 260
二、设计原则:体现制度科学性的价值 263
三、机制创新:科学考核引导正确政绩观 267
第三节 科学发展潜力蕴藏在制度创新中 270
一、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打开创新的制度空间 271
二、营造企业家辈出机制: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73
三、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促进差异社会的和谐 276
参考书目 280
致谢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