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现代民事诉讼基础理论体系 1
二、法系视野中的民事诉讼基础理论 3
(一)法系视野中的诉讼目的 4
(二)法系视野中的诉讼标的 4
(三)法系视野中的既判力 5
三、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视角之一:现代正当程序保障原理 5
(一)正当性与正当程序 5
(二)现代正当程序保障原理与民事诉权 8
(三)现代正当程序保障原理与民事诉讼程序价值 8
(四)现代正当程序保障原理与民事诉讼实体价值、目的和既判力 9
四、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视角之二:现代诉讼观 10
(一)实体法一元观与民事诉讼基础理论 10
(二)诉讼法一元观与民事诉讼基础理论 11
(三)二元诉讼观与民事诉讼基础理论 11
第一章 民事诉讼“基石”理论一:诉讼目的论 13
一、民事诉讼目的之含义 13
二、民事诉讼目的之学术简史 14
(一)一元说 14
(二)多元说 20
(三)民事诉讼目的学说之评析 29
(四)司法能动主义和司法限制主义 31
三、民事诉讼的多元目的 33
(一)多元目的 33
(二)多元论的根据 44
四、民事诉讼目的之立法论和解释论意义 47
(一)民事诉讼目的之立法论意义 47
(二)民事诉讼目的之解释论意义 50
第二章 民事诉讼“基石”理论二:诉讼价值论 55
一、民事诉讼价值的学术简史和主要构成 55
(一)民事诉讼价值的学术简史 55
(二)民事诉讼价值的主要构成 58
二、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 60
(一)程序公正 60
(二)程序效率 88
(三)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率 91
三、民事诉讼的实体价值 92
(一)法院判决认定事实真实 92
(二)法院判决适用法律正确 93
(三)执行名义得以执行 96
四、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 97
(一)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存在关联性 97
(二)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各有独立性 98
(三)程序价值与实体价值之冲突与权衡 99
第三章 民事诉讼“启动”理论:民事诉权论 101
一、民事诉权的学术简史 101
(一)诉权学说的产生原因和学术价值 101
(二)私法诉权说 103
(三)公法诉权说 105
(四)诉权否定说 113
二、现代民事诉权的内涵 113
(一)民事诉权是当事人向国家法院请求的公权 114
(二)民事诉权是宪法基本权利 116
(三)民事诉权具有程序内涵和实体内涵 119
三、民事诉权的合法要件和消灭 125
(一)民事诉权和民事之诉的合法要件 125
(二)民事诉权要件的审理和裁判 138
(三)民事诉权的消灭 141
四、民事诉权的保护 142
(一)影响或阻碍诉权行使的因素 142
(二)民事诉权的制度保护和实务保护 152
五、滥用诉权的规制 155
(一)滥用诉权的含义 155
(二)滥用诉权的构成要件 157
(三)若干特殊情况 159
(四)滥用诉权的规制 160
第四章 民事诉讼“客体”理论:诉讼标的论 163
一、诉讼标的之概念演变和学术简史 163
(一)诉讼标的之概念演变 163
(二)诉讼标的之学术简史 166
二、诉讼标的之含义和功能 169
(一)诉讼标的之含义 169
(二)诉讼标的之功能 170
三、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171
(一)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区分 171
(二)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172
(三)确认之诉的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173
(四)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 174
四、诉和诉讼标的之识别或判断 175
(一)识别诉的一般方法 176
(二)识别诉的特殊方法 178
五、诉讼标的之合并与变更 180
(一)诉讼标的之合并(诉的客观合并) 180
(二)诉讼标的之变更(诉的客观变更) 185
第五章 民事诉讼“安定”和“过程”理论:诉讼安定论与诉讼关系论、诉讼行为论 189
一、民事诉讼安定的内涵和根据 189
(一)民事诉讼安定(性)的内涵 189
(二)民事诉讼安定的根据 192
二、民事诉讼安定(性)与诉讼规范 193
(一)民事诉讼安定性与强行规范 194
(二)民事诉讼安定性与任意规范 195
(三)民事诉讼安定性与训示规范 196
(四)民事诉讼安定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196
三、民事诉讼关系 199
(一)民事诉讼关系的学术简史 199
(二)民事诉讼关系的概念和要素 204
四、民事诉讼行为 208
(一)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和学术简史 208
(二)法院的民事司法行为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 211
(三)民事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215
(四)违反诉讼安定性的程序后果及其处理程序 218
第六章 民事诉讼“终结”理论:既判力论 221
一、既判力的概念 221
(一)确定判决与既判力的内涵 221
(二)既判力与一事不再理 223
(三)具有既判力的法律文书 224
二、判决既判力的本质或根据 228
(一)既判力的学说简史 228
(二)笔者的见解 231
三、既判力的效力范围 232
(一)既判力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233
(二)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234
(三)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237
四、既判力的法定例外 238
(一)法定例外之一:再审 238
(二)法定例外之二:异议之诉 244
主要参考文献 251
一、学术著作 251
二、学术论文 254
术语索引 257
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