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张建雄 1
革命传统 2
辛亥革命百年祭&张沛然 2
孙中山的军事辩证思维&李直 8
革命血如花——小议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陆梦星 19
陈去病与孙中山&吴企明 27
历史的选择——踏上振兴中华的新里程&李鸿泽 37
苏州第一个中共地下支部的建立&钱正 41
《新苏州报》创刊号研究&杨茂青 53
“和谐”笔会 64
论孔子“仁功”的涵义和价值&王伏生 64
南方夫子言子刍议&张长霖 79
《孙子兵法》和吴文化的文脉融合&舟侠 88
论范蠡的“三聚三散”的慈善思维&施伟萍 101
和合文化与苏州城市精神&母旭阳 109
寒山寺慈悲伦理探析&丁志英 116
稽古钩沉 128
谈单氏人名——金文释例之二&李学勤 128
读朱德润《狮子林图序》——狮子林创建年代再考&张维明 131
从考古发掘探析宋代苏州城市发展——以乐桥古井北宋钱币发掘及其相关遗迹为例&朱春阳 138
论苑撷英 144
精神文明建设与继承传统道德——以忠、孝为例说起&王煦华 144
文化传承与学术创新,我们有更大的使命——论知识人怎样文化自觉&余同元 149
元代神仙道化戏简论&赵杏根 166
百世不朽的读书人——看司马迁的士格与风骨&赵光裕 176
浅释金石风格美&文工 188
李清照的生命历程与审美旨趣&陈娟 194
由“言意论”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陈丹丹 207
吴中人文 214
怎样读书&顾颉刚 214
经典掠影——初读《顾颉刚全集·古史论文集》&陆承曜 217
范仲淹忧患意识探源&牟永生 225
范仲淹忧乐观的当代意义&胡云珍 237
士风乍起——明清江南士林精神源流的一种解读&简雄 247
满目吴门烟水 一坞桃花灿烂——赏读高福民主编《中国木刻年画集成桃花坞卷》随想&陆嘉明 261
年年和月醉花枝——唐寅花月诗之意蕴及其成因探赜&李金坤 273
固本激情气自华——南社文学现象的启悟&金红 285
明末清初“西风东渐”对江南文化的影响&陆咸 301
明清苏州文化世族的内涵与类型&徐茂明 307
吴郡张氏与吴郡地域&孙中旺 317
浅论清代苏州市镇的管理&张艮平 325
苏州小巷名人故居的保护及小巷游的开发——以怡园历史街区为例&陈必佳 张婧 335
范成大与佛缘诗&陈兆弘 343
大爱无声 大地至恩——从敬奉社禝的传统文明感悟对土地生态的当代关切&陆觉 355
吴地民俗 360
苏州节令民俗特点与现代继承&戈春源 360
从清代吴地习俗分析底层民众的社会心理——由“跳灶王”展开的清代吴地社会思考&张春梅 369
罗聘的寒山拾得图及其他&吴眉眉 373
周庄晏公庙&庄吉 379
中华谜语文化的演绎和发展轨迹之初探(又续)&诸家瑜 389
资料集萃 398
清末民初吴中文人思想观念的演变&金重固 398
苏州第一中学首任校长蔡俊镛&夏冰 408
苏州的城隍春申君&陈其弟 421
古代佛教绣品杂谈&濮凤娟 郁丽琴 432
七夕小识&柯继承 439
吴中传统饮食文献资料述要&何伟 余同元 447
《易牙遗意》及其所反映的宋元吴地菜肴烹制技术特色&程宇铮 462
毛荣《食谱》与毛荣菜&顾小伟 471
关于张献忠屠川问题辨&陈大雨 479
编后记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