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3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4
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7
【上篇 四诊】 10
第1章 望诊 10
第1节 全身望诊 10
一、望神 10
二、望色 13
三、望形 17
四、望态 19
第2节 局部望诊 20
一、望头面 20
二、望五官 24
三、望颈项 28
四、望胸胁 28
五、望腹部 30
六、望腰背部 30
七、望四肢 31
八、望二阴 33
九、望皮肤 34
第3节 舌诊 36
一、舌的组织结构与舌象的形成 36
二、舌诊原理 37
三、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8
四、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39
五、舌诊的主要内容 39
六、舌象分析要点 46
七、舌诊的临床意义 48
八、危重舌象诊法 49
第4节 望排出物 49
一、望痰涎涕唾 49
二、望呕吐物 50
三、望二便 50
第5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 51
一、食指络脉的三关定位 51
二、食指络脉的观察方法 52
三、正常小儿食指络脉 52
四、病理小儿食指络脉 52
第2章 闻诊 54
第1节 听声音 54
一、正常声音 55
二、病变声音 55
第2节 嗅气味 59
一、病体、排出物气味 59
二、病室气味 60
第3章 问诊 62
第1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62
一、问诊的意义 62
二、问诊的方法 63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 63
第2节 问诊的内容 63
一、一般情况 63
二、主诉 64
三、现病史 64
四、既往史 65
五、个人生活史 65
六、家族史 65
第3节 问现在症状 66
一、问寒热 66
二、问汗 68
三、问疼痛 70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72
五、问饮食口味 74
六、问睡眠 76
七、问二便 77
八、问情志 79
九、问经带 80
十、问男子 81
十一、问小儿 82
第4章 切诊 84
第1节 脉诊 84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84
二、脉诊的部位 85
三、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87
四、脉象要素 89
五、平脉 89
六、常见脉象 91
七、相兼脉 99
八、真脏脉 100
九、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100
十、脉症顺逆与从舍 101
十一、脉诊的临床意义 102
第2节 按诊 102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103
二、按诊的内容 104
【中篇 辨证】 114
第5章 八纲辨证 114
第1节 概念与源流 114
一、八纲辨证概念 114
二、八纲辨证源流 114
第2节 八纲基本证候 115
一、表里辨证 115
二、寒热辨证 117
三、虚实辨证 119
四、阴阳辨证 120
第3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21
一、证候相兼 122
二、证候错杂 123
三、证候真假 125
四、证候转化 126
第4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 128
第6章 病因辨证 130
第1节 六淫、疫疠辨证 130
一、风淫证 130
二、寒淫证 131
三、暑淫证 132
四、湿淫证 132
五、燥淫证 133
六、火淫证 133
七、疫疠 134
第2节 情志内伤辨证 135
一、喜伤证 135
二、怒伤证 135
三、思伤证 136
四、忧伤证 136
五、悲伤证 136
六、恐伤证 136
七、惊伤证 137
第3节 劳伤、食积、虫积、外伤、药邪辨证 137
一、过劳所伤 137
二、过逸所伤 138
三、食积 138
四、虫积 138
五、外伤 139
六、药邪伤 140
第7章 病性辨证 142
第1节 气病辨证 142
一、气虚类证 142
二、气滞类证 144
第2节 血病辨证 145
一、血虚类证 145
二、血瘀证 146
三、血热证 147
四、血寒证 147
第3节 津液病辨证 148
一、津液亏虚证 148
二、痰证 149
三、饮证 149
四、水停证 150
第4节 阴阳虚损病辨证 151
一、阴虚证 151
二、阳虚证 151
三、亡阴证 152
四、亡阳证 152
第5节 气血津液阴阳兼病辨证 153
一、气血两虚证 153
二、气滞血瘀证 154
三、气虚血瘀证 154
四、气不摄血证 154
五、气随血脱证 155
六、气随津脱证 155
七、痰瘀互结证 155
八、气阴两虚证 156
九、津血亏虚证 156
十、阴阳两虚证 156
第8章 病位辨证 158
第1节 脏腑辨证 158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158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63
三、脾与胃病辨证 169
四、肝与胆病辨证 174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80
六、脏腑兼病辨证 183
第2节 六经辨证 188
一、辨六经病证 189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193
第3节 卫气营血辨证 194
一、辨卫气营血病证 194
二、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197
第4节 三焦辨证 197
一、辨三焦病证 197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198
第5节 经络辨证 199
一、辨十二经脉病证 199
二、辨奇经八脉病证 203
【下篇 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第9章 诊断综合运用 208
第1节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208
一、病情资料的收集 208
二、病情资料的属性分类与综合整理 210
第2节 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内容与要求 214
一、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 214
二、辨证方法与思路 216
三、辨证的基本内容 218
四、证名的具体要求 219
第10章 病历书写与要求 220
第1节 病历沿革与意义 220
一、病历沿革 220
二、病历的意义 221
第2节 病历的内容和要求 222
一、基本要求 222
二、门(急)诊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 223
三、住院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 223
第3节 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228
一、入院记录 228
二、病程记录 232
三、抢救记录 232
四、病历示例 233
【附篇 现代研究与特殊诊法】第11章 四诊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238
第1节 望诊 238
一、色诊现代研究 238
二、舌诊现代研究 239
第2节 闻诊 245
一、声诊现代研究 245
二、嗅诊现代研究 246
第3节 问诊 246
一、症状名称的规范 246
二、症状量化的规范 247
三、中医症状评定量表研制 248
四、计算机中医问诊系统研究 250
第4节 脉诊 250
一、脉象形成的生理学机制 251
二、脉诊客观化的实验研究 254
三、脉诊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258
第12章 证候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260
第1节 证候文献和证候规范化研究 260
一、证候文献研究 260
二、证候规范化研究 261
第2节 证候计量诊断和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262
一、中医证候计量诊断 262
二、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263
第3节 常见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 264
一、心病常见证候研究 264
二、肝病常见证候研究 265
三、脾病常见证候研究 265
四、肺病常见证候研究 266
五、肾病常见证候研究 266
六、中医寒热证候研究 267
七、气血津液病常见证候研究 268
第13章 特殊诊法选介 269
第1节 耳诊 269
一、诊断原理 269
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 269
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 270
四、临床应用 270
第2节 甲诊 272
一、诊断原理 273
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 273
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 273
四、临床应用 273
第3节 第二掌骨侧诊 274
一、诊断原理 275
二、诊察方法与注意事项 275
三、正常表现与生理变异 276
四、临床应用 276
附录 医籍选录 277
参考文献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