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示现涅槃行 507
一、现病明病为示现而非真 507
二、《圣行品》 510
(一)解说“圣行” 511
(二)总结“圣行” 518
(三)“五味”说 521
(四)佛为迦叶授记 522
三、《梵行品》、《婴儿行品》 524
(一)七善 524
(二)四心 526
(三)持戒 537
(四)叹经并说阿阇世王的因缘 542
(五)婴儿行 547
四、《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 550
(一)第一功德 551
(二)第二功德 562
(三)第三功德 564
(四)第四功德 565
(五)第五功德 570
(六)第六功德 571
(七)第七功德 572
(八)第八功德 576
(九)第九功德 583
(十)第十功德 587
第五节 问答涅槃义 587
一、明佛性 588
二、明缚解 588
三、明修道 592
(一)道可修 592
(二)正明修道 593
(三)明修道力用 595
第六节 折摄涅槃用 599
一、明生善 601
二、破邪 602
第七节《大般涅槃经》的涅槃佛性思想要义 604
一、如来常住不变 604
二、涅槃四德——常乐我净 609
三、涅槃常乐我净与外道学说的区别 617
(一)外道计执“常”与世尊的反驳 618
(二)外道计执“乐、净”与世尊的反驳 621
四、佛性思想 623
(一)“佛性”之“我” 623
(二)回答师子吼菩萨“佛性”之问 625
(三)回答狮子吼菩萨“中道佛性”之问 638
(四)回答迦叶菩萨“中道生善”之问 649
五、一阐提与佛性 655
(一)一阐提的界定 655
(二)“前分”关于一阐提有无佛性的说法 657
(三)断善根者名一阐提 660
(四)断善种种 662
第四章 后期如来藏经的思想及其在中土的影响 667
第一节《圆觉经》的如来藏思想 667
一、《圆觉经》的汉译及其真伪之争 668
二、《圆觉经》的宗旨及结构 675
(一)经题含义及结构、宗旨 675
(二)序分 679
(三)流通分 680
三、如来之境 682
四、依境起行 684
(一)普贤章 684
(二)普眼章 686
(三)金刚藏章 693
(四)弥勒章 697
(五)清净慧章 700
五、行法 704
(一)威德自在章 704
(二)辩音章 706
(三)净诸业障章 709
(四)普觉章 713
六、圆觉法门 715
第二节《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 717
一、《楞伽经》的汉译本 717
二、《楞伽经》的经题含义及结构 720
三、大慧一百零八问 725
四、入胜解行地 727
(一)诸识生灭门 728
(二)藏识境界门 733
(三)有无妄计门 737
(四)净除现流门 738
(五)常不思议门 741
(六)建立诽谤门 749
(七)空无生性门 751
(八)如来藏心门 753
(九)四大修行门 754
(十)诸法因缘门 756
(十一)言说妄相门 757
五、入心量地 759
(一)远离四句门 760
(二)分别缘起门 764
(三)常声如幻门 766
(四)四果差别门 769
(五)圣智一乘门 773
(六)意生身相门 774
(七)五无间业门 775
(八)诸佛知觉门 776
(九)四等密意门 777
(十)依二密法门 778
(十一)法离有无门 778
(十二)宗通说通门 780
六、入无所有地 780
(一)虚妄分别门 780
(二)善于语义门 782
(三)相续解脱门 784
(四)智不得境门 786
(五)勿习世论门 787
七、入最胜地门 788
(一)涅槃差别门 788
(二)如来觉性门 788
(三)不生不灭门 791
(四)拣别无常门 793
(五)入灭现证门 796
(六)常无常义门 797
(七)蕴处生灭门 797
(八)四法差别门 797
(九)佛如恒沙门 800
(十)诸法刹那门 801
(十一)如来变化门 803
(十二)遮断肉食门 805
八、《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 805
(一)立如来藏的必要性 806
(二)关于涅槃 806
(三)关于“常” 809
(四)佛性 813
第三节《楞严经》的佛学思想及其意义 815
一、《楞严经》的传译与真伪之争 815
二、《楞严经》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822
三、《楞严经》佛学思想的特色 830
四、《楞严经》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838
第五章 如来藏论典的思想及其影响 844
第一节《宝性论》 844
一、《宝性论》的汉译 844
二、《宝性论》的结构及其基本内容 847
三、佛法僧三宝 850
(一)佛宝 850
(二)法宝 852
(三)僧宝 854
四、如来藏佛性 855
(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 856
(二)《无量烦恼所缠品》 866
(三)《为何义说品》 869
五、菩提、功德、业 870
(一)《身转清净成菩提品》 870
(二)《如来功德品》 873
(三)《自然不休息佛业品》 874
第二节《佛性论》 875
一、《佛性论》的翻译 875
二、《佛性论》的结构及其基本内容 878
三、破执分 879
(一)《破小乘执品》 879
(二)《破外道品》 886
(三)《破大乘见品》 888
三、显体分 889
(一)《三因品》 889
(二)《三性品》 890
(三)《如来藏品》 893
四、辩相分 895
(一)《自体相品》 896
(二)《明因品》 899
(三)《显果品》 900
(四)《事能品》 902
(五)《总摄品》 904
(六)分别相、阶位相、遍满相 913
(七)《无变异品》 915
(八)《无差别品》 921
第三节《大乘起信论》的如来藏思想 923
一、《大乘起信论》汉译考辨 924
(一)隋唐经录关于《起信论》译者的记载考辨 926
(二)《大乘起信论·序》的真伪 934
(三)转引《四论玄义》之说质疑 945
(四)确定《起信论》“真伪”的方法及其结论 948
(五)唐译《大乘起信论》考辨 954
二、《大乘起信论》的结构 962
三、一心·二门·三大 964
四、本觉与本不觉 969
五、真如无明互熏与体用合一 974
六、《起信论》与中国佛学 976
结语:如来藏思想与“本体”论 980
一、如来藏经典的主要论题 980
二、“佛性我”与“大梵” 987
三、“批判佛教”的“基体”说 995
主要参考文献 999
一、佛教经论 999
二、古代著述 1000
三、现代相关研究著作 1002
四、相关研究论文略目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