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
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 4
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 9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15
第二章 天命鬼神论 19
道德之天 22
丧祭之礼 27
鬼神与信仰 30
第三章 圣王、王道与霸术 35
社会背景 38
国家和社会的起源及王道与霸道 42
思想控制 47
法家的统治术 50
第四章 善恶之端 53
天与性 56
四端与性善 59
欲与性恶 63
天人相通与天人相分 68
第五章“合同异”与“离坚白” 71
名辩之风 74
惠施的相对论 78
公孙龙的共相论 82
其他辩者 87
第六章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89
道家的发展阶段 92
世界的本原:道,有,无 95
常,反,复 98
齐物 102
逍遥 105
第七章 天地纲缊,万物化醇 109
术数 112
《洪范》所讲的五行观念 115
《月令》的世界图式 118
邹衍的历史哲学 122
《易经》中的阴阳学说 125
第八章 神权与政治 129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132
天人感应论 136
三纲五常论 140
三统循环论 142
灾异论 144
第九章 辩名析理而返于冥极 147
玄学通论 150
王弼、何晏的贵无论 155
裴頠的崇有论 159
郭象的无无论 163
第十章 越名教而任自然 169
魏晋风流 172
名教和自然 176
忘情与任情 181
移情与会心 184
第十一章 生命的慧灯 189
苦难人生 192
万法唯心 196
佛性平等 199
般若觉照 201
第十二章 东土法慧 205
格义 208
教门 213
宗门 218
第十三章 禅道玄风 221
宗的“不道之道” 224
无修之修 229
无得之得 232
第十四章 鹅湖之会 237
朱熹及其理学 240
陆九渊的心学 244
鹅湖之会和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 248
第十五章 心学之韵 253
生平背景 256
本心的思想 258
心外无物 261
王门四句教 264
心学与佛教 267
附 录 传记及著作概述 271
冯友兰小传 273
冯友兰学术著作概述 288
参考书目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