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科本体论 1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2
一、思想政治与思想政治工作 2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属性 4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由来 10
四、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发展 12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革命“人文”底蕴 15
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16
二、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主义文明的初步尝试 17
三、延安精神——党思想上进入成熟的标志 18
四、雷锋精神——党的宗旨的化身 21
五、邓小平理论——新时代的旗帜 22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世纪的沉思 25
一、反思之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纯社会本位,远离了人的精神需求 25
二、反思之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要强化人文教育 27
三、剖析:学科研究视野的相对封闭状态,影响了它的发育 29
四、外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西方腐朽人生观的侵蚀 30
五、切入点:真切地观照人们的生活世界 31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中创新 33
一、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来,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 33
二、学科体系的“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双本位结构的设想 35
三、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境界应是超越个位本位 37
第五节 借助相关科学知识的智慧,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 37
一、心理学原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38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43
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育心理学问题 46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学的密切联系 49
五、思想政治工作学与现代教育学的联系 50
六、思想政治工作应借助大众传播学的成果 51
七、思想政治工作应借鉴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成果 53
八、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研究是其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 54
第二章 时代背景论 58
第一节 21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 58
一、世纪之交国际环境面面观 58
二、辉煌50年奠基,美好新时代展望 64
三、社会聚焦:思想文化转型与社会发展关系论 69
第二节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教兴国”国策英明 73
一、知识经济的由来、内涵与特征 73
二、知识经济时代带给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77
三、“科教兴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振兴之路 80
第三节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思潮管窥 83
一、人文精神的高扬 83
二、科学精神的升值 88
三、教育改革,国际潮流 92
四、人才竞争,蔚为壮观 94
第三章 自身素质论 98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 98
一、人格与理想人格的魅力 99
二、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力量的现代意义 101
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追求 102
第二节 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变革 104
一、小生产观念长期禁锢下的中国人 104
二、当代权力观的变革趋势 105
第三节 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07
一、德 108
二、识 115
三、才 121
四、学 127
五、体(身心) 132
六、性格 135
第四章 原则论 138
第一节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38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138
二、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 139
三、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坚持对社会真理的追求 141
四、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在社会主义现阶段,要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143
第二节 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 144
一、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44
二、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强调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45
三、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营造民主开放、双向交流的政治氛围 145
四、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摒弃形式主义,置身于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148
第三节 正面激励的原则 149
一、关注人的精神存在形态,点燃民众心灵之火 150
二、发现人的优点是给予人尊重的开始 150
三、爱是神圣的教育力量 151
四、正面激励包含着善意的批评 152
五、珍贵的是变外在激励为内在的自我激励 152
第四节 教管相融的原则 153
一、教管相融,本是一体 153
二、教而不严,失之为教 154
三、教育先导,预防为主 155
第五节 区分层次的原则 157
一、层次的概念 157
二、坚持教育者自身先受教育 158
三、注意人的心理需求层次性 158
第五章 目的与功能论 161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162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目的 162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目的 169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目的 171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175
一、推动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175
二、推动社会精神生产力的发展 177
三、推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 179
第六章 内容论 184
第一节 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185
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 185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 187
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 196
四、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三个主义”教育 198
五、民主与法制教育 199
六、美与艺术教育 200
第二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204
一、形势政策教育 204
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206
三、工作目标任务与先进模范榜样的教育 208
四、骨干队伍与落后人群的“个别人”教育 209
五、科学意识教育与无神论教育 210
六、心理健康教育 211
第三节 营造思想政治工作良性运行环境 212
一、坚持唱响主旋律,净化舆论环境 214
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善社会风气 215
三、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216
四、组织起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218
第七章 方法论 219
第一节 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传声筒”现象谈起 219
一、思想政治工作贵在基层的创造 219
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何以难 220
三、“传声筒”现象危害大 220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指南 221
一、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方针 221
二、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融合的方针 223
三、工作取向与人情取向相辅相成的方针 226
四、坚持疏导的方针 230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 232
一、沟通——达成共识 232
二、协调——创造和谐 238
三、激励——开发潜能 243
四、督导——促进自控 250
五、渗透——扩展阵地 256
第八章 操作论 259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体操作 260
一、群体社会心理效应原理简述 260
二、大众心理的连锁效应 263
三、群体操作的“十抓紧”:目标、骨干、学习、氛围、舆论、榜样、评价、转化、组织、互动 265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个体操作 271
一、个体社会心理效应原理简述 271
二、个体操作的十个“关注”:个性、情绪、利益、动机、环境、认知、挫折、实绩、弱点、发展 276
第九章 评价论 282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意义 282
一、总结经验,掌握规律,提高水平,起鉴定作用 282
二、把握政治方向,防止思想偏差,起导向作用 284
三、满足群体或个体的自尊、自爱的精神追求,起激励作用 285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原则 285
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为原则 285
二、科学、公正、全面的原则 286
三、领导评价、群众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289
四、相对简单易行的原则 291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内容 292
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评价与专项评价 292
二、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评价 293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方法 294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的结合 294
二、考证人员可信度选择与参评人员的知情度选择的结合 295
三、各种评价方法的多重结合 296
第十章 终极价值论 298
第一节 生命探索的千古追问 299
一、人之谜 299
二、人生的考证 301
三、生命的领悟 302
第二节 人的本质的哲学思考 304
一、人的本质的两大属性 304
二、人性“三维度结构”的存在形态 305
三、中外人性探讨的历史高潮巡视 307
四、当代中西方人性反思的殊途同归 309
第三节 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化历程 312
一、21世纪,中国人的社会化课题——国民素质的现代化 312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的一致性 315
三、当代中国人的生命境界的拓展 316
主要参考书目 322
后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