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本书研究的理论价值 4
三 本书研究的现实意义 6
第二节 公共危机预防准备管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8
一 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概况 8
二 预防准备管理的研究现状 24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29
一 研究思路 29
二 研究的重点和创新之处 30
三 研究方法 32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假设、理论线索与研究框架 33
一 基本假设 33
二 理论线索 36
三 研究框架 39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41
第一节 公共危机 41
一 公共危机的内涵及特征 41
二 公共危机的分类及成因 58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 75
一 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75
二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结构性分析 86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 96
一 应急处置型公共危机管理 97
二 预防准备型公共危机管理 98
第三章 社会转型对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影响 109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内容的动态分析 109
一 社会对抗自然灾害阶段——原始社会的公共危机管理(古代—18世纪) 110
二 政府参与灾难救助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的孕育(18世纪—20世纪50年代) 110
三 以战争为背景的国家安全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形成(20世纪60—70年代) 112
四 公共危机的综合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成熟(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 113
五 社会转型时期的非传统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扩展(20世纪末以来) 113
第二节 基于转型理论的社会特点分析 115
一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116
二 社会矛盾突出 117
三 市场体制不完善 118
四 政府治理局限 120
五 法律法规不健全 122
六 文化发展失衡 123
七 全球化的影响加深 123
第三节 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社会风险分析 130
一 灾害风险 132
二 现代化发展风险 132
三 制度风险 133
四 全球化风险 134
五 市场经济风险 134
六 社会阶层分化风险 134
第四节 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 135
一 形式多元化 136
二 规模扩大化 136
三 影响辐射化 137
四 频率增高 138
五 破坏性加大 138
第五节 社会转型对预防准备型公共危机管理的诉求分析 139
一 公共危机管理的理想状态与预防原则 140
二 公共危机管理的价值选择与人本原则 142
三 公共危机管理的真实目标与长效原则 146
四 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准备原则 147
第六节 构建中国预防准备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必然性 148
一 基于社会风险的公共危机特性的需要 148
二 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 149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中国应急处置型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 153
第一节 扬汤止沸,曲突徙薪:危机预防的关键性作用被淡化 153
一 扬汤止沸,淡化了风险意识 154
二 曲突徙薪,淡化了预防地位 155
三 人云亦云,淡化了预防导向 156
第二节 临阵磨枪,部门割据:临时组织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157
一 制度分散,缺乏权威 158
二 临阵磨枪,仓促上阵 159
三 部门割据,职责分割 160
第三节 理想化预案,静态准备:应急计划的实际应用性受到质疑 164
一 预案理想化,实际可操作性差 164
二 缺乏系统规划,应机权变性差 165
三 静态准备,缺乏动态演练 165
第四节 热情有余,技术不足:专业公共危机管理人才匮乏 173
一 专业救援队伍缺乏 173
二 专家咨询队伍薄弱 174
三 专业的管理人才匮乏 175
四 应急技术研究和公共危机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滞后 175
第五节 临时动员,训练不足:公民缺乏自救知识 176
一 大政府小社会,公民参与不足 176
二 应急科普空白,公民缺乏自救知识演练 177
第六节 资源匮乏,捉襟见肘:应急物资严重不足 178
一 投入不足制约应急救援 178
二 物资缺乏影响应急效率 180
第五章 预防准备型公共危机管理对应急处置管理困境的弥补价值分析 187
第一节 有利于培养危机预防文化 188
一 树立预防思想 188
二 倡导安全文化 189
三 强化风险意识 191
第二节 有利于降低政府的法制化治理的制度成本 191
一 降低制度协调成本 191
二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92
第三节 有利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93
一 弱化危机管理部门自身利益 193
二 提高应急指挥的统一协调性 193
三 提高危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195
第四节 有利于提高公共危机常态管理水平 196
一 提高对于危机风险的可控性 197
二 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效能 199
三 减轻危机发生后的危害 200
四 降低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 201
第六章 建构预防准备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212
第一节 思想准备:倡导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危机预防文化 213
一 倡导预防文化,强化风险意识 214
二 开展警示教育,提高社会整体防治公共危机的能力 215
第二节 制度准备:基于非常态管理的《紧急状态法》的制度调整 217
一 《紧急状态法》的宪政依据 219
二 《紧急状态法》的基本内容 219
三 《紧急状态法》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规制性作用分析 220
第三节 体制准备:基于大部制思想下常设公共危机管理职能体制建设 221
一 中枢决策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 224
二 国家实体职能机构“紧急状态部” 224
三 “紧急状态部”对于公共危机的常态化管理作用分析 229
第四节 人力资源准备:公共危机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 230
一 危机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230
二 危机防治技术研究 232
三 危机防治学科建设 235
第五节 自救准备:社会风险心理和公众自救能力的提高 235
一 应急演练,增强民众自救能力 235
二 心理干预,增强民众面对危机的勇气 238
三 宣传教育,提高科学预防能力 239
第六节 资金准备:基于储备金制度的“社会发展风险基金”的预算 244
一 “社会发展风险基金”的预算依据与资金来源 245
二 “社会发展风险基金”对于政府危机管理的保障作用分析 246
第七节 物资准备:基于应急物资物流平台的“应急实物准备库”建设 247
一 “应急实物准备库”的建设内容 248
二 “应急实物准备库”的应急物流规划 249
三 “应急实物准备库”对于应急实物的资源配置作用分析 250
第八节 应急预案准备:动态的预案编制 250
一 预见性 251
二 规范性 251
三 时效性 251
四 权变性 252
五 科学性 253
第九节 社会资源准备:建立适度的社会动员机制 253
一 构建社会应急人力动员机制 254
二 培养社会应急组织 254
主要参考文献 257
一 国内文献 257
二 国外文献 271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