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意义 4
二 研究现状 5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5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8
三 核心概念辨析 10
(一)中央政府 10
(二)地方自治、地方政府、地方团体及地方治理 11
四 研究方法 14
五 本书的写作框架 15
第一部分 法国走上地方自治的历史回顾 21
第一章 法国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历史原因 21
一 15世纪法国国家观念的出现 21
(一)卡佩王朝时期形成国家观念 21
(二)国家不能有效控制社会 23
二 路易十三、路易十四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国家 23
(一)路易十三出于财政压力,建立督办官制度,向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迈出了重要一步 23
(二)路易十四进一步加强督办官制度,打击地方势力,建立了统一的法国 25
三 拿破仑将中央集权制度推向顶点 26
(一)法国大革命初期建立新的地方组织形式,短暂分权 26
(二)雅各宾当政时期和督政府时期重新集权 29
(三)拿破仑建立省长制度,建立高度中央集权体制 30
四 结论 31
第二章 从复辟时期到第三共和国的分权改革 34
一 实行分权改革的原因 34
(一)法国社会的多样性与高度集权的统治相冲突 34
(二)吉伦特派的分权改革思想影响深远 36
二 分权改革中的观念冲突:地方自由如何与国家统一和平等相融合? 37
(一)地方自由如何与统一不可分的国家相融合阻碍地方分权 37
(二)理想主义与经验主义两种不同平等观对是否要求国家集权产生冲突 38
三 从复辟王朝到第三共和国的分权起起伏伏,但为地方自治打下基础 40
(一)复辟王朝继续集权 40
(二)七月王朝小幅改革 41
(三)第二共和国分权改革使地方有了一点自由 42
(四)第二帝国时期重新集权 44
(五)第三共和国分权改革取得较大进展 45
四 结论 50
第三章 1982—2004年分权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成功原因 52
一 1982—1986年分权改革的背景 52
(一)法国的经济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52
(二)左派试图革新自己的意识形态,与执政20年的右派区别开来 54
(三)社会党顺应欧洲的分权趋势 55
(四)人们长期批评法国的行政体制 56
二 1982—1986年分权改革的主要内容 56
(一)将省长的行政权力(executive power)移交给大区议会和省议会主席,同时废除省长对市镇长行政和财政的事前审查,代之以事后的司法审查制度 57
(二)将中央的行政职责移交给地方 57
(三)改革地方政府机构(civil service) 59
(四)转移财政资源 59
三 1986—2004年的分权改革 61
(一)1987—1988年暂缓分权改革 61
(二)1988年左派开启第二波分权改革 62
(三)1995—2003年的第三波分权改革 64
四 1982—2004年分权改革成功的原因 67
(一)法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农业人口大量减少 67
(二)改革者以政治实用主义推动分权改革 68
(三)法国社会各派就地方分权形成了共识 69
(四)法国形成了高度的国家认同 70
五 结论 71
第二部分 法国地方自治的制度运作 79
第四章 法国地方治理中基层政府的角色 79
一 国家利用市镇的双重身份整合基层社会 79
(一)作为国家行政单位,市镇承担的国家职责 81
(二)作为地方团体,市镇的权力和责任 82
(三)市镇议会和市镇长的作用 84
(四)市镇的工作人员规模占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总数的71% 86
二 市镇是法国民主的象征,尽管大多数市镇人口太少,但是难以合并 87
三 法国鼓励各种形式的跨市镇合作 89
(一)鼓励发展行政边界线内提供社会服务的跨市镇合作组织(établissements public de coopétation intercommune,简称EPCI) 89
(二)发展围绕社会和经济发展项目而组织起来的贝斯(pays) 94
四 结论 96
第五章 法国地方中间层次:省和大区的比较分析 99
一 省是大革命期间建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制度,规模较小 99
(一)省是大革命期间建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制度 99
(二)法国尊重历史传统,依旧保留省作为中间层次 100
二 1982年分权改革提高了省的地位 101
(一)1982年的改革中省获利最多 101
(二)1982年分权改革后省的职责 102
(三)省议会的作用 105
三 建立规模较大的大区思想由来已久,1982年正式建立大区 106
(一)为适应日益扩张的国家而建立大区 106
(二)大区的职责 111
(三)大区治理体制的核心:大区与国家之间的计划合同 114
四 大区和省的作用的比较分析 117
(一)同为中间层次,两者的作用不一样 117
(二)大部分人看好大区的前途 118
五 结论 119
第六章 民众在法国地方自治中的政治参与 121
一 地方选举奠定了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基础 121
(一)市镇、省和大区议会的选举方法各具特点 121
(二)地方议会与地方行政合二为一 124
二 地方民主国家化的趋势 126
(一)政党不同于戴高乐时期,在地方选举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126
(二)地方选举逐渐成为国家层次选举的翻版 126
三 选举结束后公民的政治参与解决地方问题 129
(一)地方政府是公开的政府 130
(二)组织化的制度性政治参与 130
(三)非组织化的制度性政治参与 133
四 结论 137
第七章 法国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 139
一 法国地方财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39
二 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 141
(一)自身资源:包括地方税、收费(charge和fee) 141
(二)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 146
(三)其他地方收入来源 150
(四)欧盟基金 152
三 法国地方政府开支的分布 154
(一)地方政府开支的重心在市镇 154
(二)地方政府开支的重点在服务 155
四 结论 156
第三部分 以地方自治为基础的国家重建 161
第八章 以地方自治为基础的法国国家重建 161
一 省长的作用从主要是监督控制地方转变为协调各方利益 161
(一)拿破仑体制下省长的作用是控制地方 161
(二)1982年分权改革后省长的作用主要是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利益 162
二 国家驻地方机构的自治能力增强 163
三 重新界定国家行政和地方行政的职责 165
(一)将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交由不同层级的政府完成 165
(二)国家的行政重心下沉 166
四 国家对地方从刚性控制转变为柔性控制 168
(一)1982年以前法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169
(二)1982年以后法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169
五 结论 174
第九章 结论与启示 176
一 法国的政治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单一制国家的内涵 176
(一)以往关于单一制国家的界定不适合法国 176
(二)判断单一制国家与联邦制国家的标准应该是看谁控制立法权 177
二 单一制国家可以软化对内主权,采取将刚性主权与弹性主权相结合的方法,取得和联邦制国家一样的效果 178
(一)国家主权的内涵 178
(二)法国软化对内主权,采用刚性主权与弹性主权结合的方法调和国家统一和地方自由 179
三 法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86
(一)借鉴法国经验,丰富和发展单一制国家的内涵,增强单一制国家的对内弹性主权和包容性,尽可能照顾历史传统,尊重地方差异性 187
(二)修改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责 188
(三)改革地方税制,赋予地方政府征收地方税收一定的灵活性 189
(四)大力发展基层民主,使基层政府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训练场所 190
(五)将行政资源和财政资源适度转移到县乡,将行政重心下移 192
参考文献 194
后记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