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关于民营经济 1
二、关于民营经济问题的研究 5
三、关于苏南民营经济 11
四、关于本书 25
理论篇 29
第一章 基于CAS的民营经济系统及理论分析 29
1.1民营经济系统的内涵、结构与功能 29
1.1.1民营经济系统的概念与内涵 29
1.1.2民营经济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31
1.1.3民营经济系统功能及环境分析 33
1.2基于CAS的民营经济系统的机制分析 37
1.2.1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提出 37
1.2.2民营经济系统的CAS特征 37
1.2.3民营经济系统的机制分析 41
第二章 民营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46
2.1民营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 46
2.1.1区位熵方法 46
2.1.2产业集中度方法 47
2.1.3产业集聚指数指标方法 47
2.2产业集聚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方法 48
2.3民营产业有效投入评价方法 48
2.3.1 DEA模型的核心概念 48
2.3.2 DEA模型介绍 50
2.3.3 DEA模型计算结果含义 53
2.3.4 DEA模型在绩效评价领域的应用优势 53
2.3.5 DEA模型的评价步骤 54
2.3.6 DEA模型指标的选取 55
第三章 民营经济创新型发展的理论及实证模型 58
3.1创新经济及其相关理论研究 58
3.1.1创新经济概念界定 58
3.1.2创新经济相关理论研究 61
3.1.3民营经济创新型发展的必要性 63
3.1.4科技型民营企业是创新型经济的主体 71
3.2民营经济创新型发展的内涵与模式 74
3.2.1民营经济创新型发展的内涵 74
3.2.2民营经济创新型发展模式的类型 76
3.3民营创新型经济运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78
3.3.1创新型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8
3.3.2创新型经济运行评价的优化方法 80
应用篇 87
第四章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苏南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87
4.1苏南民营经济系统演化过程分析 87
4.1.1演化模型的构建 87
4.1.2苏南民营经济系统演化过程分析 88
4.2基于多智能体的苏南民营经济系统仿真 93
4.2.1仿真工具的比较与选择 93
4.2.2仿真工具NetLogo简介 94
4.2.3基于NetLogo的苏南民营经济系统仿真 100
4.3常州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111
4.4常州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17
第五章 常州民营产业集群的发展 120
5.1常州民营产业集群的分布 120
5.1.1常州民营产业集群的规模和结构 121
5.1.2常州民营产业集群的行业分布 122
5.1.3常州民营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123
5.2常州民营产业集群类型分析 124
5.2.1区域传统性 124
5.2.2专业市场带动型 124
5.2.3龙头企业带动型 124
5.2.4资源依托型 125
5.2.5政府推动型 125
5.3常州民营产业集群的特征 125
5.3.1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的聚合力日趋显现 126
5.3.2产业链发展完善,专业化制造水平得到提升 126
5.3.3规模效益凸显,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 127
5.3.4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形成 128
5.3.5布局趋于合理,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129
5.3.6市场规模不断拓展,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增强 129
5.3.7城乡发展协调,带动新农村建设 130
5.3.8集群效益持续改善,竞争力不断增强 130
5.4常州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情况分析 131
5.4.1常州产业集群的投入情况分析 131
5.4.2常州产业集群的产出情况分析 132
5.4.3常州产业集群的获利情况分析 133
5.5常州产业集群集聚水平分析 134
5.5.1集聚水平测度 134
5.5.2测度结果分析 138
5.6苏南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 139
5.7常州民营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140
5.7.1集群规模偏小,积聚能量还不够大 140
5.7.2产业链联系不明,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 141
5.7.3内部组织化程度偏低,同业竞争过度、无序 143
5.7.4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144
5.7.5职工素质不强,人才流动尚不顺畅 144
5.7.6部分企业科技含量低,多数企业创新意识缺乏 145
5.7.7管理多为家族式,管理效益尚不明显 146
5.7.8集群企业融资难,瓶颈尚未打破 147
5.7.9政策扶持力度依然偏小,政府作为尚需增强 149
5.7.10要素制约日益明显,效率依然不高 150
第六章 常州民营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 152
6.1常州民营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152
6.1.1民营经济特色产业在常州工业中的地位分析 152
6.1.2民营经济特色产业投入情况分析 153
6.1.3民营经济特色产业产出情况分析 155
6.1.4民营经济特色产业的效益分析 157
6.1.5民营经济特色产业的优势分析 159
6.2民营经济特色产业有效投入评价的实证研究 163
6.2.1数据来源 163
6.2.2 DEA模型的计算 164
6.2.3模型结果分析 165
6.3民营经济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67
6.3.1科研力量较弱,缺少高端研发机构 167
6.3.2企业规模小,缺少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 167
6.3.3低端产品多,产业链不够完整 168
6.3.4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 168
6.3.5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效应尚未发挥 168
6.3.6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创新缺乏资金支持 168
第七章 常州民营经济创新型发展研究 170
7.1常州民营创新型经济运行的现状分析 170
7.1.1数据来源和评价方法 170
7.1.2苏南创新型经济运行评价与比较 172
7.2常州科技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77
7.2.1调查样本情况 177
7.2.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78
7.2.3企业技术战略选择的现状分析 182
7.3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184
7.3.1融资困难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是企业创新的主要障碍 184
7.3.2技术人才和优惠政策是促进企业创新成功的主要因素 185
7.3.3对决定企业自主创新成败的技术能力因素的认识 185
7.3.4政府政策支持情况 186
7.4常州科技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187
7.4.1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特点和功能 188
7.4.2自主创新的主体及其行为目标 189
7.4.3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影响因素 192
7.4.4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 200
7.5常州科技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机理研究 201
7.5.1企业技术能力概念的内涵及特征 202
7.5.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含义及特征 204
7.5.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能力的关系 207
第八章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常州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17
8.1依靠技术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17
8.1.1转变技术创新观念 218
8.1.2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219
8.1.3重视技术创新人才 220
8.1.4完善技术创新体制 221
8.1.5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22
8.2加快民营经济集群化发展,大力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223
8.2.1推动集群内民营企业联合、兼并、集团化发展 223
8.2.2转变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224
8.2.3加强行业组织建设 225
8.3加快产业调整,拓宽民营产业发展空间 226
8.3.1民营第一产业的调整方向 227
8.3.2民营第二产业的调整方向 227
8.3.3民营第三产业的调整方向 228
8.4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改善民营经济融资难题 229
8.4.1建立健全地方金融机构 229
8.4.2完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 230
8.4.3加快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231
8.5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232
8.5.1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与体系 232
8.5.2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234
8.5.3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创新 235
8.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民企诚信 236
8.6.1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237
8.6.2增强民营企业诚信 238
第九章 常州民营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240
9.1促进常州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 240
9.1.1传统产业集群的要素升级战略 241
9.1.2优势产业集群的资源整合战略 241
9.1.3高新产业集群的多元创新战略 242
9.2促进常州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242
9.2.1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规划引导 242
9.2.2加强培训培养,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的劳动力素质 243
9.2.3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 245
9.2.4整合优势产业集群内的行业资源,促进行业协会发展 246
9.2.5整合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产业资源,走专业化道路 247
9.2.6整合优势产业集群整体资源,打造集群品牌 248
9.2.7整合与优势产业集群相关的社会资源,构建服务平台 249
9.2.8促进高新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创新,向管理要效益 250
9.2.9促进高新产业集聚区企业体制创新,向制度要效益 252
第十章 促进常州民营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54
10.1多管齐下,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 254
10.1.1加快技术升级,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 255
10.1.2扶持龙头和骨干企业,提升装备制造业结构水平 255
10.1.3引进、培养人才,提升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 256
10.1.4打造常州品牌,提升装备制造业影响力 257
10.2千方百计,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 257
10.2.1加大园区建设和整合力度,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 258
10.2.2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企业规模 259
10.2.3重点突破,不断扩大优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 259
10.3兼收并蓄,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特色 260
10.3.1实现产业园区“优和全”,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特色 261
10.3.2实施创新战略,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特色 262
10.3.3实行管理变革,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管理特色 263
10.4多多益善,加大新材料产业有效投入 264
10.4.1完善多元投资机制,加大新材料产业有效投入 264
10.4.2“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新材料产业重点投入 265
10.5多谋善虑,创新新能源环保产业投融资体制 267
10.5.1加强新能源环保产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 267
10.5.2培育和发展新能源环保产业投融资体制,创新投融资形式 268
10.5.3建立新能源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投融资运作方式 268
10.5.4制定新能源环保产业投融资优惠政策,创新投融资政策体系 269
第十一章 常州发展创新型民营经济的对策研究 271
11.1政府的政策 271
11.1.1运用经济杠杆,促进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培育和开发 272
11.1.2健全市场体系,扶持服务机构发展 273
11.1.3立足国际与国内,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273
11.1.4采用多种形式,资助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274
11.1.5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275
11.1.6构建金融扶持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276
11.1.7保护知识产权,激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277
11.1.8提升政府信息服务功能,帮助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279
11.2企业的政策 279
11.2.1鼓励和培育差异化发展,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280
11.2.2加大创新投入,实现民营企业全面创新 280
11.2.3提高企业家素质,培育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282
11.2.4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培育创新文化 282
11.2.5采取多种激励形式,完善企业内部激励制度 284
11.3中介机构和公共部门的政策 285
11.3.1中介机构应积极发挥桥梁作用 285
11.3.2公共部门应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 286
主要参考文献 287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