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史研究 3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回顾五四时期道德领域上的一场斗争 3
孟轲的伦理学说 22
关于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 46
中国古代的幸福观 57
《中国道德史》前言 74
克己复礼与公民道德建设 89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人生观的精华 98
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国古代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基本精神 105
追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读《中国人的美德》 116
谈忠论义说关公 120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与职业道德 127
中国古代商业伦理 134
仁以济世 敬业乐群——谈职业道德 172
“五四”运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 183
国学的生命力——以孔子的“恩怨报答观”为例 206
铭记追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驱 211
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及其方向 217
成绩斐然 任重道远——就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访陈瑛研究员 226
伦理学理论研究 237
略论道德的阶级性 237
商品生产必将推动道德进步 254
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之我见——兼与张博树同志商榷 261
把握“一”、“多”辩证关系 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74
“势”与“理” 284
“通”:出入于共性个性、相对绝对之间 288
道德:自利与他利的合理调适 291
欲望与和谐 297
“极端个人主义”与罗多弼先生的失误 300
人权:从集体主义角度看 309
“张扬个性”的提法不科学 315
西方“普适”价值观的虚妄 318
谈科技伦理 328
“西部开发”话公正 331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职业道德 338
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文化——陈瑛研究员访谈 342
从孔夫子的“直”说到“作证豁免权” 354
伦理学与青年道德教育 356
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79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79
为人民谋幸福的重大举措 382
真心真意地为人民服务 385
自觉地创造历史 389
公民道德建设的春天 393
怎样看待儒家家庭伦理在当今的作用 403
改造和提升小农伦理——再读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409
重新发现“温良恭俭让” 418
论“风尚” 422
摒弃双重人格,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429
雷锋精神万古常青 432
敬畏和追求崇高:实践人生的尊严和价值 435
一曲集体主义的赞歌——抗击“非典”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438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441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构建和谐社会 444
是“滑坡”还是“爬坡”?——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 449
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大发扬 455
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 459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胜利 46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472
自觉地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 475
洒满道德的光辉——做世界城市的北京人 480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86
慈孝:中华民族繁荣兴旺之根 499
随笔、书评与其他 505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伦理学史》 505
中国伦理学史研究的正确道路——纪念侯外庐先生 514
平凡蕴涵真理 真理指向高尚——学习冯定同志关于人生观问题的论述 526
张岱年先生,圣之时者也 540
张岱年、石峻两先生谈中国伦理学史研究 545
倾力做人治学 一心为国为民——与荣誉学部委员李奇老师一席谈 547
女战士·大学者——现代中国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李奇同志 559
坚持集体主义的典范——庆祝《罗国杰文集》出版 567
“清”的意蕴和价值 572
人品与文品 585
贵“德”尊“齿”慢论“爵” 591
政德——政权兴亡的生命线——于树贵《寻找权威的道德基础》序 594
家国之思:中华伦理的本根 605
学者本色是诗人——读《许启贤诗选》 608
道德像盐 611
从“目中有人”做起 613
平安是福——也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观 615
共产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希望——两代知识分子的不同命运 618
附录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