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章 建置 47
第一节 位置 境域 47
第二节 建置沿革 47
第三节 行政区划 48
第四节 境域变化及草场划分 51
第五节 县城 52
第六节 乡镇 54
〔附〕奇台县名考释 61
第二章 自然环境 62
第一节 地质 62
第二节 地貌 63
第三节 气候 64
第四节 物候 66
第五节 水文 67
第六节 野生动植物及矿产 72
第七节 自然灾害 73
第三章 人口 77
第一节 人口变动 7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78
第三节 人口构成 79
第四节 人口控制 82
第五节 人口普查 84
第四章 农业 89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和生产关系变革 89
第二节 土地资源 93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 94
〔附〕奇台县小杂粮生产 97
第四节 耕作制度 99
第五节 良种使用与推广 101
第六节 田间管理 103
第七节 农作机具 106
第五章 屯垦 108
第一节 清代屯田 108
第二节 新中国屯垦 110
第六章 畜牧业 116
第一节 生产关系和经营体制演变 116
第二节 牧草资源 118
第三节 草场利用 122
第四节 品种与改良 124
第五节 牲畜繁殖与结构 129
第六节 疫病防治 132
第七章 林业 137
第一节 林木资源 137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38
第三节 苗木培育 142
第四节 林木保护 143
〔附〕奇台县几次毁林事件 144
第八章 水利 水电 145
第一节 水利工程 145
第二节 灌溉管理 152
第三节 小水电 154
第九章 工业 159
第一节 经营体制 159
第二节 工业行业 163
第三节 厂矿选介 167
第十章 建筑业 173
第一节 建筑企业 173
第二节 设计 勘察 175
第三节 工程质量监督 176
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 178
第一节 县城建设 178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188
第三节 村镇建设 190
第四节 环境保护 191
第十二章 交通 193
第一节 驿道 193
第二节 公路 194
第三节 桥涵 196
第四节 运输工具 197
第五节 货运 199
第六节 客运 201
〔附〕奇台中运会 202
第七节 管理 203
第十三章 邮电 206
第一节 邮电机构 206
第二节 邮政 207
第三节 电信 209
第十四章 商业 215
第一节 机构 215
第二节 经营体制 216
第三节 市场 221
第四节 商品购销 224
第五节 名店 234
第六节 特产 236
第十五章 粮油 239
第一节 粮油市场 239
第二节 粮油收购 241
第三节 销售 242
第四节 储存 247
第五节 调运 252
第十六章 供销合作商业 255
第一节 收购 代购 255
第二节 零售 批发 257
第三节 扶持农副产品生产 258
第十七章 对外贸易 262
第一节 畜产品 262
第二节 兽禽类产品 264
第三节 矿产品及中药材 266
第四节 土特产品 266
〔附〕奇台县与俄(苏)商务 269
第十八章工商行政管理 270
第一节 市场管理 270
第二节 企业登记检查 272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275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户管理 275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278
第十九章 统计 审计 279
第一节 统计报表 279
第二节 统计调查 280
第三节 审计 286
第二十章 财政 289
第一节 体制 289
第二节 财政收入 291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01
第二十一章 税务 310
第一节 机构 310
第二节 农牧税 311
第三节 工商各税 319
第二十二章 金融 333
第一节 机构 333
第二节 货币 336
第三节 信贷 336
第四节 资金聚集及融通 338
第五节 债券 341
第六节 保险 342
第二十三章 政党 34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奇台县委员会 34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奇台县党部 363
第二十四章 权力机构 364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6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366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70
第二十五章 行政机构 374
第一节 县署 374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 376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378
第二十六章 重要政事 384
第一节 迎接解放 384
第二节 筹粮借粮 384
第三节 抗美援朝 385
第四节 减租反霸 386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 386
第六节“三反”“五反” 387
第七节 土地改革 387
第八节 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88
第九节 肃清反革命 389
第十节 粮食统购统销 390
第十一节 整风和反右斗争 390
第十二节“大跃进” 391
第十三节 大办地方工业 392
第十四节 大办公共食堂 394
第十五节 大炼钢铁 394
第十六节 精兵简政 395
第十七节“五好”生产队建设 396
第十八节 城市“五反”和自我革命 396
第十九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97
第二十节 农业学大寨 398
第二十一节“文化大革命” 400
第二十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01
第二十三节 治蝗灭鼠 402
第二十四节 基本路线教育运动 403
第二十五节 揭批查和“一批两打” 403
第二十六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04
第二十七节 整党 404
第二十八节 组织牧民定居 405
第二十七章 参政议政机构 406
第一节 参议会 406
第二节 人民协商委员会 407
第三节 人民政协 408
第二十八章 群众团体 412
第一节 县总工会 412
第二节 妇女团体 414
第三节 共青团 418
第四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 421
第五节 农牧民团体 421
第六节 商业团体 422
第七节 文化团体 423
第八节 其他团体 425
〔附〕会馆、会道门 425
第二十九章 民政 430
第一节 机构 430
第二节 优抚 431
第三节 救灾 432
第四节 社会救济 434
第五节 婚姻登记 436
第六节 安置 437
第三十章 劳动 人事 442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42
第二节 干部 444
第三节 劳动工资 446
第四节 离休 449
第三十一章 边务 侨务 450
第一节 边务 450
第二节 侨务 451
第三十二章 司法 453
第一节 治安 453
第二节 检察 462
第三节 审判 464
第四节 司法行政 467
第三十三章 军事 471
第一节 军事机构 471
第二节 驻军 475
第三节 地方武装 477
第四节 兵役 478
第五节 民兵 480
第六节 人防战备 483
第七节 兵事纪略 484
第三十四章 教育 490
第一节 教育机构 490
第二节 官学私塾 491
第三节 学前教育 491
第四节 小学教育 493
第五节 中学教育 499
第六节 专业教育 502
第七节 成人教育 503
第八节 教师队伍 506
第九节 教学研究 508
第十节 教育设施、设备 509
第十一节 教育经费 510
第十二节 勤工俭学 513
第三十五章 科学技术 514
第一节 机构 514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16
第三节 科技工作 517
第四节 科技成果 518
第三十六章 文化 521
第一节 机构 521
第二节 文艺创作 524
第三节 群众文化 527
第四节 戏剧 528
第五节 图书阅览 531
第六节 图书发行 532
第七节 电影放映 535
〔附〕诗词集萃 537
第三十七章 文物胜迹 541
第一节 硅化木 541
第二节 奇台天山龙(恐龙) 541
第三节 石钱滩化石群 542
第四节 雅丹地貌——“魔鬼城” 542
第五节 北塔山 岩画 543
第六节“瀚海动物园” 546
第七节 古遗址 546
第八节 石塚 石人墓碑 石墓桩 549
第九节 古建筑 550
第十节 出土文物 554
〔附〕奇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地点 554
第三十八章 广播 报纸 电视 555
第一节 广播 555
第二节 报纸 557
第三节 电视 557
第三十九章 卫生 559
第一节 医疗 559
第二节 医药 567
第三节 公共卫生 568
第四节 防疫 569
第五节 妇幼保健 572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574
第四十章 体育 576
第一节 体育机构 576
第二节 传统体育 577
第三节 社会体育 579
第四节 学校体育 580
第五节 体育设施 582
第四十一章 民族 585
第一节 汉族 585
第二节 哈萨克族 589
第三节 维吾尔族 591
第四节 回族 593
第五节 满族 595
第六节 乌孜别克族 596
第七节 塔塔尔族 597
第八节 蒙古族 598
第四十二章 宗教 599
第一节 佛教 道教 599
第二节 伊斯兰教 601
第三节 基督教 602
第四节 天主教 602
第四十三章 汉语方言 603
第一节 语音 603
第二节 词汇 605
第三节 谚语 歇后语 614
第四十四章 人物 619
第一节 人物传 619
第二节 先进人物 624
第三节 人物表 627
附录 629
一、1986~1992年奇台县大事记 629
二、1986~1992年奇台县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概况 633
三、奇台县副科级以上单位沿革表 639
四、1986~1992年奇台县党政机关 负责人名单表 648
修志始末 652
后记 655
《奇台县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 656
《奇台县志》审定、验收单位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