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代社会的性质和结构 1
绅士的特权和社会功能 2
绅士的收入及其方式 5
农民及其生活方式 9
农村的组织和控制 12
商人及其社会地位 15
工匠及其社会功能 18
行会及其主要功能 18
二 清代社会群体地位的流动性 25
科举考试与社会地位流动 26
社会地位向上流动的诸因素 27
社会地位向下流动的诸因素 29
人口增长、移居和移民 31
三 皇帝和满族制度 37
满族制度的概念含义 37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9
内务府的创置、组织结构和职责 42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组成及其历史使命 44
宗人府的设置和职责 47
理藩院的职责及其嬗变 49
四 中央国家政权机构 53
内阁的设立及其职责 53
六部的组成与职责 56
军机处的建立、演变和职责 59
五 地方政府机构及其职能 65
省政府与地方政府 65
师爷及其下属 69
税务征收和政府收入 71
清代的司法制度 74
六 清初的经世实学思想 83
历史的呼唤与经世实学的兴起 84
经济层面的经世思想 91
政治层面的经世思想 101
文化层面的经世思想 109
“史学所以经世” 116
七 “西学东渐”与清初的实测之学 131
“西学”的传入与经世的需要 131
西方数学与经世之学 137
西方天文历算之学与“修明历法” 140
西方地理学与绘制地图 145
西方医学与疾病医治 150
西方火器与实战需要 153
物理学、建筑学与经世之学 154
八 清初的气实体论哲学思想 161
方以智的气本论思想 162
黄宗羲的气本论思想 166
王夫之的气本论思想 175
九 清初实学思潮与朱子学的复兴 197
历史的选择与朱子学的复兴 197
本体论上的实学特征 207
心性论中的实学内容 213
格物致知论 218
经世致用论 224
十 乾嘉学派与清代实学 241
乾嘉考据学的形成、派别及其学术成就 241
“实事求是之学” 248
痛斥理学末流的“凿空附会之弊” 255
“儒者之学,在乎明体以致用” 264
“实测而知”的科学思想 269
十一 晚清社会与经世实学 283
道、咸年间经世实学的社会内容 283
同、光年间经世实学的内容与特点 290
晚清经世实学的两重性格和历史作用 295
参考书目 297
中文参考书目 297
英文参考书目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