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砭石 1
第二节 起源、发展、失传及再发现 1
第三节 砭石疗法的文献学研究 3
第四节 砭石疗法的考古学研究 4
第五节 砭石疗法的现代研究 5
第六节 砭石器具 7
第七节 砭石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11
第八节 砭石疗法的功效 16
第九节 砭石疗法的注意事项 17
第二章 人体穴位定位与主治 18
一、手太阴肺经经穴 18
中府 18
云门 18
天府 18
侠白 18
尺泽 18
孔最 18
列缺 18
经渠 19
太渊 19
鱼际 19
少商 19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19
商阳 19
二间 19
三间 19
合谷 19
阳溪 20
偏历 20
温溜 20
下廉 20
上廉 20
手三里 20
曲池 20
肘髎 20
手五里 20
臂臑 21
肩髃 21
巨骨 21
天鼎 21
扶突 21
口禾髎 21
迎香 21
三、足阳明胃经经穴 21
承泣 21
四白 21
巨髎 22
地仓 22
大迎 22
颊车 22
下关 22
头维 22
人迎 22
水突 22
气舍 22
缺盆 22
气户 23
库房 23
屋翳 23
膺窗 23
乳中 23
乳根 23
不容 23
承满 23
梁门 23
关门 23
太乙 23
滑肉门 24
天枢 24
外陵 24
大巨 24
水道 24
归来 24
气冲 24
髀关 24
伏兔 24
阴市 24
梁丘 24
犊鼻 25
足三里 25
上巨虚 25
条口 25
下巨虚 25
丰隆 25
解溪 25
冲阳 25
陷谷 26
内庭 26
厉兑 26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 26
隐白 26
大都 26
太白 26
公孙 26
商丘 26
三阴交 27
漏谷 27
地机 27
阴陵泉 27
血海 27
箕门 27
冲门 27
府舍 27
腹结 27
大横 28
腹哀 28
食窦 28
天溪 28
胸乡 28
周荣 28
大包 28
五、手少阴心经经穴 28
极泉 28
青灵 28
少海 28
灵道 29
通里 29
阴郄 29
神门 29
少府 29
少冲 29
六、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29
少泽 29
前谷 30
后溪 30
腕骨 30
阳谷 30
养老 30
支正 30
小海 30
肩贞 30
臑俞 30
天宗 31
秉风 31
曲垣 31
肩外俞 31
肩中俞 31
天窗 31
天容 31
颧髎 31
听宫 31
七、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32
睛明 32
攒竹 32
眉冲 32
曲差 32
五处 32
承光 32
通天 32
络却 32
玉枕 33
天柱 33
大杼 33
风门 33
肺俞 33
厥阴俞 33
心俞 33
督俞 33
膈俞 33
肝俞 34
胆俞 34
脾俞 34
胃俞 34
三焦俞 34
肾俞 34
气海俞 34
大肠俞 34
关元俞 34
小肠俞 34
膀胱俞 35
中膂俞 35
白环俞 35
上髎 35
次髎 35
中髎 35
下髎 35
会阳 35
承扶 35
殷门 35
浮郄 35
委阳 35
委中 36
附分 36
魄户 36
膏肓 36
神堂 36
譩譆 36
膈关 36
魂门 36
阳纲 36
意舍 37
胃仓 37
肓门 37
志室 37
胞肓 37
秩边 37
合阳 37
承筋 37
承山 37
飞扬 37
附阳 37
昆仑 38
仆参 38
申脉 38
金门 38
京骨 38
束骨 38
足通谷 38
至阴 38
八、足少阴肾经经穴 38
涌泉 38
然谷 39
太溪 39
大钟 39
水泉 39
照海 39
复溜 39
交信 39
筑宾 40
阴谷 40
横骨 40
大赫 40
气穴 40
四满 40
中注 40
肓俞 40
商曲 40
石关 40
阴都 41
腹通谷 41
幽门 41
步廊 41
神封 41
灵墟 41
神藏 41
彧中 41
俞府 41
九、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41
天池 41
天泉 42
曲泽 42
郄门 42
间使 42
内关 42
大陵 42
劳宫 42
中中 42
十、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43
关冲 43
液门 43
中渚 43
阳池 43
外关 43
支沟 43
会宗 43
三阳络 43
四渎 43
天井 43
清冷渊 44
消泺 44
臑会 44
肩髎 44
天髎 44
天牖 44
翳风 44
瘈脉 44
颅息 44
角孙 44
耳门 45
和髎 45
丝竹空 45
十一、足少阳胆经经穴 45
瞳子髎 45
听会 45
上关 45
颔厌 45
悬颅 45
悬厘 46
曲鬓 46
率谷 46
天冲 46
浮白 46
头窍阴 46
完骨 46
本神 46
阳白 46
头临泣 46
目窗 46
正营 47
承灵 47
脑空 47
风池 47
肩井 47
渊腋 47
辄筋 47
日月 47
京门 47
带脉 47
五枢 48
维道 48
居髎 48
环跳 48
风市 48
中渎 48
膝阳关 48
阳陵泉 48
阳交 49
外丘 49
光明 49
阳辅 49
悬钟 49
丘墟 49
足临泣 49
地五会 49
侠溪 49
足窍阴 49
十二、足厥阴肝经经穴 50
大敦 50
行间 50
太冲 50
中封 50
蠡沟 50
中都 50
膝关 50
曲泉 51
阴包 51
足五里 51
阴廉 51
急脉 51
章门 51
期门 51
十三、督脉经穴 51
长强 51
腰俞 51
腰阳关 52
命门 52
悬枢 52
脊中 52
中枢 52
筋缩 52
至阳 52
灵台 52
神道 52
身柱 52
陶道 53
大椎 53
哑门 53
风府 53
脑户 53
强间 53
后顶 53
百会 53
前顶 53
囟会 53
上星 54
神庭 54
素髎 54
水沟 54
兑端 54
龈交 54
十四、任脉经穴 55
会阴 55
曲骨 55
中极 55
关元 55
石门 55
气海 55
阴交 55
神阙 55
水分 55
下脘 56
建里 56
中脘 56
上脘 56
巨阙 56
鸠尾 56
中庭 56
膻中 56
玉堂 56
紫宫 57
华盖 57
璇玑 57
天突 57
廉泉 57
承浆 57
十五、经外奇穴 57
四神聪 57
发际穴 57
当阳 58
印堂 58
鱼腰 58
太阳 58
颞颥 58
球后 58
上迎香 58
内迎香 59
金津、玉液 59
海泉 59
耳尖 59
翳明 59
脐中四边 59
利尿 60
子宫 60
颈百劳 60
定喘 60
胃脘下俞 60
夹脊 60
十宣 61
四缝 61
八邪 61
大骨空 61
中魁 61
小骨空 61
腰痛点 61
外劳宫 62
中泉 62
气端 62
独阴 62
里内庭 62
八风 62
阑尾穴 63
胆囊穴 63
内膝眼 63
鹤顶 63
百虫窝 63
髋骨 63
第三章 砭石疗法的临床应用 64
一、感冒 64
二、支气管炎 67
三、哮喘 70
四、肺气肿 73
五、惊悸 75
六、失眠 78
七、胸痹 79
八、高血压病 83
九、郁证 86
十、痴呆 88
十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92
十二、慢性胃炎 95
十三、胃下垂 97
十四、呃逆 99
十五、便秘 101
十六、泄泻 103
十七、脱肛 105
十八、腹痛 107
十九、胆囊炎 109
二十、糖尿病 112
二十一、贫血 116
二十二、偏瘫 118
二十三、腰痛 124
二十四、面瘫 126
二十五、三叉神经痛 128
二十六、颈椎病 131
二十七、落枕 134
二十八、肩周炎 136
二十九、偏瘫肩痛 137
三十、肱骨外上髁炎 139
三十一、腕管综合征 141
三十二、腱鞘囊肿 143
三十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143
三十四、臀上皮神经损伤 146
三十五、梨状肌综合征 148
三十六、坐骨神经痛 151
三十七、髌骨软化症 154
三十八、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 157
三十九、足跟痛 159
四十、风湿病 161
四十一、强直性脊柱炎 164
四十二、褥疮 166
四十三、银屑病 168
四十四、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169
四十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71
四十六、前列腺增生 174
四十七、乳腺增生 177
四十八、急性乳腺炎 179
四十九、痛经 182
五十、人工流产术后调复 184
五十一、慢性盆腔疼痛 185
五十二、更年期综合征 187
五十三、肥胖症 189
五十四、产后缺乳 191
五十五、小儿营养不良 194
五十六、小儿遗尿 195
五十七、慢性疲劳综合征 197
五十八、电脑综合征 200
五十九、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201
六十、近视 203
六十一、慢性咽炎 205
六十二、牙痛 208
六十三、耳鸣、耳聋 210
六十四、过敏性鼻炎 213
第四章 砭石疗法的养生保健与美容 216
第一节 砭石疗法的养生保健 216
一、头部保健 216
二、颈、肩部保健 217
三、四肢部保健 218
四、胸部保健 220
五、腹部保健 220
第二节 砭石疗法美容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