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通论) 1
第一章 原起 1
青铜器古称彝器 1
黄帝铸钟作鼎之传说 1
夏之铸鼎 1
商代彝器之纪载 2
左传彝器之纪载 2
图录彝器之三礼图 4
彝器之失传 4
第二章 发见 5
古之节葬 5
殷人葬用祭器 5
厚葬之弊 5
汉代彝器之发见 6
宋代彝器之发见 6
清代彝器之发见 7
民国彝器之发掘 7
新郑 7
浑源 9
洛阳 10
寿县 12
濬县 14
安阳 15
第三章 类别 19
宋代初定器名之误 19
考古图器名之误 19
考古图之类别 20
博古图之类别 20
定名之难 20
食器 21
酒器 21
水器及杂器 22
乐器 23
从铭文上窥见制器之种类及器数 23
第四章 时代 28
考古图之考定时代 28
博古图之考定时代 28
清末彝器之书之不分商周 29
殷文存殷文之标准 29
马衡考订商器之方法 29
马说之补证 31
吕大临以太初历推定散季敦为武王时器之误 32
罗士琳以长历推定无?鼎为宣王时器 33
张穆以长历推定虢季子白盘为宣王时器 36
刘师培周代吉金年月考 37
王国维用长历推定各器 37
吴其昌金文?朔疏证 38
西周历朔之无法推算 38
郭沫若对于厤朔疏证之批评 39
郭沫若推定周器时代之方法 40
武王时代器举例十四 41
成王时代器举例九十一 42
康王时代器举例十三 48
昭王时代器举例六 49
穆王时代器举例四 50
共王时代器举例十四 50
懿王时代器举例十五 52
历王时代器举例五十三 53
共和时代器举例一 56
宣王时代器举例四十四 56
幽王时代器举例三 58
简王时代器举例二十八 59
灵王时代器举例三 60
景王时代器举例三 61
敬王时代器举例五 61
元王时代器举例二 62
考王时代器举例一 63
威烈王时代器举例十三 63
烈王时代器举例三 63
显王时代器举例二 64
秦始皇统一以前器举例七 64
彝器时代分四期 65
第五章 铭文 67
铭文古称款识 67
昔人于图形文字之解释 67
郭沫若于图形文字之解释 68
郭说之补正 69
图形文字之易识者 72
图形文字及日名 73
图形文字计字之数 73
以日为名之解释 74
三商戈 74
周代图形文字及日名 76
周代图形文字 77
周代以日为名 77
周人称父为考 80
日名之上加日字 80
日名之下加公字 81
商器最长铭文之器 82
周代锡命典礼 82
毛公鼎与文侯之命 83
周器之纪征伐 85
周器所载国名 85
西周纪年及各国纪年 86
商周字体之差异 86
字之大小 89
铸款与刻款 90
铭文有方格 91
铭文反正体 91
铭文左右行 91
铭文左右转 93
铭文顺逆行 93
铭文重文 94
铭文添字 94
铭文异同 94
铭文夺字 95
铭文衍文 96
铭文颠倒 96
铭文误字 97
铭文文义不完 97
铭文缺器名及动词 97
铭文无作器人名 98
铭文挖上款 98
第六章 花纹 99
吕氏春秋言花纹 99
博古图言花纹 99
饕餮纹图二十二 100
蕉葉饕餮纹图三 105
夔纹图二十 106
两头夔纹图二 109
三角夔纹图一 111
两尾龙纹图二 111
蟠龙纹图三 111
龙纹 113
虯纹图二 113
犀纹图一 113
鸮纹图一 114
兔纹 115
蝉纹图五 115
蚕纹图三 116
龟纹图一 117
雷纹图五 117
鉤连雷纹图三 118
斜方格雷乳纹图一 119
波形雷纹图一 119
目雷纹图四 119
三角雷纹图一 120
四瓣花纹图三 121
圆渦纹图二 121
圈带纹图二 121
舟字纹图一 122
乳纹 122
直纹 122
弦纹 122
鱼纹图三 122
鸟纹图九 123
凤纹图五 125
象纹图六 125
鹿纹图一 127
蟠夔纹图二 127
仰葉夔纹图一 128
斜角雷纹图四 128
蛙藻纹 129
蛟龙纹图一 129
鳞纹图二 129
瓦纹 130
重环纹图四 130
环带纹图七 131
垂鳞纹图二 132
窃曲纹图十九 132
两头兽纹图七 135
蟠蛇纹图二 137
兽带纹图四 138
兽纹图五 138
鸟兽纹图三 139
立鸟纹图二 140
战斗纹图一 140
车马猎纹图三 141
猎纹图六 141
象首纹图二 143
象鼻纹图五 146
鸟首纹图一 147
垂葉兽纹图二 147
垂葉象鼻纹图一 148
蟠虺纹图六 148
兽面蟠螭纹图一 149
斜格点纹图一 149
浪花纹图一 151
绹纹图三 151
贝纹图二 151
三角窃曲纹图一 152
粟纹图一 152
蝌蚪纹 152
夔凤纹图一 152
蛇兽纹图一 153
窃曲目纹图一 153
圆花纹图一 153
云纹图一 153
三角云纹图一 153
两?相交纹图一 154
蝠纹图二 154
变形鸟纹图一 154
斜方花纹图二 154
花纹与时代之关系 155
第七章 铸法 157
蜡模法 157
合范法 158
阮元言铸字四法 158
金有六齐 159
彝器成分之分析 160
铸金之状 160
第八章 价值 161
宋代彝器价 161
元代彝器价 161
明代彝器价 161
清代彝器价 162
民国彝器价 168
第九章 去锈 171
刀剔法 171
陈介祺论剔字之弊 171
醋渍法 172
山樝敷法 173
电解法 174
第十章 拓墨 176
拓墨之始 176
毛刷椶帚 176
六吉棉连纸 177
白芨水上纸 177
拓包 177
上墨 178
运腕 178
拓全形始于马起凤 179
达受拓全形 180
拓全形法 180
拓全形之得失 181
墨字法 181
第十一章 仿造 183
唐句容器 183
宋徽宗铸器 183
翟汝文制铭 184
清代箸录徽宗所铸之器 186
翟汝文铸器 188
高宗铸器 189
高宗赐秦桧祭器 189
贾似道铸器 189
廖莹中铸器 189
宋铸乐器 190
元代文庙祭器 190
明宣宗铸器 191
潞王铸器 192
第十二章 辨伪 193
皇祐三馆古器图所收伪器 193
赵希鹄古鐘鼎彝器辨 193
高濂论新铸伪造 195
西清古监四书所收伪器 197
监定文字真伪之法 197
监定形制花纹真伪之法 200
第一期伪器 201
积古斋彝器款识所收伪器 201
伪器铭辞最长之晋侯盘 204
第二期之作伪方法 209
两垒轩彝器图释所收伪器 211
陶斋吉金录所收伪器 211
公伐?鼎及钟之伪作 211
陈介祺之辨伪 212
张之洞之以真为伪 213
王国维金文箸录表之辨伪 215
第三期之作伪方法 215
善斋吉金录所收伪器 217
伪器最多之获古业编 224
辨伪之经验 225
商承祚之辨伪 226
第十三章 销毁 227
古器之厄 227
董卓 227
隋文帝 227
周世宗 227
宋太宗高宗宁宗 227
金海陵王 228
明思宗 228
乡民 228
第十四章 收藏 230
收藏之始 230
无百年不败之藏家 230
宋寇准 231
文彦博 231
刘敞 231
苏颂 231
张焘 231
苏轼 232
王钦臣 232
张舜民 232
李公麟 232
韩存中 232
范育 232
蔡肇 232
荣咨道 233
刘瑗 233
田? 233
伏乞氏 233
吕氏 233
曾氏 233
许氏 233
孙氏 233
王康功 233
张? 233
王玠 234
祖博 234
赵茂曾 234
吕峌 234
吴衍 234
丁宏 234
荣辑 234
姚雄 234
赵仲忽 234
邢恕 234
杨镇 234
元姚燧 234
鲜于枢 235
赵孟頫 235
李处巽 236
乔篑成 236
董顽石 236
吴文贵 236
罗和斋 236
刘耀 236
张谦 236
廉希贡 237
焦敏中 237
董德时 237
明张应文 237
陈鸣阳 237
清钱坫 238
阮元录 司马亶 孔尚任 黄易 程瑶田 梁同书 李廓 孙星衍 翁树培 纪昀 徐缙文 赵秉冲 马履泰 毕沅 张沅 赵之琛 秦恩复 陈氏 洪氏 238
张廷济附录 沈铭彝 文鼎 蒋光煦 张燕昌 钱天树 葛嵩 张兆枏 王幾 陈均蔡 载福 蔡锡恭 伊秉绶 方维祺 239
朱为弼 240
吴荣光附录 王味雪龚自珍 王致望 徐楙 黄安涛 李宗昉 潘仕成 姚晏 焦友麟 冯云鹏 冯云? 吴接山 葉应璜 素讷 刘肇监 朱彦甫 张以铭 韩克均 韩韵海 张荐粢 董祐诚 贝氏 240
葉志诜 242
曹载奎 242
斌良 243
刘喜海 243
陈经 243
夏之盛 243
瞿世瑛 244
李璋煜 244
吴式芬附录 张应昌 许瀚 瞿中溶 朱钧 何溱 姚观光 袁理堂 钟衍培 顾沅 钱治光 孙兰枝韩崇 蔡世松 杨铎 洪瞻墉 陈畯 瑞郡王 陈静人 多慧 凌龙? 铭岳 姜爱? 郭承勋 梁章钜 何澍 劳小山 孟广均 张调 姚曾翼 汪?孙 汪延熙 严良训 蒋启? 蒋镜秋 苏士枢 何天衢 方廷瑚 徐变钧 吴廷康 周广盛 李文瀚 李氏 蔡氏 蔡氏 滕氏 陈氏 袁氏甘氏 郑氏 孔氏 赵氏 裘氏 孙氏 于氏 马氏 244
吕佺孙 247
程洪溥 247
李佐贤 248
吴云 248
陈介祺 248
李宗岱 248
金黼廷 249
顾寿松 249
顾寿臧 249
沈秉成 249
陈承裘 250
丁彦臣 250
潘曾玮 250
潘祖荫 250
王锡棨 250
陆心源 251
吴大澂附录 刘氏 杨信卿 宋氏 李勤伯 方鼎录 袁保恒 251
方濬益附录 张师诚 刘瀚 万承纪 孙汝梅 周小崖 徐树铭 汪氏裘杼楼 蒋梦华 陈廷炤 张熊 廖纶 柳铭 陈永春 姚觐元 沈玮宝 李鸿裔 杜文澜 陈广绶 岑镕 长康 谢龙门 毛庆善 王宪成 李嘉福 徐渭仁 葛时征 陈德大 周锡恩 胡光墉 龚心钊 钱水西 许梿 长赓 251
金传声 253
王懿荣 254
盛昱 254
延暄 254
费念慈 255
刘鹗 255
端方 255
第十五章 箸录 257
藏器难于藏书 257
箸书之难 257
箸录之始 257
箸录之法 258
考古图 258
博古图录 258
续考古图 259
西清古监 259
宁寿监古 259
西清续监甲编 260
西清续监乙编 260
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 260
怀米山房吉金图 261
长安获古编 261
两罍轩彝器图释 262
攀古楼彝器款识 262
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 262
陶斋吉金录 263
栘林馆吉金图识 263
双王鉨斋金石图录 264
??草堂吉金图 264
梦坡室获古业编 264
宝蕴楼彝器图录 265
新郑古器图录 265
澂秋馆吉金图 266
颂斋吉金图录 266
武英殿彝器图录 266
双剑?吉金图录 267
善斋吉金录 267
海外吉金图录 267
十二家吉金图录 268
贞松堂吉金图 268
邺中片羽 268
善斋彝器图录 269
尊古斋所见吉金图 269
新郑彝器 269
濬县彝器 270
西清彝器拾遗 270
河南吉金图志賸稿 271
癡盦藏金 271
双剑?古器物图录 271
历代鐘鼎彝器款识法帖 272
啸堂集古录 273
钟鼎款识 273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273
清爱堂家藏鐘鼎彝器款识法帖 274
筠清馆金文 274
从古堂款识学 274
敬吾心室彝器款识 275
?古录金文 275
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 275
客斋集古录 276
奇觚室吉金文述 276
周金文存 277
殷文存 277
簠斋吉金录 278
贞松堂集古遗文 278
续殷文存 278
小校经阁金文拓本 279
三代吉金文存 279
山东金文集存 280
下编(各论) 283
第一章 食器 283
(一) 283
鼎之用 283
作鼎之故 283
鼎之形状 286
鼎之大小 286
鼎之名称 286
铭之位置 287
形状花纹举例一百四十九器 287
方鼎之形状 305
方鼎之名称 306
铭之位置 306
(二) 310
鬲之用 310
作鬲之故 310
鬲之形状 310
鬲之名称 311
形状花纹举例三十器 311
(三) 315
甗之用 315
作甗之故 315
甗之形状 315
甗之名称 316
铭之位置 316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三器 316
(四) 320
?与敦彝 320
王国维辨彝之为敦 320
钱坫辨?之为簋 320
黄绍箕说? 321
黄说之补证 323
仪礼簋敦为一字 323
簋之用 324
作簋之故 324
簋之形状 328
簋之名称 329
铭之位置 330
形状花纹举例一百六十器 330
(五) 356
簠之用 356
作簠之故 356
簠之形状 357
簠之名称 357
铭之位置 357
形状花纹举例十五器 357
(六) 360
盨之用 360
作盨之故 360
盨之形状 361
盨之名称 361
形状花纹举例十三器 361
(七) 365
敦之用 365
敦之形状 365
敦之名称 365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二器 365
(八) 368
豆之用 368
豆之形状 369
豆之名称 369
形状花纹举例八器 369
(九) 370
卢之用 370
形状花纹举例一器 371
(一○) 371
?之用 371
形状花纹举例一器 371
(一一) 371
俎之用 371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 371
(一二) 372
匕之用 372
匕之形状 372
形状花纹举例七器 372
第二章 酒器 374
(一) 374
爵之用 374
作爵之故 374
爵之形状 375
爵之名称 375
铭之位置 375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八器 375
(二) 378
角之用 378
作角之故 378
角之形状 378
角之名称 379
铭之位置 379
形状花纹举例九器 379
(三) 380
王国维说斝 380
斝之用 381
作斝之故 382
斝之形状 382
斝之名称 382
形状花纹举例十三器 382
(四) 384
王国维说盉 384
盉之用 385
作盉之故 385
盉之形状 385
盉之名称 386
铭之位置 386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六器 386
(五) 390
鐎之用 390
形状花纹举例四器 390
(六) 391
尊之用 391
作尊之故 391
尊之形状 392
尊之名称 392
铭之位置 392
形状花纹举例六十七器 392
(七) 401
觚之用 401
作觚之故 401
觚之形状 401
觚之名称 402
铭之位置 402
形状花纹举例十三器 402
(八) 403
觯之用 403
作觯之故 403
觯之形状 404
觯之名称 404
铭之位置 404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三器 404
(九) 407
方彝之用 407
作方彝之故 407
方彝之形状 407
方彝之名称 407
形状花纹举例十六器 408
(一○) 410
卣之用 410
作卣之故 411
卣之形状 412
卣之名称 413
铭之位置 413
形状花纹举例七十一器 413
(一一) 423
觥之用 423
王国维说觥 424
觥之形状 426
觥之名称 426
形状花纹举例十六器 427
(一二) 429
鸟兽尊之用 429
鸟兽尊之形状 430
鸟兽尊之名称 430
铭之位置 430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器 430
(一三) 432
壶之用 432
作壶之故 433
壶之形状 433
壶之名称 434
铭之位置 435
形状花纹举例八十二器 435
(一四) 448
罍之用 448
罍之形状 448
罍之名称 448
铭之位置 448
形状花纹举例十二器 449
(一五) 450
缾之用 450
缾之形状 451
缾之名称 451
铭之位置 451
形状花纹举例八器 451
(一六) 452
?之用 452
形状花纹举例一器 452
(一七) 453
缶之用 453
形状花纹举例三器 453
(一八) 453
?之用 453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 454
(一九) 454
巵之用 454
形状花纹举例器 454
(二○) 455
桮之用 455
形状花纹举例一器 455
(二一) 455
禁之用 455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 456
(二二) 456
勺之用 456
勺之形状 456
形状花纹举例八器 456
第三章 水器及杂器 458
(一) 458
盘之用 458
作盘之故 458
盘之形状 459
盘之名称 459
铭之位置 459
形状花纹举例三十二器 459
(二) 465
匜之用 465
作匜之故 465
匜之形状 466
匜之名称 466
铭之位置 466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器 466
(三) 469
监之用 469
监之形状 469
监之名称 469
形状花纹举例八器 470
(四) 472
盂之用 472
盂之形状 472
盂之名称 472
形状花纹举例五器 472
(五) 474
盆之用 474
盆之形状 474
盆之名称 474
形状花纹举例四器 474
(六) 475
?之用 475
?之名称 475
形状花纹举例四器 475
(七) 477
枓之用 477
形状花纹举例三器 477
(八) 478
盌之用 478
形状举例一器 478
(九) 478
瓿之用 478
瓿之形状 478
铭之位置 479
形状花纹举例二十器 479
(一○) 481
皿之用 481
形状花纹举例三器 481
(一一) 482
鑵之用 482
形状花纹举例一二器 482
(一二) 482
?之用 482
形状举例一器 482
(一三) 482
行镫之用 482
形状举例一器 482
(一四) 482
区之用 482
区之形状 483
形状花纹举例四器 483
(一五) 483
不知名器形状花纹举例七器 483
第四章 乐器 485
(一) 485
钲之用 485
钲之形状 485
罗振玉论钲铙之别 485
铭之位置 486
形状花纹举例十一器 488
(二) 488
句?之用 488
形状花纹举例一器 488
(三) 488
铎之用 488
铎之形状 489
铎之名称 489
形状花纹举例三器 489
(四) 489
铃之用 489
形状花纹举例三器 489
(五)?之用 490
作鐘之故 490
程瑶田凫氏为锺章句图说 491
王引之论旋干 492
唐兰论堵肆 493
特钟与编钟之数 494
钟之形状 494
编钟之铭 494
铭之位置 495
钟之名称 495
钟鎛无别 495
形状花纹举例三十四器 496
(六) 510
钟鉤之用 510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 510
(七) 511
錞于之用 511
錞于之形状 511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 512
(八) 512
鼓之用 512
形状花纹举例二器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