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寻找意义 3
一个普通中学教师能够走多远——又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马小平 3
杂感三则&叶永玲 8
文学教育,可使中学语文教育走出困境?&罗能秀 10
追寻“意义”——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札记&马小平 14
关于语文教学实践性的思考&马小平 34
第二部分 学科建设 41
走向“交往与对话”的语文教学——交际性语文教学研究&马小平 41
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思维训练课&彭祁天 58
把创造性的活水引入鉴赏教学的课堂&贺敏生 64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语文学习模式&马小平 72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探索&周剑光 82
以“话题”构建单元的语文教学&马小平 88
我们怎样评价一堂语文课&马小平 97
对作文实践性教学的再认识&李瑞凝 103
愿课堂充满生命的亮色&陈学溪 108
试谈“参与式”教学&占少云 113
说明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方法&周剑光 117
初一、初二说明文的区别&欧阳玲 124
也说语文教学中的“灵气”&史蓓 127
谈语文记忆能力的培养&李新华 132
第三部分 实践智慧 139
满足条件——高考应试作文实效指导之一&彭祁天 139
追求美的形式 寻找“发展”台阶&彭祁天 143
注重推断 授之以渔&彭祁天 158
为有源头活水来——指导学生阅读时文的体会&彭祁天 164
要重视新课导语的运用&杨罗兰 171
问题教学法一例——未庄的两次革命教学设计&贺敏生 175
设身处地 披文入情——浅谈袁枚《祭妹文》中的情感教学&邓鹏飞 179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贺敏生 185
信陵君为何厚待侯嬴&贺敏生 189
让学生主动 让学生活动——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初步尝试&贺敏生 192
《乡愁诗两首》教学设计&罗能秀 197
《勇气》教案设计&罗能秀 202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周剑光 206
解读《改造我们的学习》&周剑光 209
解读《游褒禅山记》&周剑光 212
《烛之武退秦师》研究性学习尝试&杨罗兰 214
《滕王阁序》(节选)教案&张育恒 219
研读鲁迅《灯下漫笔》&黄卓然 224
激起学生共鸣一法&周琼平 228
《孔乙己》教学设计&李新华 231
对《治平篇》的批评——一种新的阅读方法的尝试&马小平 233
一堂“挑刺”课引发的思考&何新学 236
《说明文写作训练》教学实录&史蓓 240
一个政治家的“说话”个案——解读《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马小平 243
《冰窟窿》(课外阅读)教学设计&李瑞凝 248
高中语文第三册备课要点——备课组集体备课发言提纲&马小平 252
第四部分 文化诉求 261
真话与宽容——读王翔的《飞翔的梦》&周剑光 261
谈知识就是力量&周剑光 263
再谈知识就是力量&周剑光 266
尊重阅读&周剑光 268
由《荷花淀》引起的争论&叶永玲 271
漂泊灵魂的寻家之旅——对《灯》的再认识&叶永玲 274
品尝思念——记一次诗歌教学活动&余秋阳 279
心灵与心灵的撞击——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张育恒 286
从曹操刘备的政治进取特质看罗贯中的价值取向——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范例&邓鹏飞 288
《装在套子里的人》备课札记&彭祁天 297
从《长亭送别》看王实甫的艺术成就&叶永玲 306
苍凉氛围中的心灵之歌——从《传奇》看张爱玲对美好人性的追寻&李新华 311
《侏儒记》(课外阅读)教案&何新学 319
历史家说话与文学家说话——解读《内蒙访古》&马小平 323
试析贾平凹小说的艺术追求&史蓓 327
在战火硝烟之外——曹操《短歌行》解读&马小平 338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演讲训练&杨罗兰 341
用优秀影视作品开展素质教育的尝试&叶永玲 345
在革命的旗帜之上——解读电影《双城记》&马小平 349
正常的与疯狂的——堂吉诃德、狂人与阿Q比较谈&马小平 353
从是否要封杀《水浒》谈起——关于电视剧《水浒》的讨论&马小平 356
武侠小说与民族的阅读心理——兼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新意&马小平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