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匠 两宗祖师 永明延寿大师及其影响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公元著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542020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五代末北宋初的吴越高僧永明延寿大师,一身兼为中国佛教最有影响的禅、净两宗祖师,在中国佛教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的主题,是对延寿的思想与行持及其特色,以及延寿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进行尽可能全面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前言:缘起与构想 1

一、本书的缘起 1

二、本书的构想 2

第一篇 传奇的人生,恢宏的著述第一章 丰富史料依据的梳理分析 6

第一节 始源性的几种文献 6

一、赞宁《宋高僧传》 6

二、道原《景德传灯录》 8

三、行明笔录、文冲编校的《智觉禅师自行录》和延寿《山居诗》 10

四、王古《新修净土往生传》 11

第二节 宋代其他传记类与笔记类文献 12

一、契嵩《传法正宗记》 12

二、苏轼《东坡志林》 13

三、惠洪《禅林僧宝传》与《林间录》 13

四、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14

五、宗晓《法华经显应录》与《乐邦文类》 15

六、昙秀《人天宝鉴》 16

七、志磐《佛祖统纪》及宗鉴《释门正统》 17

第三节 元明清的有关文献 19

一、有关文献十分丰富,但少有新的内容 19

二、大壑《永明道迹》 19

三、有关寺志、山志、地方志 21

第四节 现当代有关文献 23

一、智学《永明延寿传记研究》 23

二、冉云华《永明延寿》 23

第五节 本书对史料取舍的原则及延寿生平叙述的思路 24

一、对有关文献的基本印象 24

二、取舍原则与基本思路 25

第二章 辉煌而传奇的一生行迹 26

第一节 吴越神童,金门献赋 26

一、非常年代,降生吴越 26

二、奋身仆地,感亲和合 28

三、勤奋好学,博涉强记 28

四、金门献赋,才华初显 29

第二节 赎生罹法,出家遂愿 30

一、熟读法华,群羊跪听 30

二、成家立业,效力吴越 31

三、官钱放生,罹法临刑 31

四、获准出家,头陀苦行 32

第三节 天台得法,雪窦转轮 34

一、天台习定,尺鷃巢身 34

二、参谒德韶,授记得法 36

三、行法华忏,灵迹显应 36

四、入住雪窦,初转法轮 38

第四节 灵隐中兴,净慈大化 40

一、主持灵隐,古刹重兴 40

二、继席永明,法幢高树 41

三、诸宗融合,诸法圆修 41

四、建塔造像,力行万善 43

五、法誉远播,海外归仰 44

第五节 永明塔院,永垂千秋 44

一、入灭之前,两大交代 44

二、如愿生西,瑞相昭然 46

三、身后骨塔,永伴湖山 46

四、冥王参拜,人天共仰 47

第三章 恢宏而精湛的等身著述 48

第一节 延寿一生著述等身 48

一、中国佛教史上著述最多的高僧之一 48

二、《自行录》所载延寿著录 49

第二节 延寿著述存佚状况 50

一、关于许地山、冉云华的看法 50

二、关于刘泽亮点校整理的《永明延寿禅师全书》 51

三、笔者的结论 53

第三节 延寿著述主要特点 54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55

二、诗人情怀,文采灿然 55

三、旁征博引,述而不作 56

四、综合包容,融会贯通 58

第四节 延寿著述若干问题 58

一、关于延寿若干著述的先后顺序 58

二、关于《宗镜录》版本及其“序”与“标宗章” 60

三、关于《智觉禅师自行录》 62

四、关于《禅净四料简》 65

五、《临终生西偈》非永明延寿所作 68

第二篇 融合的思想,精进的行持第四章 融合会通:延寿思想与行持的最大特色 72

第一节 融合会通之背景 72

一、契应“分久思合”的时代要求 72

二、吴越国的殊胜因缘 73

第二节 融合会通思想探源之一:佛陀本怀 74

一、佛教本来一味 74

二、延寿直示佛法一味的若干例证 74

三、延寿著述广引佛说为依凭 77

第三节 融合会通思想探源之二:先贤思想 78

一、宗密对延寿的影响 79

二、文益对延寿的影响 82

三、德韶对延寿的影响 84

四、法融对延寿的影响 85

五、其他先贤古德对延寿的影响 87

第四节 延寿的最大特色:融合会通 90

一、全面彻底的融合会通 90

二、贯串于实践的融合会通 92

三、求同存异,淡化宗派意识 92

第五章 融合会通思想的核心与具体展开 95

第一节 一心为宗:融合会通思想的核心 95

一、延寿著述无不以一心为宗 95

二、以“一心”贯通诸法 96

三、《唯心诀》首唱一心为宗 97

四、《宗镜录》广说一心为宗 98

五、《心赋》再唱一心为宗 101

六、《万善同归集》会归万行于一心 102

七、《观心玄枢》以观心为修行枢要 103

八、诗偈赋咏不离一心为宗 105

第二节 藉教悟宗:禅教的融合会通 106

一、禅教一致:融合会通思想的基础和主干 106

二、向“藉教悟宗”传统的回归 107

三、禅教融合会通思想的反复申述 110

第三节 神栖安养:禅教净的融合会通 113

一、禅净会通之背景与必要性 113

二、禅教净融合会通思想体现于延寿的多种著述 114

三、《神栖安养赋》及其旨趣 115

四、禅教净融合会通思想在《万善同归集》中得到集中体现 116

五、《禅净四料简》是禅净会通合修思想最突出的体现 118

六、《心赋注》、《受菩萨戒法》、《感通赋序》中的禅教净会通思想 120

第四节 佛法一味:禅教净律密的融合会通 123

一、律为共基:禅教净与戒律的融合会通 124

二、显密齐备:禅教律净与真言密咒的融合会通 128

第五节 万法一如:释儒道的融合会通 130

一、释道儒三教皆一真心 130

二、以佛教为本位融摄儒道 133

第六章 融合会通思想的落实:精进圆修的行持 137

第一节 融合会通的践履:精进行持,圆修诸法 137

一、贵在行持:理事圆融、解行并重的典范 137

二、一心万善:精进圆修的具体落实 138

第二节 精进行持的两大阶段:自修证悟与弘法利生 140

一、自修证悟时期 140

二、弘法利生时期 141

第三节 精进圆修行持的如实记录:《智觉禅师自行录》 142

一、延寿“日行百八佛事”的真实义与如实解 142

二、《自行录》所体现的融合圆修特色 147

第七章 融合思想与圆修行持的拓展与延伸 162

第一节 万善万行的开放性与普世性 162

一、理事无阂与广行万善 162

二、般若为导与众善万行 163

第二节 佛教教育的创新探索:僧人素质提升与僧才培养 165

一、延寿佛教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 165

二、延寿佛教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探索 167

第三节 护国佑民的菩萨行:促进华夏的和平统一 169

第四节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和谐共生 172

第三篇 深远的影响,历久而弥显第八章 五代吴越与有宋一代 175

第一节 概述 175

第二节 吴越:以钱氏的护持与赞扬为例 176

一、忠懿王钱弘俶对延寿的尊重、护持与赞扬 177

二、曾以节度使领郡事的钱惟治赞称延寿为“法门领袖” 179

第三节 宋代(一):宋王朝对延寿的推崇及其住持寺院之特别关注 179

一、宋太宗对延寿及永明院的特别关注 179

二、太、真、仁三朝对雪窦寺的特别关注 180

第四节 宋代(二):延寿对缁素大德名流的广泛影响 181

一、杨杰、沈振对延寿的高度评价 182

二、延寿对省常、王旦结“净行社”的影响 184

三、延寿对宗本、宝觉、惠洪、居简等禅师的影响 185

四、《乐邦文类》中反映延寿影响的若干资料 190

五、志磐将延寿推尊为莲社六祖 192

六、西湖高僧阁为延寿立像与陆游为《注心赋》作跋 193

第九章 元代、明代与清代 195

第一节 概述 195

第二节 元代:以对明本、维则、普度等的影响及《宗镜录详节》为例 197

一、对普应国师中峰明本的影响 197

二、对《净土或问》作者天如维则的影响 201

三、对《莲宗宝鉴》作者优昙普度的影响 203

四、《宗镜录详节》的编印流通 205

第三节 明初:以对梵琦、妙叶、宋濂、道衍等的影响为例 206

一、对“国初第一宗师”楚石梵琦的影响 206

二、对《念佛直指》作者妙叶的影响 208

三、对“延寿后身”、“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影响 211

四、对曾为永乐帝心腹谋士的独庵道衍的影响 215

第四节 明末(一):对晚明四大高僧的影响 217

一、对莲池大师云栖袾宏的影响 217

二、对憨山大师澄印德清的影响 221

三、对紫柏尊者达观真可的影响 224

四、对灵峰大师蕅益智旭的影响 226

第五节 明末(二):对元津和临济、曹洞门下高僧及袁宏道等名士的影响 232

一、对净慈寺高僧大壑元津等的影响 232

二、对晚明临济、曹洞门下禅僧的影响 236

三、对晚明著名居士李贽、袁宏道等的影响 242

第六节 清代:以雍正帝的极力推崇为典型案例兼及其他 248

一、雍正对延寿的极力推崇 248

二、雍正推崇延寿的后续影响 257

三、对雍正推崇延寿的简要评析 261

四、延寿对清代缁素大德的影响 266

第七节 拟话本小说及对民间的广泛影响 272

一、杂剧《异方便净土传宗归元镜三祖实录》 272

二、平话小说集《西湖二集》 272

第十章 近现代迄今 274

第一节 概述 274

第二节 近现代:以1936年永明塔院重修及对太虚、谛闲、印光、虚云、圆瑛等的影响为例 276

一、缅怀延寿的一次盛事:1936年永明塔院重修 276

二、对太虚、谛闲、印光、虚云、圆瑛等的影响 279

第三节 当代:以延寿1100周年诞辰纪念研讨会、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及当代著述为例 295

一、纪念延寿诞辰1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295

二、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与延寿思想 296

三、当代有关著述对延寿的热情推介与高度评价 298

第十一章 对海外的影响 306

第一节 对韩朝佛教的影响 306

一、《朝鲜禅教考》中有关记载 307

二、《朝鲜寺刹史料》中有关资料 307

三、《朝鲜佛教通史》中的有关论述 309

四、其他有关资料 312

五、近年的有关资料与论述 313

第二节 对日本佛教的影响 314

一、《亚细亚佛教史》“中国编”的有关论述 314

二、高雄义坚《宋代佛教史研究》有关论述 315

三、延寿思想对日本禅宗的影响举例 316

四、日本对延寿著述及延寿研究的重视 319

余论 322

第十二章 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人 322

第一节 延寿: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人 322

第二节 现实中的遗憾:不应忘却的忘却 325

第十三章 缅怀延寿、弘扬延寿的意义及设想 327

第一节 缅怀延寿、弘扬延寿的意义 327

一、对当代社会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的意义 327

二、对佛教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 329

三、对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意义 331

第二节 缅怀延寿、弘扬延寿的设想 331

一、延寿著述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331

二、延寿思想行持的学习与弘扬 332

三、延寿遗迹的保护与开发 333

附录:永明大和尚与“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337

主要参考文献 343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