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经验与启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光迅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6108390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为研究主旨,遵循“总—分—总”的基本思路展开研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相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对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和归纳,详细阐述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理论成果的具体背景、主要理论观点和实践举措、方针政策,进而概括出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九十年历史经验对我国乃至世界、当今乃至后世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

前言 1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 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 3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形成 4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内涵 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2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2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 1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16

一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基础 17

二 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场域 22

三 在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要求 2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成果 3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30

一 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探索 31

二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3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8

一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9

二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41

三 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46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46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8

三 两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5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条件 5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条件 55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56

二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5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 66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中国因素 66

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通性 70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7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之举 7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实践 79

一 国民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79

二 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82

第二节 毛泽东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86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86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91

三 社会主义革命论 93

四 社会主义建设论 94

第三节 毛泽东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 96

一 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96

二 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99

第五章 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103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考察 103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总体构想 103

二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苏联模式的形成 105

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107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回答 110

一 明确原则:从基本制度的要求上认识社会主义 110

二 把握本质:从功能目标上认识社会主义 112

三 立足现实:从发展阶段上认识社会主义 116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18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建设社会主义 119

二 以改革开放为重要动力来发展社会主义 120

三 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122

四 按照“三步走”战略部署来实现社会主义 124

五 以“三个有利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检验标准 125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凝练 12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历史探索 128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建党理论的初步构想 128

二 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深入探索 132

三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高度凝练 134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 13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典凝练 13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140

第三节 新世纪执政党建设的总体布局 144

一 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 144

二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 146

三 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 148

四 以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保证 150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时代概括 15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历史探索 152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初步阐释 152

二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发展理论的不断求索 154

三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时代概括 157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本真要义 159

一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159

二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168

第三节 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战略展开 170

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70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71

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72

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73

五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74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179

第八章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179

第一节 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 179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179

二 在辩证思维中把握思想解放的时代要求 182

第二节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核 191

一 实事求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始终 191

二 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194

第三节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195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 195

二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质 198

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 199

第九章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01

第一节 正确认识、准确把握与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 201

一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理论问题 201

二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 202

三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 203

四 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 205

第二节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 207

一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 207

二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 209

第三节 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211

一 在反对教条主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12

二 坚决反对经验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16

第四节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17

一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 218

二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 219

第十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式 222

第一节 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式 222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22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234

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238

第二节“结合”的方法论特征 244

一 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 244

二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结合 245

三 历史必然性与历史主动性相结合 246

第十一章 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 249

第一节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49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矛盾 249

二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1

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规律 25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精神有机互动 258

一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258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精神的有机互动 259

三 紧密结合时代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61

第三节 领袖和人民群众良性互动 262

一 领袖群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主体 262

二 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64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化 266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全球普适性与中国国情特征性的和谐匹配 267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球普适性与中国国情的特征性 267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全球普适性与中国国情特征性的和谐匹配 272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下启示 276

第一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破灭 276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 276

二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演变 279

三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实质及中国的对策 282

第二节 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辨析 284

一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284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践 286

三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89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未来 290

一 中国模式的背景 290

二 中国模式的内涵 292

三 中国模式的未来 295

第四节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296

一 以人为本的理论溯源 297

二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299

三 以人为本的实际应用 301

附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研究述评 304

一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蕴研究 305

二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研究 310

三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进研究 313

四 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路径研究 316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