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债与责任 1
第一章 债的重新解读 7
第一节 债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7
一 债的起源 7
二 债法的发展现状 17
(一)债在大陆法系的发展现状 17
(二)英美法系债法的发展 20
(三)我国债法的产生与发展 21
第二节 债的本质 25
一 债、债权、债务 26
二 债权与请求权及诉权 30
三 债务与义务 33
第三节 债权与请求权的关系及请求权体系的重构 35
一 请求权的本质与功能 36
二 请求权与债权的关系 42
三 请求权体系的重构 47
第四节 民法典中请求权体系的设计思路 54
一 物权请求权的性质 54
二 物权请求权的地位 57
三 物权请求权向侵权责任体系转化的理论难点与克服之道 63
四 未来民法典中请求权的体系安排 65
第五节 债的相对性的嬗变 66
一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确立 67
(一)英美法中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确立 67
(二)大陆法系债的相对性原则的确立 73
二 债的相对性原则的突破或者修正 78
(一)涉他合同 78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88
(三)契约对第三人的保护作用 99
第六节 债的相对性的嬗变对债法结构的影响 109
一 债的相对性原则得以确立的原因分析 109
二 债的相对性原则发生嬗变的原因剖析 110
三 债的相对性的嬗变对其本身的影响 113
四 债的相对性原则的嬗变对债法结构的影响 115
第二章 债务与责任的关系 118
第一节 民事责任概述 118
一 民事责任的内涵与本质 118
二 民事责任概念的界定 122
三 民事责任体系的构建与民法责任法的独立 126
(一)“契约—侵权”责任体系的起源与形成 126
(二)“契约—侵权”责任体系的弊端与修正 132
(三)“契约—侵权”二元责任体系的困境与民事责任法的独立 135
四 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本质与地位 136
五 民事责任在民法典中的具体安排 140
第二节 义务的本质与地位 145
一 义务的内涵 145
二 民事义务的法律地位 148
三 义务与责任的区别 150
第三节 债务与责任关系概述 151
一 债务与责任关系的历史考察 151
二 债与责任关系的发展 155
第四节 债务与责任融合的原因分析 160
一 历史原因 160
二 理论原因 161
第五节 债务与责任是融合关系抑或结合关系 164
一 债务与责任融合关系所造成的弊端 164
二 债务与责任分离的现实需要 166
第六节 损害赔偿的性质——债抑或责任 168
一 损害赔偿概述 169
二 损害赔偿与民事责任之立法模式 171
三 损害赔偿的特征 176
四 损害赔偿的性质——责任还是债务 176
第三章 债法存废的论争 180
第一节 全存论 181
一 基本观点及其理由 181
二 观点的剖析 184
第二节 部分废除论 193
一 基本观点 193
二 观点的剖析 199
第三节 主废论 207
一 观点 207
二 观点的剖析 209
第四节 侵权行为的本质及未来民法典中责任法的构建 213
一 侵权行为的本质 213
二 侵权概念的重新界定与未来民法典责任法的构建 217
第四章 债法的分解与重构 221
第一节 无因管理制度概述 221
一 无因管理制度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221
二 无因管理制度的性质 223
三 无因管理的类型 227
四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果 229
(一)无因管理构成要件解析 229
(二)无因管理的法律效果 231
第二节 无因管理与委任合同之间的关系 234
一 委任合同与无因管理的相同点 234
二 无因管理与委任合同的区别 236
第三节 不当得利制度概述 239
一 不当得利制度的渊源和发展 239
(一)罗马法 239
(二)德国法 241
(三)法国法 242
(四)英美法 244
二 不当得利的适用范围和类型构造 246
(一)英美法 247
(二)大陆法系 248
第四节 不当得利与相关请求权的关系 251
一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相关请求权关系的立法学说 251
二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物的返还请求权 253
三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 257
四 不当得利请求权与无因管理请求权 261
第五节 不当得利的本质及其归属 263
一 不当得利的本质 263
二 不当得利的归属 270
参考文献 274
一 著作类 274
二 论文类 279
三 英文类 284